身处异国他乡心系祖国前程 杨振宁在沪“八十自述”
【万维读者网】即便半个多世纪身在异国,但杨振宁先生依然以故乡的农历庆祝自己的生日。
昨天,恰逢他80寿辰。这位著名华人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在上海讲述了自己不平凡的人生与科学历程,表露一位科学巨擘对人生的追求、对科学的执着和对祖国实现“旧邦新命”,成为“新新中国”的热爱。
80年前出生在安徽合肥小城的杨振宁,至今清晰地记忆着那时的故乡贫蔽凄凉,人们的识字率不过5%。而对祖国积贫羸弱的感受,在半个世纪前,他出洋留学后是益发地深切。他说从那时起,自己就铭记着先哲“旧邦新命”的梦想;期盼着祖国何时也能富强繁荣。
然而,也仅仅是在半个多世纪前,忧国先哲和青年杨振宁的“旧邦新命”梦想还只能是梦想。“在1900年,中国完全没有现代科技。那时,懂得微积分的人全国不会超过10个……”
同样,是短短的半个世纪后,当杨振宁再度回到祖国,站在繁荣的上海土地上又一次向世界预言“二十一世纪的科技”时,话语已然“震耳欲聋”———在30或40年之后,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有决定性作用的科技大国!
他说,仅仅50年,中国科技实现了从“0”到载人宇宙飞船“神舟”号可以自由升空并回收的神奇飞跃。“这,在人类历史上没有先例!”
杨振宁说,正是新中国实现了几辈先哲和几代国人历经奋斗的“旧邦新命”的宏愿。
虽是80高龄,但这位思想从不停歇的科学家对前沿科技的领略依然令人叹服。尽管就像二十世纪之初没有人能梦想到二十世纪末的生物工程与网络通讯一样,今天科技发展的高速度也使得杨振宁无法预测二十一世纪末世界将发展成什么样子,但他以智慧和敏锐告诉我们,未来三四十年间,全球科技发展的重点将继续向“技”倾斜,芯片运用、医学药物、生物工程三者将成为届时世界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更令人振奋的是,他告诉我们,中华民族自力更生的精神和改革开放的长远政策,已使今天的中国在“科”与“技”,都远比国情类似的印度和巴西进步;而未来三四十年,中国在世界科技发展中的地位还将大幅提高。
杨振宁把这归功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领导人,以卓越的远见和无比的毅力,把中华民族带上了一个新的方向,赶上了全球化的列车。用杨振宁的话说,未来的中国已不再仅仅是新中国了,更应当唤作“新新中国”,因为国家强大、民族复兴的蓝图正悄然地化为现实。
由此,八十之际,只字不提自己辉煌成就的杨振宁殷殷厚望:“我敢说,在一二十年内,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才获得诺贝尔奖的可能性非常之大!”
喜看“旧邦新命”,乐道“新新中国”的杨振宁当然也不曾忘了再度勉励学界后进:“要刻苦学习,更要活跃思索”;提醒国家再多为科教投入———“教授年薪若有较大幅度提高,后顾之忧尽消散,诺贝尔奖自会赢得更快……”
东方网-新民晚报
0
全部评论 |
|
|
实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