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环球大观 > 正文  

公审、引渡还是消灭--美军VS拉登四大攻略

www.creaders.net | 2001-09-18 02:32:41  万维读者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万维读者网】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在9月13日的记者招待会上十分肯定的说,本·拉丹是恐怖分子劫持飞机袭击纽约和华盛顿的事件中的主要嫌疑犯。这是第一位美国政府官员明确表示本·拉丹涉嫌策划了这起恐怖事件。这意味着美国将对本·拉登及其恐怖组织展开一场大规模军事报复行动。那么美国将如何制服本·拉登?

  攻略一:缉拿归案公开审判


  缉拿归案进行审判的这种做法是美国一惯喜欢采用的方法,何况是一个被美国列为头号恐怖分子的拉登,就是一个国家总统,美国也照样干。在现任总统布什父亲老布什执政时就干过这样的事。

  9月11日的恐怖事件爆发不久,美国总统布什在向全体国民发表讲话时就说,纽约及华盛顿遭遇的攻击,“不只是恐怖行动,而是宣战”,并发誓将把策划对美国展开恐怖攻击行动的人员缉拿归案。他要美国人民了解美国面临的是不一般的敌人,这个敌人躲在幕后,毫不尊重人类生命,它掠取无辜生命后,就逃跑躲藏。实际上,美国从一开始就有所指向,这件事最大的可能就是拉登干的。现在看来,美国将拉登缉拿归案,进行审判,这是美国人民最希望看到的一幕,这同时对布什政府的民意度和威望的提高十分重要,甚至可能影响到下届总统的选举,这恐怕也是布什最想达到的目的。

  缉拿归案,进行审判的这种做法是美国一惯喜欢采用的方法,何况是一个被美国列为头号恐怖分子的拉登,就是一个国家总统,美国也照样干。在现任总统布什父亲老布什执政时就干过这样的事。

  1998年底,美国为了保住巴拿马运河的既得利益,希望扶植一个俯首听命于美国的政权,去取代坚决主张收回运河主权的以铁腕人物诺列加为首的巴拿马现政权。为了迫使诺列加下台,美国政府使用了种种手段,对巴拿马采取了经济制裁、外交诱逼、军事威胁,支持巴拿马国内反对派掀起“倒诺浪潮”。1998年10月3日,巴拿马部分中下级军官发动军事政变失败后,美国就处心积虑地找到一个进入巴拿马的理由——“打击毒品走私”。

  毒品走私是80年代以来最容易引起公愤的国际问题。美国指责巴拿马政府首脑诺列加参与了国际毒品走私活动,同哥伦比亚贩毒团伙有牵连。1988年2月,里根政府就通过迈阿密联邦法院大陪审团,以“参与贩毒活动”为名,对诺列加提出正式起诉。这次老布什把“贩毒犯”“捉拿归案”,就成了出兵的重要“理由”。

  1989年12月20日凌晨1点,美国的F-117A隐形战斗轰炸机,潜入巴拿马领空,轰炸了驻里奥阿托的巴拿马军高炮阵地,拉开了进军巴拿马的序幕。接着,美国参战的陆、海、空三军,分兵五路扑向巴军的各军事要地。战斗开始,巴军曾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但终因寡不敌众,使美国的愿望得以实现。在美军进入巴拿马36小时之后,美国就在巴拿马扶植了新政权,由美国支持的巴拿马反对党领导人吉列尔莫·恩达拉在议会大厦宣誓就任巴拿马总统。

  诺列加去向不明,美国政府宣称,愿悬赏100万美元缉拿诺列加。

  诺列加曾当过十多年的巴拿马军队的情报局长,有一套躲避美军追捕的办法。美国入侵后,他的海上和空中的退路被切断,就一直躲在一个隐蔽处。

  为了搜捕诺列加,美军包围了尼加拉瓜、古巴、利比亚、秘鲁等国驻巴拿马的大使馆。21日包围尼加拉瓜使馆时,使用了6辆坦克和30名士兵。美国怀疑诺列加躲进这些使馆寻求政治避难。

  诺列加在隐蔽处躲了4天后,得知梵蒂冈使馆还没有被美军盯上时,就只身驱车前往。12月24日下午3点30分,诺列加驾驶一辆小汽车悄悄驶进梵蒂冈驻巴拿马代表即教皇使节的官邸。诺列加身穿T恤衫,肩挎两支AK-47型自动步枪,走下汽车,进入使节官邸,要求政治避难。

