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想必所有养育过孩子的人都会觉得,想要让一个孩子成才实在是一件困难的事。但是有一位名为全惠星的母亲却做到了,她的六个孩子都是哈佛耶鲁博士,母亲被誉为“韩国首席妈妈”,整个家庭也被誉为“亚裔美国人家庭教育研究对象”。
《华尔街日报》也将这位母亲的孩子们称为震撼华盛顿特区的第二代韩裔权力精英兄弟。
很多人都会好奇,这位母亲究竟是怎么将六个孩子全部培养成哈佛耶鲁博士的?其中有三个教育观点值得深思,只是这种教育方式看似简单,实则很少能有父母做到。#育儿爆文赛#
一、母亲绝对不能因为孩子而牺牲自己
很多母亲都会将孩子放在首要地位,为了孩子而牺牲自己,但这样只会增长自己的负面情绪,因为总觉得自己为孩子牺牲了很多,但是孩子却并没达到自己的要求,从而产生了付出与回报不对等的落差感,觉得都是因为孩子的错,自己才会这样。
这样的情绪一旦产生,只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到最后,所有的牺牲都会伤人伤己。
而且孩子也会因为母亲的牺牲而觉得压力山大,会让孩子有一种窒息感。一旦没达到母亲的要求,就会觉得很内疚,觉得母亲为自己付出了那么多,自己却什么也做不好,从而产生一种负罪感、自卑感。
孩子是会模仿身边人的说话方式与行为的,所谓言传身教,只有母亲做了最好的自己,孩子才会更好的成长。
二、父亲要参与到孩子的教育当中
很多母亲都会惆怅,自己孩子的家庭教育是“丧偶式教育”,也就是说,父亲对于孩子的教育从来都是撒手不管的,所有的孩子教育问题都一手甩给了母亲,就连全惠星也提到了这个问题。但是无论母亲做的多好,父亲的位置都无法被母亲替代。
全惠星的孩子曾说:父亲就像是一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起伏分明的小说;
母亲则像是一篇柔和、优雅、韵味十足的散文。
虽然工作很重要,但父亲也不能因此而缺席孩子的教育,否则就是一个失职的父亲。固然孩子在更多情况下喜欢与母亲亲近,但孩子对于父亲的爱也是半分不少的。只有父母分工明确,不缺席孩子的成长,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三、要让孩子学会自己成长
孩子在生下来以后就已经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了,父母和孩子完全是平等的关系,父母只能作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引导者,而不是孩子人生道路上的裁决者。
时代是在不断进步的,父母的很多经验有时候其实已经是过时、淘汰不用了的,应该让孩子有自己的想法,要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会辩证的思考问题,而不是人云亦云。只有让孩子学会自己成长,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父母和孩子之间是相互的,孩子在成长的同时,父母也是在成长的。父母教育了孩子,孩子也在教育父母。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惊爆!习明泽公开对外放出这句话 |
2 | 史无前例,美国传来重磅消息 |
3 | 快讯:普京宣布停火 |
4 | 传Nvidia口头通知中国同行一个坏消息 |
5 | 关键时刻:著名学者警告习近平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