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微博近日兴起“林黛玉发疯文学”,甚至意外上了热搜,一句“横竖就拿那么一点工资,还要24小时使唤人了”,成了年轻人吐槽工作压力大的新梗。有人觉得“林黛玉发疯文学”好用,给快节奏的生活带来舒缓,当然“为什么要把你们发的疯安在林黛玉身上”的质疑声也不少。
北京青年报报道,网友给林黛玉取了“林怼怼”的外号,甚至还结合当下一些年轻人学历内卷、职场躺平的心态,对《红楼梦》里的语句又进行了当下生活化的解读和修改,比如,
“我大抵是熬不过这一天了,单单等你的消息就心烦”;
“这怕不是又被哪位妹妹绊住了,竟如此不理人了”;
“你瞧,又开始画饼了,我要是信了,怕是要哭断肠去了”;
“刚刚还在与我聊天,突然就消失不见了,这么说来倒显得我斤斤计较了,我这心窝子,可比那数九寒天的冰渣子还冷”;
“瞧瞧,我不过就是多说几句,哥哥就这般模样,算了算了,是我多嘴了。”
“林黛玉发疯文学”在微博单日就拥有1.5亿阅读量和1.3万讨论次数;在视频平台,“男版林黛玉发疯文学文案”、“林黛玉发疯语录剪辑”等话题,更是激发了网友们的创作与模仿欲望。
报道指出,对于这一现象,长期研究网络语境下红学传播文化的中国红楼梦学会理事夏晓宁时表示,网友将林黛玉“发疯文学”推上热搜这种方式没有什么不好。之所以网络流传更多的是林黛玉,网络文学创作有很多也以林黛玉为主,是因为这个人物更能引起现代读者的兴趣,她自我、真性情、有才情,而且热搜上不止一次提到黛玉,包括一些黛玉体小视频。
“网络的本质属性更倾向社交平台,林黛玉『发疯文学』上热搜且阅读量过亿说明关注的人多。而众说不一,说明有人在讨论。大部分都还是出于喜欢她的这种语言体方式,觉得可爱、有趣、真实、过瘾。”夏晓宁称,这其实也是爽文在社交话语中的一种体现,符合当下年轻人想怼人还想怼得特别、怼得有才情有文化的心理。只有被传播被喜欢,才会有更多的人去关注,反过来,更多的关注就会吸引更多的人去回归到文本阅读,吸引更多的人去关注林黛玉这个人物和《红楼梦》这本书。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重磅!中国政坛惊现史无前例一幕 |
2 | 央视主持肖晓琳在美国儿子家死去 留下26字 |
3 | 马斯克预告明日大事 震惊网民 |
4 | 计划曝光 川普真动手了 |
5 | 军中巨震 习失控军权或遭公开抛弃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重磅!中国政坛惊现史无前例一幕 |
2 | 马斯克总算露出了真面目 |
3 | 比亚迪无锡、成都工厂爆发罢工抗议 |
4 | 央视主持肖晓琳在美国儿子家死去 留下26字 |
5 | 失算!习近平这下懵了 |
6 | 马斯克预告明日大事 震惊网民 |
7 | 计划曝光 川普真动手了 |
8 | 莫斯科发生令人震惊事件 |
9 | 军中巨震 习失控军权或遭公开抛弃 |
10 | 胡德华猝逝 当年这样评价小学生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