  这下子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鲍威尔、国防部长切尼作难了。教皇使节官邸既是使馆,又是宗教场所,有双重的不受侵犯权。不过,可以给教会施加压力和影响。为了逼使梵蒂冈使馆交出诺列加,美国、巴拿马新政权和梵蒂冈进行了频繁的谈判。

  在美国的各种压力下,罗马教皇派代表会见了美军代表,并递上一个字条,内称如果教皇代表官邸内出现枪声,美军才有权实施紧急突击,以营救里面的人,减少死亡和痛苦。

  12月27日,美国总统布什指使他的特种作战部队的心理战分队,在使馆外面,用高音喇叭,反复播放摇滚乐曲和抨击诺列加的新闻,展开“攻心战”。组织几千名巴拿马反对派人士,在使馆前示威游行,呼喊反对诺列加口号。与此同时,命令特种部队作出要进入官邸的姿态。教皇官邸附近的高草和矮灌木丛都被剪掉,以利观察。路灯全部开亮,街上拉了铁丝网。十几人一组的巡逻队在使馆墙外走来走去,一些士兵在使馆后面50英尺外的一个车库进入战斗岗位。1架陆军的“黑鹰”直升机在附近数次降落,放下一些士兵和装备。轻型坦克和装甲人员输送车封锁了这个地区的所有街道。

  美国围攻了两天两夜,诺列加依然不屈服。围攻在继续。诺列加的新年就是在四处疯狂的摇滚乐声和剑拔弩张的气氛中度过的。

  1990年1月3日,罗马教皇和梵蒂冈使馆屈服于美国的压力,向诺列加下了最后通牒,要求他在1月4日中午离开使馆,或向美军投降。诺列加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表示“自愿”投降。1月3日晚上8点50分,诺列加身穿将军服,走出教皇使节官邸,向美国“三角”特种部队投降。他被戴上手铐的时候,破口大骂教皇使节,而教皇使节就那么难堪地站在旁边。显然,诺列加原来估计会受到国家元首或一名战俘的待遇,现在明白过来,这都是不可能的。随后,诺列加被押往美国。

  11年前,老布什成功地将一名国家元首在他自己的国度里缉拿到美国进行审判,今天的小布什能否将美国认为最可恨的恐怖分子拉登从其它国家缉拿归案,这就非常难说了。

  拉登被美国列为头号恐怖分子,在美国中央情报局和联邦调查局的黑名单上,也是名列榜首。在过去的10年中,几乎每一件震惊世界的恐怖大案都有本·拉登的影子,因此,他被美国列为头号公敌,美国一直想把他捉拿归案,但美国是10年一场梦,拉登逍遥自在,所以,在另一些人眼里,拉登成了充满传奇色彩的“圣战英雄”。

  1979年,苏军入侵阿富汗后,拉登离开舒适的家庭,参加了阿富汗伊斯兰圣战组织,展开了反对苏联入侵阿富汗的斗争,从此步入“圣战”的道路。

  1988年,本·拉登的圣战者们建立了一个名为“阿尔——伊达”组织,专门训练“圣战者”。拉登称,“阿尔——伊达”的目标就是“统一所有的穆斯林”。拉登认为,建立伊斯兰教国家的唯一途径是暴力。因此,“阿尔——伊达”的目标就是推翻几乎所有的在拉登眼中看来是“腐败无能”的穆斯林政府,驱逐这些国家的西方势力。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巴拿马前领导人诺列加在被美国捉拿前,曾是美国中央情报局的情报人员,接受过美国中央情报局的训练。被美国列为头号公敌的本·拉登也曾经得到美国援助。

  当年的阿富汗战争实际上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对抗和全球争霸的一个缩影。当时的拉登不仅得到了美国的大力支持,甚至还将其称为“英雄”。拉登的许多阴谋诡计和暴力手法就是从中央情报局那里学来的。拉登手中的高科技武器,如专门对付直升机的“毒刺”便携式导弹等不少尖端产品都是美国赠送的,而且美国中央情报局每年慷慨拨几亿美元帮助训练游击队员。

  在目前情况下,美国要缉拿拉登归案所面临的“难”处,并不是政治外交原因,也不是有没这种能力,而是无法确定拉登的身藏之处。

  1980年4月24日,为解救被伊朗扣压的53名外交人质,美军曾动用6架C-130大型运输机,8架直升机和180名特种兵深入到伊朗首都德黑兰美国驻伊朗大使馆救人质。尽管这次营救行动因直升机故障失败了,但美国特种部队所具有的能力是不可否认的。只要一旦确定拉登的藏身之处,美国特种兵将会迅速将其缉拿。现在的关键问题是要尽快找到拉登的藏身之处,但这正是美国目前面临的一大难题。

