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与爱尔兰特别有缘 ?国小大师多
【万维读者网】按平均人口算,爱尔兰这个小国算是盛产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的一个国家,似乎是得奖专业户一般。因此,当你听到某个年轻的爱尔兰作家表示对诺贝尔文学奖志在必得时,你大可不必感到惊讶。人家如此自信地将诺贝尔文学奖挂在嘴边,实在是有道理:叶芝、萧伯纳、贝克特、希尼……当然还有文学大师乔伊斯和王尔德等,所以讲起话来也有如此底气。
对这个问题终于有了感性认识,是在一次法兰克福书展上结识了爱尔兰作家并见识了爱尔兰人推广本国文学的热情之后。
那天,我的德国出版商安排我与爱尔兰作家弗兰克见面。见面伊始,他那口纯正的英文几乎让我以为他是英国人。得知他不懂德语,我遗憾地说:“尽管咱们的书都出了德文版,可却不能相互赠书,因为赠也白赠。”他却说:“但我可以送给你我的书,是英文的。”我问他:“你自己译的还是别人译的?”他说:“我用英文写的。几乎没有作家用爱尔兰文写作了,我们早就写英文了。”这位1963年出生的青年作家用英语创作的小说已有好几个欧洲语种的译本了,
人也早离开了爱尔兰,长期住在伦敦,靠英国和其它欧洲国家的版税为生,但“出售”的却是爱尔兰故事!
那天晚上弗兰克约我们去法兰克福一家老字号文学书店参加一场爱尔兰作家的作品朗诵会。我略有迟疑。他爽朗地催促我:“为什么不去看看?说不定我们当中谁就会成为希尼(爱尔兰诗人,199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第二呢?”
到了书店,里面早已挤得水泄不通,寒冷的深秋里,竟热得人脱去外衣,只穿衬衫。人们呷着香槟议论着哪个爱尔兰作家或诗人会成为近期窜红的作家,颇有点赛马会上下赌注的样子。德国的文学代理人们似乎准备在这里发现几个未来的诺贝尔文学奖人选。随后是两个丹田之气颇足的爱尔兰作家轮流朗诵自己小说的精彩片段,是纯正的英国口音,且是那种戏剧化的腔调,惟妙惟肖地表演着自己小说中的各色人等。以他们的表演与朗诵功底,完全可以自己上电台搞小说连播节目。德国这样一个严肃有余的民族,极易受到口若悬河、神采飞舞的艺术家的感染并为之动情,于是这些爱尔兰作家那几天横扫了德国媒体。打开电视,文化节目里的重头戏就是书展上的爱尔兰作家和作品,10来位表演才能超群的爱尔兰作家滔滔不绝地轮番出镜,占尽风头。
书展期间还活跃着一个半官方的“爱尔兰文学交流协会”,其口号是“将爱尔兰译到全世界去”。据介绍,从1994年成立以来,这个协会已成功地代理了80部爱尔兰作品的外文版版权,译成了13种外文,多数是译自英文。他们的宣传材料首页上赫然印着由该协会资助、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的中文本《叶芝抒情诗全集》的封面。这个协会的主要任务就是筹集资金,为国外翻译爱尔兰文学提供资助,资助最高额可达到译者稿酬的100%。
在这个小国的作家嘴里,你绝对听不到对诺贝尔文学奖的愤然谴责,谓其如何不公,甚至揭它的短,告诉人们那是火药商的钱,拿不得。诺贝尔对他们很公平,他们也已经融入诺贝尔的“世界”,不用狂呼“走向世界”,他们只需要不停地写,努力地做,“一不小心”便与那个火药商的奖相遇,便辉煌起来。我不明白,讲究“缘分”的中国人,何以在这个问题上缺少了超脱,忘了“可遇而不可求”的古训,总在对那个奖心怀怨恨甚至忿忿然?难道我们不能从
爱尔兰作家的际遇中得到一点启示吗?(环球时报/黑马)
0
全部评论 |
|
|
实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