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假如某天,宇宙真的回应了我们,那一声“你好”该由谁来回答?
人类寻找外星智慧的计划——SETI(Search for Extraterrestrial Intelligence)正在进入新阶段。过去,我们只是倾听无线电信号,如今科学家们的目光已延伸到星际激光、戴森球的能量痕迹,甚至恒星周围微弱的人造迹象。而随着探测手段的精进,SETI背后的伦理与政治问题,也变得前所未有地棘手。
国际宇航科学院(IAA)正在修订一份意义重大的文件:“如果真的发现外星智慧信号,我们应该怎么做。” 这份新协议已在悉尼召开的2025年国际宇航大会上进行投票,预计将在明年初正式通过。这是自1989年《人类应对外星信号原则宣言》发布以来最重大的一次修改。
在如今的网络环境下,发现外星人不仅是科学事件,更可能瞬间变成舆论风暴。研究者们担心的,不仅是科学误判,还有网络暴力与政治操弄。新版协议的一大重点,就是保护发现者不受骚扰或威胁。
更具争议的是,新协议首次明确:任何科学团队不得私自向外星文明发送回复。 所有回应必须在联合国层面经过讨论并达成一致。毕竟,人类代表谁发声?这一问题不再只是哲学,而是政治。尽管让联合国达成共识听起来几乎比发现外星人还难,但这一约束至少为人类的“首次接触”提供了冷静的机制。
协议同时区分了“被动接收”(SETI)与“主动发信”(METI)的概念。后者是主动向宇宙发射强功率信号的做法,争议更大。有人认为那是在“暴露地球坐标”,等于对未知文明高声喊话。IAA目前尚未制定METI的正式协议,只发布了一系列立场文件,呼吁谨慎与国际共识。
新版SETI协议则更实用,强调“最佳实践”而非强制性规定。内容包括:如何验证信号真伪、数据应在两个地理位置分别存储、确保多方科研机构可访问、并公开所用分析软件。
如果信号是电磁性质的——正是SETI最初的研究领域——研究者将被建议向国际电信联盟(ITU)申请保护相关频段,防止人类设备干扰,或在必要时通过法律途径维权。
这些条款看似细节,却折射出人类文明面对“外部智慧”的谨慎与成熟。从政治与社会层面,到科学方法与舆论管理,过去十五年里地球已变得更加复杂。IAA在过去两年间进行了多轮修订与投票,只为让这份“应答手册”在未来某一天真的派上用场。
倘若那一天到来,这份文件或许就是人类与宇宙之间的第一句正式回应。

(示意图)
|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 1 | 四中全会闭幕式临时换场地 曝或有“突发事 |
| 2 | 现在进场还不晚!专家:10年难得一遇 |
| 3 | “没有一个阿拉伯国家愿意接纳我们” |
| 4 | 习近平说一口流利英文视频流出 网络嗨翻了 |
| 5 | 川普致电羞辱彭斯:你这个将被载入史册的懦 |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