  有消息说,美国的纽约和华盛顿在9月11日遭袭击的几分钟后,拉登就转移到一个新的地点躲藏起来。他没有告诉任何人他会转移到何处,也没有透露袭击发生时他在哪里。

  有消息说,拉登目前已经停止使用易于被发现行踪的卫星电话,每次行动前,他都会乔装打扮一番,乘坐的老式卡车也被“伪装”。行程中,拉登每晚都改变就寝地点,在最后一分钟都会突然改变主意、换乘私人飞机。并且,拉登每次出行,都有大量的保镖“护驾”。前美国国防部情报机构负责人黑格斯说:“我们很难获取拉登每天活动情况和活动地点的消息。不知道他要做什么,我们很难擒获他。”

  有报道说,就在1998年美国巡航导弹袭击拉登基地前两个小时,拉登听到风声安全潜逃。前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分析员卡茨曼也说:“问题的关键是,我们需要确切的情报——拉登目前的活动踪迹在哪里,未来一个或两个小时他将现身何处。”

  拉登到底躲在哪里?让美国人伤透脑子,这也是布什缉拿拉登归案的前提条件。

  攻略二:轰炸消灭发泄怨愤

  通过飞机的轰炸,将本·拉登消灭也是美国对付本·拉登一个理想方案。使用飞机轰炸手段消灭拉登,这既能显示美国对恐怖分子坚决打击的决心,又能显示美国强大的军事实力和作战能力,还能消除美国公民因遭受恐怖袭击而产生的沮丧情绪,激发美国公民的自信心和责任感。美国在对待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时,也曾这样做过。

  9月14日,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表示,美国空军已作好战斗准备,部署在26个基地的战斗机,必要时将在15分钟内飞到目标地采取行动。这意味着美国随时有可能动用战斗机对本·拉登的身藏之处进行轰炸,将其置于死地。

  通过飞机的轰炸,将本·拉登消灭也是美国对付本·拉登一个理想方案。使用飞机轰炸手段消灭拉登,这既能显示美国对恐怖分子坚决打击的决心,又能显示美国强大的军事实力和作战能力,还能消除美国公民因遭受恐怖袭击而产生的沮丧情绪,激发美国公民的自信心和责任感。美国在对待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时,也曾这样做过。

  1986年4月2日,一架银灰色的波音727客机越过爱奥业尼海,飞向雅典,这是美国环球航空公司的840次航班,机上载有121人和426公斤货物。

  下午2点20分,驾驶员彼得森把飞机的高度从8000米逐步下降到3360米。机舱扩音器里,传来了航空小姐甜美的声音:“再过几分钟,飞机就要在雅典机场降落,请大家系上安全带。”

  2点24分,飞机刚要进入希腊大陆,突然一声巨响,一枚炸弹把右侧机身炸开了一个两米见方的大洞,坐在第10排的4个人顿时被炸出舱外,他们是美国人艾伯特·斯蒂诺,美籍希腊人基米特拉·斯蒂里亚诺波罗,她的女儿玛丽娅以及出生才几个月的小外孙女。机舱内血肉横飞,一片烟雾。

  美国840次航班被炸两天后,在欧洲又发生了一起针对美国的恐怖事件。4月5日,尽管已经过了午夜,西柏林的拉贝勒迪斯科舞厅仍挤满了人,其中不少是美国大兵。当时,美国驻西柏林的军队有6000人,这个舞厅是他们休息时最喜欢去的地方。他们喜欢那陆离的灯光,醇香的美酒,悦耳的歌声,热情的服务,幽雅的氛围,漂亮的姑娘……这一天,他们是来参加跳舞比赛的。

  凌晨1点49分,一声可怕的巨响淹没了疯狂的舞曲声。一颗炸弹在卖酒柜台的末端爆炸,舞厅的墙壁、地板、天花板被炸烂,到处是炸断了的手臂和腿。数百人叫喊着挤出大厅,情景惨不忍睹。一名美国士兵和一位土耳其妇女当场被炸死,230人受伤,其中有几十名美国士兵。

