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报文章:是什么使美国成了仇恨和不满的对象?
【万维读者网】震惊世界的9·11纽约和华盛顿遭袭事件发生后,美国加州《圣何塞信使报》发表一篇分析文章,从美国的国家行为和美国的特性入手,通过探讨恐怖分子发动此次骇人听闻的袭击的动机,对美国的外交政策和国际形象进行了检讨。中国日报网站译载了文章全文:
本周二发生的史无前例的恐怖袭击表明,人们到目前为止还无法确定到底是谁痛恨美国这个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尽管这次恐怖袭击的具体动机还不为人知,但美国国际问题专家的看法是,伤害美国的欲望来自两个根源:美国的国家行为和美国的特性。
美国的外交政策容易调整,但改变美国在国际舞台上在他国眼中的方式却是另一码事。布鲁克林研究院的外交政策分析师詹姆斯·林赛认为,美国的价值观和文化--从迪斯尼米老鼠到妇女的投票权--在世界某些角落被认为具有极大的危险性,美国在有些人眼中成了邪恶的象征。
以往数年中,反美情绪透过一系列事件反映了出来:伊朗国王被推翻后的反美抗议游行、美国维和部队伤亡后索马里街头的欢呼、法国愤怒的农民在麦当劳餐厅前的示威以及在西雅图和意大利反全球化的抗议行动。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高德曼公共政策学院院长麦克纳·迟说,反美情绪一部分来自对美国势力和影响力的不满。他说,“不论怎么讲,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有美国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上的如此之巨大的影响力。有的人过得不好,就将自己的问题归罪于美国的势力。”
对美国外交政策持批评态度的人士指出,美国在世界上施展势力时,不管是在波西尼亚,还是在日本冲绳,他们一意孤行、狂妄自大的做法更加深了全球对他们的不满。
日本政策研究院院长查尔默·约翰逊指出,美国在军事行动时,我行我素,不顾及其他国家的意见。这种态度不仅源于美国的财大气粗,也是美国以自我为中心的结果。
自从美国立国之后,美国特性就充满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觉。17世纪美国的移民使用了《圣经》中“山上之城”的比喻来形容自己,包括里根总统在内的政客后来也不厌其烦地使用这个比喻。
类似的充满胜利感的言辞即使在恐怖事件发生后仍不绝于耳,布什总统对全国发表的讲话就集中体现了这种美国人的高傲。布什说,“美国被袭击是因为我们是这个世界上自由和机会最明亮的灯塔。”
有人对美国某些具体的做法和立场不满,例如美国支持以色列和沙龙政府,但许多人讨厌的是美国自以为高人一等的优越感。
兰德公司的格里格·特维尔顿曾在克林顿总统第一任期间在国家情报委员会工作。他说:“美国人自以为是、喜欢指手划脚的做法最招他人讨厌。我们以为自己的价值观是所有人的价值观,我们是“山上之城”,市场经济和民主适合所有人,其他人都应该象美国一样。如果其他人不象美国那样,例如新加坡,就不好。”
有的观察家指出,布什政府的孤立政策越来越引起世界其他国家的不满,特别是欧洲各国的不满。自从布什上台后,美国在减少全球二氧化碳工业废气排放、防止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问题上变卦,还威胁说要废弃《反导条约》,发展美国国家导弹防御系统。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国际安全专家萝斯·高德默勒分析道:“许多欧洲国家在说,美国自认为势力无人能匹,便置其他国家都遵守的国际规则于不顾。”但是,她同时指出,美国必须将这种不满同有的国家痛恨美国制度区别对待。
约翰逊认为,在感到成为美国势力牺牲品的人们中,无望感越来越强烈,这就是为何恐怖分子甘于采取最极端的手段来攻击美国。约翰逊曾支持美国发动越南战争,但现在他批评美国是帝国主义。他说,“在失去希望后,自杀行为倒不失为一个良策。”
0
全部评论 |
|
|
实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