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基因编辑技术到底应不应该受限?美国国家科学院在一份报告中给出了解答和建议。
11月26日上午,来自深圳的贺建奎团队宣布,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已于11月在中国健康诞生,这对双胞胎的一个基因经过修改,使她们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这个消息,引发了公众对人类基因编辑中的伦理话题的讨论。
经查询,美国国家科学院(U.S。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简称NAS)确实在2017年2月发布了一份长达261页的报告。那么,这份报告究竟是如何看待人类基因编辑的?
“可以允许科学家修改人类胚胎DNA,以阻止婴儿疾病,但是,这只能在极少数情况下实施,并且必须在有保障措施,且符合道德标准的情况下进行。”这份报告强烈建议,“一旦基因编辑技术应用于人类,应当同步设定适当的限制条件。”
严格的限制条件
这份报告强调,要修改人类胚胎DNA,有严格的限制条件。首先,必须有“令人信服的理由”,且不能有“合理的替代方案”。例如,仅限于那些患有严重遗传性疾病,但又想生出健康宝宝的夫妻,这对他们来说就是“最后的合理选择”。
严格的政府监督
报告指出,基因编辑治疗存在一定的风险,有一种“脱靶效应”容易造成其他非目标基因被修改。因此,修改人类胚胎DNA应该在政府的监督下进行,并且在进行前广泛征求公众意见,以防止有人将此用于除了预防和治疗疾病之外的其他用途。
不能用于“优生”和“增强人类”
值得注意的是,这份报告特别强调,修改人类胚胎DNA的研究不能用于“优生”和“增强人类”。例如,不能使用这种方法来增强人的肌肉力量、增强人类智力、降低胆固醇标准等等。
作者也指出,必须明确预防疾病和“优生”之间的区别。那种试图通过改动基因来改变孩子的身高、相貌和智力等非治疗性目的不应被实施,这样做是“不公平的”。
7条基因编辑规范标准
此外,委员会特别就基因编辑提出了7条规范标准:
(1)没有其他替代手段;
(2)仅限于编辑已经被证实会致病或强烈影响疾病的基因;
(3)有关于手术的风险及潜在健康影响的可靠临床前数据;
(4)试验期间受到严格监督;
(5)对基因编辑儿童长期、多代的跟访计划;
(6)反复评估可能的健康和社会风险,保持公众的参与决策权;
(7)可靠的监督机制,防止技术被另作他用。
这份报告还总结了使用这项技术的总体原则:促进人类福祉、高透明度、应有的谨慎、专业负责的研究、尊重人类、公平 、跨国合作。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重磅!中国政坛惊现史无前例一幕 |
2 | 央视主持肖晓琳在美国儿子家死去 留下26字 |
3 | 马斯克预告明日大事 震惊网民 |
4 | 计划曝光 川普真动手了 |
5 | 军中巨震 习失控军权或遭公开抛弃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重磅!中国政坛惊现史无前例一幕 |
2 | 马斯克总算露出了真面目 |
3 | 比亚迪无锡、成都工厂爆发罢工抗议 |
4 | 央视主持肖晓琳在美国儿子家死去 留下26字 |
5 | 失算!习近平这下懵了 |
6 | 马斯克预告明日大事 震惊网民 |
7 | 莫斯科发生令人震惊事件 |
8 | 计划曝光 川普真动手了 |
9 | 胡德华猝逝 当年这样评价小学生 |
10 | 军中巨震 习失控军权或遭公开抛弃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