  4天之内两起恐怖事件矛头直指美国人,里根总统认为,这是对美国的不宣而战的战争。他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对于美国人面临的越来越多的威胁,他不会等闲视之。里根称只要掌握了谁插手这些事件的确凿证据,美国就要对其采取进一步打击行动。

  4月6日上午,美国中央情报局向里根送来了用先进的电子侦查技术截获的利比亚“策划”恐怖事件的“证据”。据中央情报局报告说,它破译了利比亚同其驻东柏林人民办事处之间有关西柏林拉贝勒迪斯科舞厅爆炸事件的全部来往电报:3月底,利比亚指示其驻东柏林人民办事处“执行一项秘密计划”;4月4日,人民办事处复电的黎波里“行动即将开始”;西柏林舞厅爆炸事件发生后数小时,人民办事处又电告的黎波里“已执行了计划”;接着,的黎波里电示其他驻外机构,要“学习驻东柏林人民办事处的榜样”。中央情报局还称,从他们截获的大量电子通讯中证明,世界范围内的其他十几起恐怖事件都与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有关。卡扎菲还下令用1亿美元和5000万美元购买被恐怖组织扣押在黎巴嫩的美国和法国人质等。

  根据上述“证据”,里根于4月6日下午,主持召开国家安全委员会紧急会议,讨论打击利比亚的军事行动问题。会议确定使用150多架战机对利比亚的5个目标进行空中打击,在这5个目标中,其中3个目标位于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阿齐齐耶兵营、机场的军用区部分和用于训练蛙人的迪比拉尔港海军基地),两个目标位于班加西(民众国兵营和贝尼纳军用机场)。在这空袭5个目标中,其中2个是卡扎菲的住所。起初,美国军方也是想把卡扎菲置于死地,有意将卡扎菲的2个住所列入轰炸范围。后来发现卡扎菲行踪不定,美国中央情报局花了两年时间始终无法连续两天确定卡扎菲当天晚上的所在地。因为,卡扎菲有一个习惯:决不在同一地点连续住两夜,因此没有任何人能预计到4月15日凌晨2时,美国飞机实施轰炸时卡扎菲会在何处。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成员奥利维尔·诺思中校曾向参谋长联席会议提出这样一个建议:由美国人要求英国圣公会牧师特里·韦特负责谈判黎巴嫩的英国人质获释问题,让他在袭击的前夕去向卡扎菲谈判,“希望”卡扎菲为释放被扣押在黎巴嫩的西方人质出力。中央情报局人员在韦特的身上安放一个先进的微型电子仪器,通过这个仪器可以确定卡扎菲在会见韦特时呆的地方。让牧师韦特多带一些问题去见卡扎菲,或特工人员设法使韦特去见卡扎菲的时间向后推,这样以使卡扎菲决定在会晤地点过夜。当然,这样做,决不能让韦特自己知道自己是在充当诱饵。但这一建议有几个不足之处:韦特自己无法肯定会晤的日期和时间;这是一个暗杀阴谋,违反美国的法律;韦特身上的电子仪器可能被发现,这会给他带来麻烦甚至危险。因此,这一建议被参谋长联席会议否定了。

  后来,美国决定不以一定要炸死卡扎菲为目的,当然,在空袭中能把卡扎菲炸死这是最大的好事。所以一位指挥这次袭击行动的美国高级军官这样说道:“我们只想赢得一分,谈不上想置卡扎菲于死地的问题,因为这并不是我们的目的。但是,很显然,如果卡扎菲被炸死,我们也不会感到不高兴。”

  这次美国要报复恐怖袭击,想通过空袭行动炸死拉登,也同样遇到了这个问题,拉登藏身之地的不确定问题。还有一个比较难的问题,就是美国要打击世界上所有的恐怖分子和组织,而不是只有本·拉登一人。布什总统已明确表示,美国要打击的目标不只是本·拉登所藏身的阿富汗,还有支持恐怖活动的一切组织和国家。这样凡是与恐怖活动有关的国家和组织都将遭到打击,就算不考虑其它恐怖组织在世界各地的活动,就本·拉登一人就已在世界上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恐怖组织。其中最主要的就有以下几个:

  波斯尼亚——本·拉登资助建立以塞尔维亚为袭击目标的训练兵营。

  车臣——本·拉登资助分裂反叛组织建立军事训练营。

  塔吉克斯坦——本·拉登资助分裂反叛组织建立军事训练营。

  阿富汗——自1996年拉登到阿富汗避难时起,拉登就开始向来自世界各地的好战分子灌输宗教和军事思想。

  巴基斯坦——拉登在此召集了伊斯兰恐怖主义分子的最高议会。他和150名神职人员组成了“伊斯兰反犹太人和十字军国际阵线”,其目的是统一操纵全球的恐怖活动,以打击伊斯兰最主要的敌人。

