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社会传真 > 正文  

黄庭坚:桃李春风一杯酒

www.creaders.net | 2021-06-26 21:55:51  历史D学堂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公元11世纪的中国,文化圈最牛的两拨人,一拨是四川眉山苏轼他们家,另一拨是江西人。

——题记


少年“大有为”

  1045年,黄庭坚出生于江西分宁(今修水)。

  分宁黄氏是进士世家。黄庭坚的祖辈共有同族兄弟13人,个个以学问文章出名,其中有10人考中进士,当地人说是“十龙及第”。三年前,1042年,黄庭坚的父亲黄庶也考中进士,延续了家族荣光。

  黄庭坚虽然是家中第二个男孩,但家人仍对他寄予厚望。

  有一次,他的舅舅李常到他家里来,看到书架上许多书,随手抽了几本出来提问。黄庭坚竟然对答如流。李常当场惊呆了,逢人就说,这个小孩“一日千里,必大有为”。至于在哪方面“大有为”,舅舅没有明说。大家都凭直觉理解成,在官场上“大有为”。

步入仕途

  1063年,19岁的黄庭坚入京科举,还未放榜,朋友们就哄传他得了省元。于是大办酒席,预先祝贺。喝着喝着,放榜消息传来,说真正考上的是孙升和另外两人,并没有黄庭坚。大家一听,失望透顶,一哄而散。有的人临走前,还不忘安慰黄庭坚:“兄弟,保重,别想不开呀!”

  黄庭坚依旧喝着酒,哼着小曲,根本没往心里去。酒后,他还和孙升一起去看榜,神色跟平时没什么两样。

  3年后,再考。这次没人给他预办酒席,他却静悄悄考中了。

苏黄之交

  黄庭坚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他与苏轼,既是师徒,更是君子之交。

  四川大学教授周裕锴老师,曾提到:“黄庭坚把苏轼当作老师,但是苏轼往往把黄庭坚看成朋友。”

  宋代《独醒杂志》里记载了苏黄二人的一个小故事。

  有一回,师门聚会。黄庭坚拿出昨晚写的草书,请苏轼点评。

  苏轼看后,捋须颔首,表示满意:“你的字,用一种现象来形容最贴切不过。”

  黄庭坚很期待:“老师快说,什么现象?”

  苏轼口吐五字:“枯树挂死蛇。”

  黄庭坚瞬间整个人黑线了,不带这么幽默的。

  他不甘示弱,说老师的字也刚好有一比。

  苏轼:“你说,我受得了。”

  黄庭坚:“乱石压蛤蟆。”

  在座的人,都笑得肚子疼。这俩书法大师,互相“恶心”开玩笑,但都没有生气。

  在与苏轼及其他门人朝夕相伴的三年左右时间里,他们切磋诗文,鉴赏书画。这是黄庭坚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

  多年后,人在贬途的黄庭坚,听闻苏轼去世的消息,失声痛哭。他在屋里悬挂苏轼的画像,每  天穿戴整齐,毕恭毕敬地向画像焚香行礼。

  有人说起他与苏轼并称“苏黄”,难分伯仲,他即刻起身离席,赶紧回避说:“我是东坡先生的弟子,怎敢这么没大没小?”

十年感慨

  黄庭坚22岁考中进士,但他一生没做过大一点的官,基本都在县、镇一级兜兜转转。不是他能力不行,是他官品太好,又遇上朝廷推行变法,一旦发现一些新政劳民伤财,他就坚决抵制,不执行。

  人生的最后十年,更是一段越贬越远的凄苦生涯。

  57岁时,黄庭坚被贬往偏远的宜州(今广西河池)。朋友都为他担忧,他却笑着说了一句:“宜州者,所以宜人也。”硬生生地替那个贬谪之地,做了一个最宜居的广告。

  在宜州,看到梅花开得很盛,黄庭坚写下了一生最好的词之一。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

  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平生个里愿杯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

——黄庭坚《虞美人·宜州见梅作》

  人生没有几个十年,但即便在命运的颠沛流离中,他仍能把最深的感慨,献给最美好的事物。

  黄庭坚上一次感慨“十年”,还是在40岁的时候。当时他在山东德平镇,好友黄几复在广东四会县,黄庭坚写了诗想寄过去。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黄庭坚《寄黄几复》

  黄庭坚为好友的怀才不遇,仕途沉沦而打抱不平,但他何尝对自己的人生悲剧在意过?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14个字道尽了朋友的深情:曾经的美好,如今的别离,各自的苦难和洒脱,都在诗里了。

文化之功

  1105年,黄庭坚病逝于宜州,享年61岁。

  这个命途多舛的帝国边缘人,却在他死后让历史深深铭记了近千年。

  他的诗与苏轼并称,“苏黄”成为宋朝诗坛的双子星座。以黄庭坚为中心,形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有正式名称的诗文派别——江西诗派,雄踞两宋诗坛,影响十分深远。

  他“以诗为词”“以俗为雅”的革新做法,对辛弃疾、姜白石等南宋一流词人均产生过影响。

  他的书法,名列“宋四家”,沈周、文徵明等当时最牛的书法家,无一不是黄庭坚的小迷弟。

  还记得他的舅舅李常,在他年少时说他“一日千里,必大有为”吗?原来,说的不是他在官场上“大有为”,而是在绵延千年的文化传承上“大有为”。

  这才是,他被历史铭记最主要的原因。

  正是文化积淀,造就了我们中国人。

文治帝国

  宋朝以文治立国,在思想文化领域取得辉煌成就,史学大家陈寅恪评价宋朝:“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许多流传至今的宋朝传统文化,诗词、书法、茶道、音乐等等,其背后,都有一个像黄庭坚这样的文化传承人。

  读懂宋朝的文化之美,文治之功,首先要读懂这背后的人。

   0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铁了心!朝鲜震撼宣布
2 两份红头文曝光 大戏登场!
3 今夜,两个大消息传来……
4 这么多的细节预示:风暴正在酝酿
5 习老大不服气 杀机外露 要动武?
热门专题
1
美国大选
6
巴黎奥运
11
中国爆雷
2
中美冷战
7
三中全会
12
李尚福出事
3
乌克兰战争
8
中共两会
13
秦刚失踪
4
以哈战争
9
台湾大选
14
火箭军悬案
5
万维专栏
10
李克强
15
台海风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