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现在刷短视频经常能看到这类内容:把电视剧里的反派角色截图放在一起,配上文字“这长相一看就不是好人”。评论区还真有不少人跟着分析鼻梁弧度、眉毛走势。最近看了研究报告才知道,原来真有心理学家做了实验,想弄清楚坏人是不是真有共同的长相特征。
美国有个心理学团队花了五年时间,收集了两千多张脸的数据,把监狱犯人和普通人的面部信息做对比,还真发现了一些有意思的现象。需要先说明的是,这并不是说长成这样就会干坏事,只是从数据上来看会存在一定的概率问题,好比爱吃辣的人得胃病几率高,但不是每个吃辣的人都会胃疼。
有个被调查的盗窃犯提到,他天生左耳比右耳低,小时候总是被人嘲笑叫“歪耳朵”,上学时也总是被欺负。其实这和大脑构造也有关系。人脸不对称的人,左右脑协调性通常比较差。左脑管语言和逻辑,右脑管情绪和直觉,这两边配合不好,遇到刺激更容易失控。有个实验让志愿者看血腥图片,面部对称的人平均只要两秒就能恢复冷静,而不对称的人则要五秒钟才能平复呼吸。
再看眉眼间距和眼神方向。眉眼间距较窄、眼神锐利的人常被认为更可能是罪犯。研究人员测量后发现,普通人的眉眼间距平均是3厘米,但在有暴力倾向的人群中,这个数字缩小到了2.6厘米。人在紧张或生气时容易皱眉,长期保持这种表情会导致眉眼间距变窄。像坐公交车时遇到扒手,他们的眼神往往非常专注,眉毛压得很低,这不是刻意装出来的凶相,而是长期警觉状态形成的肌肉习惯。
还有一个冷知识是:眼神方向也能反映心理活动。大多数骗子在撒谎时,眼睛会不自觉地往右上方飘,这是大脑在编造谎言时的自然反应。但真正危险的人反而会直勾勾盯着你看,这是他们操控别人的一种方式。研究人员访谈过诈骗犯和抢劫犯后发现,前者大多会回避眼神接触,而后者70%会刻意维持对视。
下巴和脸型也有讲究。老一辈常说“兜兜下巴没福气”,没想到还真有点依据。数据显示,60%的冲动犯罪者下巴偏短,脸部线条更圆润;而能冷静策划犯罪的人,反而更多是方下巴。这与激素水平有关。方下巴的人雄性激素旺盛,确实更容易有攻击性,但这类人往往也具备较强的自控力。所以小偷小摸的往往是圆脸,而不是方脸。有些激情杀人的案例里,犯人看起来甚至像邻家大叔,完全没有影视剧里的那种“恶人”模样。
一个典型案例是韩国某商场发生的随机伤人案,凶手崔某被捕时,围观群众都不敢相信这样一个圆脸、圆眼睛的年轻人会做出无差别袭击行为。后来医生检测发现他的肾上腺素水平是常人的三倍,属于容易失控的体质。
虽然有这些统计数据,但研究人员反复强调,不能用这些规律去给人贴标签。这些只是群体层面的概率,具体到个人根本无法适用。就像抽烟人群肺癌风险更高,但你不能指着某个烟民说他一定会有病。还有一个实验很有趣:研究人员让志愿者选出“最可能借钱不还”的人,结果前十名中有八个人的实际信用评分都很优秀。相反,一些看似老实巴交的人,反倒有三人是老赖。可见靠长相判断一个人是非常不可靠的,还不如查支付宝信用分来得实在。
现在有些公司在面试时也会参考面相,这其实挺荒唐的。研究团队追踪过五百强企业的高管,发现方脸、圆脸、尖脸的比例分布均匀。有个上市公司的财务总监天生眉眼距只有2.3厘米,看着一副凶相,实际却心细如发,给公司省下了千万预算。
归根结底,人类爱看脸是一种进化带来的本能。远古时期,人们需要快速判断对方是敌是友,因此逐渐将某些面部特征和危险联系起来。但现在社会治安好了,这套识别系统反而容易出错。地铁上看到纹身大汉赶紧躲开,结果人家是个幼儿园老师;对着娃娃脸放松警惕,反而被推销员坑钱。
还有一个心理陷阱叫“相由心生”,让人对自己的判断过度自信。我有个朋友相亲时遇到一个吊梢眼男生,一开始总防着他花心,后来才发现对方手机屏保都是和妻子的合照,这才后悔错过好对象。
与其关注长相,不如多注意具体行为:
说话时频繁摸鼻子(可能是说谎征兆)
答应事情太爽快(靠谱的人通常会多想几步)
总把你夸上天(这是操控他人常见的手段)
刚认识就卖惨(为了博取同情降低你的防备)
遇到有这些表现的人,保持距离是对的。但要注意,单纯依靠长相来判断一个人并不值得浪费精力。见过最离谱的是相亲群里要求发素颜照,还有人专门拿尺子量眉眼间距,简直是走火入魔了。
总之,下次再看到所谓的“鉴貌课程”,就当听个乐子就好。真要了解一个人,至少得相处三个月以上。那些说见面十分钟就能看出本质的人,不是骗子就是吹牛。与其研究面相玄学,不如学学怎么查企业信用报告来得实在。记住,看人看事别只看脸,日子才能过得稳当。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