  约旦——约旦情报组织怀疑拉登资助极端主义分子反对国王侯赛因的政策。

  埃及——据称拉登资助并训练了“阿尔·加马——阿尔·伊斯兰米亚组织”的成员,该组织是由奥马·阿布德尔·拉赫曼组建的一个极端恐怖主义分子组织,该组织的目的是推翻穆巴拉克总统的世俗政府。本·拉登组织在阿富汗的核心层也有几个该组织的信徒。

  利比亚——拉登资助伊斯兰反对分子推翻卡扎菲政府。

  阿尔及利亚——据报道,拉登向两年前被怀疑在法国制造了7宗爆炸案的阿尔及利亚组织提供资金。

  突尼斯——拉登支持伊斯兰极端主义分子积极推翻世俗政府。

  厄立特里亚——拉登的兵营,训练穆斯林的军队并为其提供在苏丹的安全避风港。

  菲律宾——据说拉登资助恐怖主义分子为那里的穆斯林叛乱分子建立训练兵营。

  如果美国真的要袭击这么多国家里的恐怖分子和组织,恐怕也是一件非常难做的事情,除了要动用很大的空袭兵力外,更主要的是如果美国对这么多国家里的恐怖分子和组织进行大规模的空中打击,一是可能会大量殃及无辜,造成许多平民百姓的死,引发新一种“恐怖”现象;二是可能会引发更多、更大针对美国恐怖袭击事件,造成新一轮“恐惧”现象。

  即使美国只是对阿富汗境内本·拉登的基地进行袭击也是一件非常难做的事,因为拉登的恐怖组织在阿富汗东部的帕克蒂亚、库纳尔、楠格哈尔和坎大哈4个省都设有训练基地。而这些藏在山洞里的基地都能够为拉登提供最安全的藏身之地。从塔利班传来的消息说,本·拉登设在帕克蒂亚省山洞中的训练基地结构非常坚固,足以抵挡包括原子弹在内的任何攻击。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美国的一切空袭轰炸都将付之东流和徒劳,不可能达到想置拉登于死地的目的。

  攻略三:地面进攻迫不得已

  美国和北约要想对阿富汗发动地面进攻的难度是非常大的,美国和北约在这次行动至少要出动数万人的地面部队,集结这些部队可能要花上几个星期。战争爆发,不仅有可能导致美军伤亡人数大量增加,而且美国还不得不在阿富汗周边的国家建立军事集结点。最令人担忧的还是前苏联入侵阿富汗的教训。

  本·拉登被美国政府视作策划9月11日一系列恐怖事件的幕后真凶后,对于美国将对他及其恐怖组织展开一次大规模的报复行动,人们深信不疑。布什政府的高级官员在接受《华盛顿邮报》采访时曾表示,对本·拉登训练营地实施远程空袭、派遣水陆两栖突击队员对其进行秘密攻击、对阿富汗进行地面打击以及武装阿富汗境内的反塔利班组织等措施现都在考虑之中。

  行踪不定的本·拉登本人让美国军方决策者感到异常头疼,因为即使美国军方想对他进行突袭也很难找到他的准确藏身之所。前一些年,克林顿政府就一直试图将本·拉登“绳之以法”,但由于本·拉登经常在经过加固的洞穴以及地下藏身之处之间活动,行踪非常诡秘,而且他已不再使用卫星电话与下属进行通话,这使得对他所处的位置进行精确打击几乎不太可能。

  据称,拉登躲在阿富汗境内的一个非常偏僻山区指挥着他的全球恐怖帝国,而且本·拉登拥有比美国更为先进的设备,以此向他的组织发布命令。美国国家安全局局长迈克·海登说,1998年美国驻肯尼亚和坦桑尼亚大使馆发生爆炸时,美国有关部门事先没有侦察到任何信息,原因就是爆炸的策划者本·拉登拥有比美国更为先进的设备。本·拉登集团每年用在改善电信方面的开支极为庞大。迈克·海登说:国家安全局是在过去的世界格局中成长起来的,在那个世界里它成功了。但是现在的世界已经改变了太多,日新月异的科技和对手的改变暴露了美国国家安全局的弱点和缺陷,我们在全球电信革命中已经落伍了。美国负责早期侦察的监控局在技术上与恐怖组织相比已经失去了优势,这导致恐怖组织对美国的攻击变得越来越容易。因此,前任国家安全顾问伯格也说:“本·拉登是一个非常难对付的敌人,我们必须采取极为完善的措施才有可能对他实施打击。”

