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社会传真 > 正文  

心理师揭密 “这种人最容易被诈骗”

www.creaders.net | 2025-05-02 14:02:47  壹苹新闻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为什么大家都知道诈骗存在,仍然一直有人被骗呢?甚至那些坚称自己不贪心不会上当的人,被诈骗后因为怕丢脸,不敢和身边的人说也不敢报案。来看看心理师分析,哪些人最容易被诈骗?

日本“大人的答案”网站询问心理谘商师平井绫乃女士,哪些心态或个性最容易遭诈骗,首先,“过度依赖自己主观的人”最危险。

Q.“我觉得自己不会被骗”,却还是会有人上当受骗。究竟,为什么会遭到诈骗呢?

A:“就算认为自己不会被骗,却还是中招的人,我想可以称他们为『过度依赖自己主观的人』。这类型的人习惯以自己的信念或直觉做判断,难以对事物进行客观审视,因此遭遇诈骗的机率会提高。

尤其是高龄者,随著年纪增长,判断力下降却难以自觉或不愿面对,过度自信反而容易成为诈骗目标。”

Q.请介绍一下“容易遭受诈骗的人”与“不易遭受诈骗的人”在心理特征上的差异。

A:“与前述重叠,以自身经验、当下氛围或心情做判断的人,因为无法充分验证客观资讯,所以更容易中招。此外,『过度轻信他人言论的人』也很容易遭骗,因为缺乏自己的信念或判断标准,常跟著别人走,听到看似有利的话就信以为真。

心理师揭密 “这种人最容易被诈骗”

心理师指出,过度依赖主观的人也越容易被骗。AI生成图片

同样地,『情感诉求较易动心的人』也容易被对方牵著走,诈骗成立的机率更高。而处于『忧郁状态』时,判断力也会下降,增加受骗风险。

相反地,不易遭受诈骗的人通常不会过度依赖主观或直觉,而是会参考各种客观资讯与建议,最后经过深思熟虑后自行做出判断。”

Q.要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预防被诈骗?

A::“预防诈骗时,最重要的是『越诱人越要小心』。例如在网络交易时,一定要详查过去的交易纪录与他人评价,最好还能先谘询他人再做决定。同时,要避免被对方的社会地位、头衔或人品所迷惑;网络上冒用他人身分非常容易,真相也难以确认。

此外,提到诈骗,很多人会联想到被要求购买高额商品,其实小额诈骗更常见,谁都有可能受害,务必保持警惕。例如新冠疫情期间就曾发生“口罩诈骗”,民众在诈骗网站支付口罩费用,却迟迟未收到商品;也有人在网络上看到稀缺游戏机的低价贩售,付款后才发现收到的只有空盒。诈骗者往往利用人们稍纵即逝的判断失误,因此千万不要抱持“我不会中招”的心态。”

近年诈骗手法多样,愈是自认“我没问题”的人愈要小心。即便平时已有警觉,也可能在一瞬间差点上当。尤其透过二手拍卖、网络平台等交易,更要谨慎操作,才能让自己安心无虞。

   0


热门专题
1
中美冷战
6
AI
11
苗华被抓
2
川普
7
中共两会
12
美国大选
3
俄乌战争
8
大S
13
以哈战争
4
万维专栏
9
洛杉矶大火
14
巴黎奥运
5
何卫东
10
叙利亚
15
三中全会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