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为什么大家都知道诈骗存在,仍然一直有人被骗呢?甚至那些坚称自己不贪心不会上当的人,被诈骗后因为怕丢脸,不敢和身边的人说也不敢报案。来看看心理师分析,哪些人最容易被诈骗?
日本“大人的答案”网站询问心理谘商师平井绫乃女士,哪些心态或个性最容易遭诈骗,首先,“过度依赖自己主观的人”最危险。
Q.“我觉得自己不会被骗”,却还是会有人上当受骗。究竟,为什么会遭到诈骗呢?
尤其是高龄者,随著年纪增长,判断力下降却难以自觉或不愿面对,过度自信反而容易成为诈骗目标。”
Q.请介绍一下“容易遭受诈骗的人”与“不易遭受诈骗的人”在心理特征上的差异。
A:“与前述重叠,以自身经验、当下氛围或心情做判断的人,因为无法充分验证客观资讯,所以更容易中招。此外,『过度轻信他人言论的人』也很容易遭骗,因为缺乏自己的信念或判断标准,常跟著别人走,听到看似有利的话就信以为真。
心理师指出,过度依赖主观的人也越容易被骗。AI生成图片
同样地,『情感诉求较易动心的人』也容易被对方牵著走,诈骗成立的机率更高。而处于『忧郁状态』时,判断力也会下降,增加受骗风险。
相反地,不易遭受诈骗的人通常不会过度依赖主观或直觉,而是会参考各种客观资讯与建议,最后经过深思熟虑后自行做出判断。”
Q.要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预防被诈骗?
A::“预防诈骗时,最重要的是『越诱人越要小心』。例如在网络交易时,一定要详查过去的交易纪录与他人评价,最好还能先谘询他人再做决定。同时,要避免被对方的社会地位、头衔或人品所迷惑;网络上冒用他人身分非常容易,真相也难以确认。
此外,提到诈骗,很多人会联想到被要求购买高额商品,其实小额诈骗更常见,谁都有可能受害,务必保持警惕。例如新冠疫情期间就曾发生“口罩诈骗”,民众在诈骗网站支付口罩费用,却迟迟未收到商品;也有人在网络上看到稀缺游戏机的低价贩售,付款后才发现收到的只有空盒。诈骗者往往利用人们稍纵即逝的判断失误,因此千万不要抱持“我不会中招”的心态。”
近年诈骗手法多样,愈是自认“我没问题”的人愈要小心。即便平时已有警觉,也可能在一瞬间差点上当。尤其透过二手拍卖、网络平台等交易,更要谨慎操作,才能让自己安心无虞。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政治局决议曝光 全盘否定习 |
2 | 央视画面泄密 习上海行出意外 |
3 | 传张又侠兵封中南海 政治局决议推翻习 |
4 | 牛皮吹大了 党媒连夜变调 |
5 | 幕后老人再出手 石泰峰飞升三级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1 | 川普提前“引爆”世纪核弹, 美 | 玉质 |
2 | 近看中美贸易战:习近平的持久 | 漂美飘 |
3 | 有趣的经济学人杂志封面:1361 | 随意生活 |
4 | 溪猪下台看来已成定局了 | 山蛟龙 |
5 | 为特朗普说句话 | 怡光 |
6 | 万斯印度讲话速评:“川普主义 | 万维网友来 |
7 | 老钱:再评曹长青 | 老钱 |
8 | 在美方再三的恳求下,中国要跪 | 思芦 |
9 | 张国涛警卫回忆红四方面军的小 | 华人不是中 |
10 | 懂王赢麻了:他打来电话了,欧 | 随意生活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