  对本·拉登及其恐怖组织研究颇多的美国军事专家指出,能够彻底击垮本·拉登的“最有效”办法就是展开地面攻击,手段可以是采取突然袭击或是大规模的进攻行动。

  目前种种迹象表明,采取地面进攻方式也可能是美国总统布什选择军事打击的行动方案之一。

  14日,美国总统布什已做出决定,批准国防部集结5万名预备役军人的要求。这5万名预备役军人将参加美国对制造9月11日袭击事件的恐怖分子的军事打击报复行动。这些军人很可能从美国预备役部队的各个部门和国民警卫队进行抽调。国防部副部长沃尔夫维茨对政府意图做了更直接的表述,军事报复行动将一直进行,直到恐怖主义被连根拔出。

  14日上午11时,美国参议院以全票??96:0??通过一项议案,授予总统对9月11日袭击华盛顿、纽约和宾西法尼亚的恐怖主义份子采取军事行动的权力。早些时候,参院还以同样票数通过了一个旨在应对华盛顿和纽约遭受袭击局面的400亿美元的一揽子拨款议案。

  北约委员会也在9月13日召开会议,会议决定援用共同防御第五条款规定。52年来北约很少使用这项条款。北约秘书长罗伯逊说,此举意味着北约组织认为这次恐怖袭击是针对全体盟国的行为,北约将和美国联合采取军事行动。因此,美国和北约对阿富汗采取地面进攻已有了足够的军事力量,随时有可能将阿富汗每一个村庄、每一座山头踏平。

  但是,美国和北约要想对阿富汗发动地面进攻的难度是非常大的,美国和北约为这次行动至少要出动数万人的地面部队,集结这些部队可能要花上几个星期。战争爆发,不仅有可能导致美军伤亡人数大量增加,而且美国还不得不在阿富汗周边的国家建立军事集结点。最令人担忧的还是前苏联入侵阿富汗的教训。

  阿富汗是一个多民族的穆斯林国家,自1973年阿富汗共和国成立后,政权更迭十分频繁。前苏联在阿政府内部扶植亲苏分子,作为与西方抗衡的前沿阵地。1979年9月,人民民主党推翻塔拉基政权,成立阿明政府。阿明上台后,一改以往政府对苏联的依赖,表现出对苏的离心倾向,他两次接见美国驻阿富汗临时代办处负责人,表示希望与美国关系正常化,并要求美国恢复对阿富汗的各种援助。前苏联对阿明的所作所为和阿人民的反苏倾向极为恐慌,预感到苦心经营的这块地盘有丢失的危险,于是决定搞掉阿明,重新换马。

  1979年12月27日晚7时半,苏军首先攻占喀布尔电报大楼,切断了阿当局与外界的联系,同时占领阿明官邸,杀死阿明及其家庭成员,随即又占领总统府、广播电台和其它政府部门。经过3个半小时的交火,苏军完全控制了喀布尔。28日晨,苏地面部队在航空兵掩扩下,越过苏阿边界,沿东、西两条战略公路向阿纵深高速推进,实施钳形突击。当时阿富汗政府军约有10万人左右,但大量缺编,而且在苏军入侵时已被前苏联顾问控制,实际上已被解除了武装,因而未能进行有组织的抵抗。1980年1月,两路苏军在阿南部重坎大哈会师,完成了对阿富汗的军事占领。1980年1月10日,在前苏联的扶植下,阿富汗成立了以卡尔迈勒为总理的傀儡政府。

  苏军虽然控制了政府军,对游击队却一筹莫展。抵抗组织运用“化整为零,打了就跑”的战术,不时对苏军进行骚扰,苏军大部队对游击队的围剿和全面扫荡,犹如“拳头打跳蚤”,有劲使不上。自苏联人开进喀布尔后,成千上万的阿富汗人拿起了反抗的武器。10年后,一个令世界震惊的结局出现了,拥有绝对军事优势的苏军陷入一败涂地,不得不撤出这个高山之国。是什么力量打败了这个超级大国?难到不令人深思吗?这一点恐怕美国也不会不想到。

