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杨振宁的堂弟杨振斌出度了杨振宁明信片首发仪式。昨天下午,记者对现为安徽省政府参事的杨振斌进行了独家专访,听他讲述那个“堂哥杨振宁”。
1971 年,杨振宁在1945年赴美国留学后首次回国,同时也回到了家乡合肥。据杨振斌介绍,在当时冷战仍然没有结束,中美两国还没有正式建交,杨振宁的回国访问、探亲成为当时非常轰动的大事件,“他可是第一个从美国回国访问、探亲的华人学者啊”,其回乡探亲同样也在合肥乃至全省引起巨大轰动,因为“当时我省还没有从西方国家尤其从美国回来的华人学者,更不用说他是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当时省里的领导都十分重视。
其实,杨振宁首次回国,与新中国领导的关心和关怀是分不开的。杨振斌告诉记者,杨振宁在1945年前往美国留学后,其父亲杨武之先生一直留在国内。之后由于国际风云变化,中国与西方国家尤其美国几乎隔断关系,杨振宁回国看望父亲成为不可能。上个世纪50年代,十分思念儿子的杨武之先生给政府写信,在自己难以前往美国的情况下希望在杨振宁前往欧洲国家时,到欧洲与儿子杨振宁见面。当时在周恩来总理等中央领导的关心和过问下,杨武之终于得以前往日内瓦与儿子见面,之后又多次在欧洲国家与杨振宁见面。正因为有了周总理等新中国中央领导关心的基础,加之经杨武之先生的介绍,杨振宁对新中国有了进一步了解和认识,并终于在1971年实现了盼望已久的回国行程。
在此之后,杨振宁又多次回国,并回到家乡合肥,最近的一次是在2001年。那一年,除了在黄山和中国科技大学演讲外,杨振宁、杨振斌等四兄弟还回到曾经客居过的三河镇,探望了自己的旧居。
杨振斌夫妇出席杨振宁明信片首发仪式时合影。 “他为回祖国远离美国机密”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今天这么多的学生来听我的演讲,我很感动。我想,因为我是合肥人,才有这么多的听众到来,而这恐怕只是百分之十的原因;百分之九十的原因是因为,我是中国人!”这是杨振宁2001年回到合肥在中国科技大学演讲时的开场白,当时激起全场热烈的掌声。在堂弟杨振斌的眼中,堂哥杨振宁是一个非常爱国的人。
杨振斌告诉记者:“他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这个人非常爱国,祖国在他心目中的地位非常高。”据介绍,杨振宁在1971年首次回国后,感受到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对祖国之伟大感受更加深刻,此后为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下了很大功夫。其实为了能够有朝一日回到祖国,他在此前20多年的时间里始终有意识地避开美国核武器制造的相关单位和部门,“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制造原子弹的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他绝对不去,以免到时为此而影响他的中国之行”。
据杨振斌介绍,1971年返回美国后,杨振宁在包括美国国会的多个场合发表演讲,向美国人介绍中国的建设发展情况,在美国引起了很大轰动,也让美国人更加了解中国。据了解,有人曾经评价过杨振宁首次回国后在美国的影响,“由于他的名望和地位,他的作风和为人,他的演讲和报道在美国社会起了很大的作用”,“他经常到欧洲、南美洲、东南亚、日本等地去讲学或访问,所到之处人们都要求他作关于中国的情况的报告。他的这些报告,对当地的华侨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许多美国人尤其是科学家对中国持友好态度,愿意同中国接近,杨先生的功劳是非常大的”。
“他不为侄子出国‘走后门’” “他为人非常正派,从来不愿徇私情为家人谋利。”杨振斌眼中的堂哥杨振宁,在生活方面是一位正派的兄长。据杨振斌介绍,杨振宁在美国是一位非常有名望的教授,学生经他推荐一般可以在美国上一所很好的大学,但他从来不会为自己的儿子、侄子等亲人“开后门”。杨振斌说,杨振宁、杨振斌等兄弟家人,有不少孩子也是学物理的,杨振宁从来没有写一封推荐信给美国的大学,这些孩子后来出国留学深造也都是凭借自己的努力。杨振宁总是说,他自己没有亲自教学过这些孩子,对他们的学业成绩并不了解,如果写信推荐是不合适的。
“虽然如此,这并不代表他就不关心这些孩子。”杨振斌说。据介绍,杨振宁以前经常找这些孩子谈话,查看他们的学习情况,指导他们选择学习和专攻方向。比如,杨振宁的一个侄子在中国科技大学读书,一开始选择低温超导方面的专业,而这个专业要求动手能力比较强。杨振宁经过仔细分析后,认为这个侄子动手能力不够强,相反数学成绩很好,于是建议他学习理论研究方面的专业。
“他是一个很重亲情的人” 据杨振斌介绍,他的父亲和杨振宁的父亲是亲兄弟,两家关系一直非常好,杨振宁本人也非常尊重这位惟一的叔叔。抗战初期杨振宁全家回到三河居住,约半年后离开并前往昆明,就是杨振斌的父亲从三河将他们送到桃溪的。那次,杨振斌的父亲还将杨振斌的大哥和大姐托付给了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可见两家人的关系。”杨振斌说。据介绍,杨振宁1971年回国,在上海探望自己的父亲之后便回到合肥,除了回乡寻根之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看望杨振斌的父母。
1971 年以后,杨振宁每次回到合肥,杨振斌几乎都陪同左右。据杨振斌介绍,杨振宁1971年回合肥时,“当时非常突然,就连我父母也没有任何准备,我本人也因在外地工作,无缘与他见面”。不过自那次以后,杨振宁回国和回家乡合肥的次数越来越多,兄弟见面的机会也就越来越多。
近几年来,杨振斌去北京开会,总是会去杨振宁在清华大学的家中,每次见面杨振宁和翁帆也总是会请这位堂弟吃饭。“现在我们两家关系很密切,我们的感情也很深。在我的眼里,他不仅是一位科学家和爱国者,更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兄长。”杨振斌说。
他非常重视亲情,曾为回国而费尽心思,对子侄爱护有加却又不徇私情……杨振宁在外人面前,也许只是一个做出过伟大贡献的教授、科学家,然而在亲人眼里,他却有另外一种情怀,让人感受到他的温暖。在安徽合肥,杨振宁仍有不少亲友生活在故乡,其中感情最深的应该算是他的堂弟杨振斌:杨振斌的父亲和杨振宁的父亲是亲兄弟,最近几次杨振宁回到合肥,杨振斌几乎都陪同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