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社会传真 > 正文  

鬼斧神工 NASA捕捉到宇宙之手

www.creaders.net | 2025-08-26 15:50:09  自由时报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据《纽约邮报》报道,美国航太总署(NASA)近日公布一张令人叹为观止的宇宙奇景,影像中一只巨大的“宇宙之手”,正伸展于长达150光年的太空之中。这个惊人结构的背后,是银河系最强大的电磁发电机之一,一颗高速旋转的脉冲星(pulsar)所释放的能量杰作。

  这张震撼的合成影像,结合了NASA钱卓拉X射线天文台(Chandra X-ray Observatory)的X射线数据与澳洲电波望远镜阵列的最新观测资料,为科学家提供了迄今为止最详尽的视野,以解析脉冲星B1509-58及其所驱动的壮丽星云(nebula)。这只横跨近约1448兆公里的“宇宙之手”,其核心竟是一颗直径仅约19公里的中子星(neutron star),正以每秒近7次的速度疯狂自转。

  15万亿倍地球磁场 雕塑太空巨手

  脉冲星是巨大恒星在经历超新星(supernova)爆炸后,所遗留下的致密塌缩核心。这颗被昵称为“宇宙之手”的星云(正式编号MSH 15-52),正是由B1509-58这颗脉冲星所形成。其磁场强度估计是地球的15兆倍,足以驱动一股庞大的带电粒子流向外喷发,并在太空中雕塑出鬼斧神工般的手状结构。

  NASA早在2009年便首次捕捉到“宇宙之手”的影像,但这张结合了电波观测的新影像,揭示了前所未见的惊人细节。电波数据突显出复杂的丝状结构,追踪著星云中的磁力线,这是脉冲星风(pulsar's wind)与恒星爆炸后向外扩散的碎片猛烈碰撞所产生的结果。

  研究团队更发现,X射线和电波所揭示的特征存在明显差异。例如,脉冲星附近的喷流以及三个“手指”的内部区域,在X射线下明亮发光,但在电波影像中却消失无踪。科学家认为,这意味著高能粒子正从脉冲星附近的冲击波中逃逸,并沿著磁力线高速移动,才形成了这些发光结构。

  这篇发表于《天文物理期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的研究主要作者、香港大学的张树萌(Shumeng Zhang)表示:“这个天体持续带给我们惊喜。透过结合不同类型的光,我们正在揭开关于脉冲星与超新星遗迹如何交互作用的崭新细节。”

鬼斧神工  NASA捕捉到宇宙之手

图为NASA钱卓拉X射线天文台的概念图。(NASA提供)

   0


热门专题
1
美伊冲突
6
俄乌战争
11
大S
2
以伊战争
7
万维专栏
12
洛杉矶大火
3
四中全会
8
何卫东
13
叙利亚
4
中美冷战
9
AI
14
苗华被抓
5
川普
10
中共两会
15
美国大选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