  美国和北约要对阿富汗发动地面进攻还有一点也应该十分清楚,本·拉登是否真的还躲藏在阿富汗境内?9月14日,“华盛顿邮报”引述可靠消息来源指出,美国搜集所得情报信息均显示,本·拉登在阿富汗的据点已人去楼空,他遍布中东各地的训练中心基本上也都已经空无一人。同一天,菲律宾参议员、军方和警方也曾表示,美国恐怖袭击事件的头号嫌疑犯本·拉登很有可能将藏匿于菲律宾。他的追随者在棉兰老省和其它地方建立有恐怖主义团体或非政府组织。有报道还说,本·拉登的妻子是阿布沙耶夫匪帮的领导人阿卜·萨巴亚的表妹。本·拉登还是贾法尔·哈里发的姐夫,此人在菲律宾棉兰老岛领导着数个非政府组织,这些组织都很有可能为本·拉登实施掩护和保护。参议院国防与安全委员会主席比亚森强调,本·拉登与阿布沙耶夫反政府武装有直接联系。特别是本·拉登作过整形手术后联邦调查局失去了追踪他的线索,要求警方和军方采取严格的安全措施,防止本·拉登进入菲律宾。

  美国总统布什曾明确表示:美国将要报复和制裁为本·拉登提供保护的国家。这就意味着与本·拉登有特别关系的国家,如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拉克,甚至利比亚都有可能牵涉,难道美国和北约也对这些国家都进行地面进攻?显然这在短时间内是不现实的。但不排除美国从海上先用巡航导弹,或飞机进行袭击的可能性。

  攻略四:外交引渡难免战火

  在对待9月11日的恐怖袭击事件上,美国总统态度越强硬,采取的军事动作越大,越有可能得到美国民众的认可和支持。布什总统深知这一点,因此,他不会轻易放弃这样一种少有的“机会”,将会大做“文章”,充分表现自己的强硬态度和做法。

  9月11日,美国纽约和华盛顿遭到恐怖分子袭击后,美国总统布什一直强硬地表示要进行报复,布什的这一强硬态度使他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的支持率大涨。

  9月14日,一系列民意测验显示,布什的支持率从2周前的50%-55%,飙升至72%-88%。

  美国广播公司和《华盛顿邮报》在9月14日进行的一项民意测验中发现,91%的受访者表示,布什总统在领导国家对付恐怖主义方面做的很好。

  美国广播公司的民意测验显示,80%的美国人认可布什对这次危机的处理方式。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民意测验测出的支持率最低,但是也达到了76%之多。

  弗吉尼亚的共和党参议员约翰·华纳平时很少赞扬人,但是这一次,在他9月13日与布什进行了会晤后,给予了布什总统很高的赞誉,称布什总统“自信”而且“知识渊博”。他说:“这位总统给你的感觉是,他清楚地知道事情的进展以及需要做些什么。

  种种迹象表明,在对待9月11日的恐怖袭击事件上,美国总统态度越强硬,采取的军事动作越大,越有可能得到美国民众的认可和支持。布什总统深知这一点,因此,他不会轻易放弃这样一种少有的“机会”,将会大做“文章”,充分表现自己的强硬态度和做法。

  布什已明确表示,他将修改克林顿政府时期军事决策者们制定的进入战备状态的条文,并表示塔利班须对本·拉登的行为负有直接责任。布什这一态度意味着美国政府有可能会对阿富汗境内的目标实施军事打击报复行动。但美国军方的一些官员坦言,阿富汗境内并没有多少值得打击的高价值目标,因为那里的政治或商业中心以及军事设施较少,这使得美国实施空袭的意义大大降低。华盛顿中东政策研究院的一位研究人员也表示:“阿富汗已经相当贫穷了,所以即使对其实施打击也不过是穷上加穷,所以意义不大。”

  有两条未经证实的消息:

  9月12日,阿富汗塔利班当局发布声明称,如果美国调查机构能够出具足够的证据,说明沙特阿拉伯流亡大亨本·拉登与9月11日发生在美国纽约和华盛顿等地的恐怖袭击有关,那么塔利班将考虑引渡本·拉登。

  9月14日,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又声称,如果美国能够证实本·拉登涉及攻击美国的行动,他们准备把本·拉登交给一个回教法庭接受制裁。

