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社会传真 > 正文  

人类文明如何永存

www.creaders.net | 2020-03-09 20:29:22  煎蛋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未来,人类面临的灭绝危机只会越来越多,核战争,气候变化,生化武器危机,人工超智能,分子纳米技术,还有许多我们尚未想到的威胁,人类将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风险。绝望,愤世嫉俗和放任自流都无法让现实变好一丁点,因此,我们需要开始思考切实可行的方法,以确保人类物种延续下去。

  宇宙已经存在了将近140亿年,并且可能会继续存在数十亿年。智人已经存在了大约30万年,就宇宙而言,时间短得连眨眼都不够。当然,“我们”是指人类未来的分支,因为如果我们成功地避免灭绝,人类物种在未来的世代中肯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且,如果我们能够避免大灾难的发生,假设人类进入了良性循环的生存方式,那么无限期的物种寿命也不是不可能。因此,这是我们应该认真考虑的事情。

  目前迫在眉睫的是避免陷入气候变化的灾难后果。 如果把所有的能源和资源都用来治理环境恶化,那么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将非常困难。我们还必须找到方法来维持不断增长的人口,减轻因财富分配不均造成的压力,并在资源有限的星球上可持续地生存。

  分布式人类

  如果我们的文明要生存到22世纪及以后,那么建立强有力的保障措施,负责任的政府和机构以及明智的、全球规模的政策都非常重要,但是我们不得不考虑一个可悲的现实:我们当前的技术正让全球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无疑是将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因此,我们需要成为一个行星际物种。

  一旦我们发展了脱离母星生活的能力,人类最好是分成几个聚居地,朝着不同的方向前进,即使永远失去彼此的联系。我称之为“分布式人类文明”。

  找到脱离地球生活的方法应该是我们最优先考虑的事项之一,但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必须比这大得多。我们还需要发展一种星际思维方式,甚至是星系思维方式。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尚未建立一个可行的,能够自我循环的生物圈,这确实令人沮丧。在1970和1980年代,苏联人在西伯利亚进行了BIOS-3的试验,但该系统过分依赖外部资源,因此无法视为真正的封闭式生物圈。至于1990年代耗资2亿美元的“ 生物圈2号”项目,它根本就没有用:温室的二氧化碳水平起伏不定,氧气,不足,里面的科学家甚至表现出社交障碍的症状。

  这些失败的尝试意味着地球是我们已知的唯一能正常运作的生物圈。这着实令人不安,因为如果我们要生活在地球之外,无论是月球,火星上还是向宜居系外行星行驶的飞船上,都需要人造生物圈。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启动生物圈项目。如果地球的环境崩溃,那么自我循环的生物圈技术也能帮助地球生物圈。

  假设我们找到了在地球上和谐生存的方法,那么分布式人类的状态将帮助我们避免由于不可抗的自然或自发因素而造成的集体大规模灭绝。例如,将人类文明分散在银河系中将防止所有人类文明在大灾变中丧生,或阻止危险的病原体在全人类扩散。

  分布式人类的缺点是潜在的趋同风险。分散的群体尽管没有接触,但仍可能沿着平行的方向发展,并可能遇到相同的灭亡方式,却无法提醒其他群体迫在眉睫的危机。这些趋同的风险可能是创造一种危险的人工超级智能,致命的物理实验,回归极权主义社会,或者我们尚未想到的其他东西。

  后生物时代

  避免灭绝是件好事,但智人们也需要变得更有韧性。如果我们要生活在太空中,我们将不得不进行自我改造。一旦我们从生物学模式转换为数字模式,我们的长期生存机会就会大大增加。

  首先,我们的寿命是不确定的。一个上传的数字化人住在一个强大的虚拟现实环境中,由一台超级计算机运行。整个文明可以生活在一台超级计算机上,供数以万亿计的个体生存。这些超级计算机又可以复制并散布在整个银河系或者更远的范围内,这是一种分布式后生物智人。

  已故的物理学家罗伯特·布拉德伯里预言了他所谓的Matrioshka Brains的存在。假设的先进文明使用一种巨型结构,从附近的恒星汲取能量进行计算,从而具有巨大的计算潜力。一个类似的想法叫做木星大脑,可以在较小的行星尺度上进行。但是,鉴于恒星的有限性,数字文明最终将不得不重新寻找替代能源。

  数字化生存的另一个好处是能够将自己备份到云中。例如由于自然灾害或某些不可预见的因素,模拟的大脑死亡了,但该人的复本可以继续存在。数字化的存在还可以允许人类以光速穿越太空。星际数字旅行者以光的方式行进,到达另一个星球或太空中遥远位置的中继站。

  文化不朽

  所有上述方法都失败了,我们仍可能找到其他永远存在的方式,但这样的方式只有象征性意义。

  NASA的水手号探测器都配备有金唱片(12英寸,镀金的铜盘,编码有来自地球的声音和图像),我们还可以将人类文明的时空胶囊发送到太空深处。水手项目是在数字时代之前发发明的,新兴的存储技术将储存更多信息。

  例如,早在2016年,科学家就开发了一种新的存储系统,该系统可以对原子级的数据进行编码。在测试中,该设备能够将500兆比特的数据储存在一个平方英寸上,足以将人类写的每本书都存储在邮票大小的驱动器上。

  将来,用类似的技术将整个人类文化打包存储到介质上,利用星际探测器发送到深空。如果一个外星文明有幸能拦截到这一探测器,他们将拥有整个人类文明有价值的信息。或者,我们可以通过无线电波或激光脉冲将该数据传输到太空中,但是该数据的保真度将大大降低。

  除了分享我们的文化,科学和技术知识外,我们还可以传授重要的历史教训,智慧和建议。

  最后,我们可以将文化文物留在地球上,作为我们离开的纪念碑。同时,这些古迹可以作为来访外星人的警示,警告他们不要重复那些被遗忘的物种所犯下的错误。

   0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如临大敌 中共密件热传
2 一股暴跌潮,正在席卷全国
3 为何刘亦菲单身至今?看完这些照片你就明白
4 大权旁落?习最新讲话再现异常
5 危急,中南海风暴要来了
热门专题
1
叙利亚
6
万维专栏
11
中共两会
2
苗华被抓
7
美国大选
12
台湾大选
3
川普
8
以哈战争
13
李克强
4
俄乌战争
9
巴黎奥运
14
中国爆雷
5
中美冷战
10
三中全会
15
李尚福出事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