  如果这两条消息真实,对美国民众、美国军方和世界人民来说,是一个“好消息”,美国军人可以不以牺牲生命为代价就能将本·拉登押到美国进行审判,而且不会殃及无辜平民百姓;但对美国总统布什来说,通过引渡手段与进行军事行动将本·拉登捉拿归案,或将其消灭掉相比,总统的作用相对要减小好多。因为,这情况出现,有可能使许多认为是阿富汗塔利班政府迫于世界各国舆论谴责及美国和北约的军事压力下,所做出的让步和退却。有这样一条消息称:根据英国媒体监听“阿富汗沙利亚人民之声”电台表示,阿富汗塔利班政权不希望美国尚未找到真凶前,就采取不可弥补的行动,如果美国交待清楚具体的证据,证明本拉登涉案,塔利班将把本拉登移交到世界其中一个回教法庭。如果这条消息真实,说明阿富汗塔利班政府对世界各国的反恐怖呼声和美国及北约的军事威胁有所畏惧。援引来自北约组织的消息称,阿富汗塔利班当局在是否交出本·拉登的问题上,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据美联社报道,9月14日,阿富汗驻巴基斯坦大使宣读了阿富汗塔利班领导人奥马尔的一份声明。声明说,美国方面将本·拉登和此次恐怖袭击联系在一起是“不合道理和毫无根据的”。袭击本身就证明本·拉登是清白的,因为本·拉登没有飞行员,而且阿富汗没有训练过飞行员。奥马尔称,那些将罪名强加给本·拉登的人,是想“扬名立万”,想告诉世人“他出色的完成了搜寻嫌疑犯的任务”。这位大使还说:“至今,美国还未向我们就提交证据进行联系。况且,我们已经清楚的表明了立场:我们谴责这次恐怖袭击事件。如果美国在没有充足证据的情况下袭击阿富汗,那么它所做的一切将背叛自己的国家。”

  有一点我们应该注意到,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在9月14日美国国务院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说:“既然你们??塔利班??为本·拉登这样的恐怖分子提供避风港,你们就应该清楚你们的活动和恐怖分子的活动无法截然分开。”美国总统布什也早已表示,美国不仅要打击制裁本·拉登,还要打击报复为本·拉登提供保护的国家和组织。即使将本·拉登引渡到美国也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此间,美国总统布什有可能还会高举打击恐怖主义的旗帜,以彻底铲除恐怖主义为目的,对那些曾经为本·拉登提供保护的国家和组织采取军事打击行动。这也表示美国在遭受这次恐怖袭击后对恐怖分子威胁的不妥协,以避免更多的恐怖主义行为发生。同时美国为打击恐怖主义,与其它国家政府保持密切联系,最大限度地提供情报和技术支持,以加强国际反恐怖行动的基础,寻求和建立一切加强反恐怖力量的国际间合作的途径。

  有一点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反恐怖斗争任重而道远。这场恐怖与反恐怖的斗争,才刚刚揭开序幕。去年,中央情报局曾发起了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投入人力最多的反恐怖行动。为了将本·拉登缉捕归案,美国的安全机构花费了数以千万计的金钱、难以计数的人力,甚至动用了极为可观的外交资源,但却收获甚微。由于高科技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恐怖主义势力的发展提供了新手段,原先分散在世界各地的一些零散组织,利用互联网已经能够很快地结成跨地区、跨国界的大组织,并可以利用网络搜集和扩散杀人和制造恐怖的方法。本·拉登除了使用互联网进行指挥和控制外,还使用能够在市场上公开买到的加密装置,进行语音通信。他甚至租用一些专业卫星通信线路,向其同伙传输经过加密的地图和信号。据美国联邦调查局的官员说,恐怖分子现在还开始对中央情报局等安全机构的网站进行袭击,并从中获取美国的反恐怖作战计划等核心机密。据称,美国安全机构的网络,现在平均每周受到30次的攻击。

  伴随科技的不断进步,恐怖活动的破坏性和威胁性也在不断增大。这次恐怖分子对美国袭击可称作是第二次“珍珠港事件”,如果各国政府在预防与反对恐怖主义行动中不采取得力的措施,不久的将来还会出现第三次“珍珠港事件”,第三次“珍珠港事件”将是“电子珍珠港事件”,其危害将远远要大于这一次。(新民周刊 沈根林 作者系上海市现代管理研究中心安全事务研究所所长)
   0


热门专题
1
美国大选
6
巴黎奥运
11
中国爆雷
2
中美冷战
7
三中全会
12
李尚福出事
3
乌克兰战争
8
中共两会
13
秦刚失踪
4
以哈战争
9
台湾大选
14
火箭军悬案
5
万维专栏
10
李克强
15
台海风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