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战声中「宁静的美国人」
【万维读者网】台湾中国时报27日刊发傅建中文章:和战声中「宁静的美国人」。全文如下。
美国对伊拉克的战争已是箭在弦上,只须布希总统一声令下,将会立即开打。波斯湾上虽已战云密布,全球反战的声浪也日益高涨,尤其是在支持美国攻伊最力的英国,其情势已到了危及布莱尔首相政治前途的地步。布希为了助布莱尔一臂之力,已万般无奈的联合英国及西班牙要求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二个决议案,宣布伊拉克已放弃销毁大量杀伤性武器的最後机会,联合国为了维护波湾地区的和平与安定,必须对伊拉克采取行动。
目前安理会的十五个成员中,只有美、英、西及保加利亚四国支持第二决议案,法、德、俄、中及叙利亚则强烈支持联合国的检查人员继续在伊拉克的任务,一直到伊国遵守联合国的一四四一号决议,自行销毁大量杀伤性武器为止。法国还为此提出一项备忘录,反对美、英的决议案。由於法、俄和中国均拥有否决权,第二项决议通过的前景颇不乐观,可是布希和他身边的重臣,已一再宣称,不管安理会是否通过第二决议,都不会影响美国使用武力迫伊拉克就范的决心。也就是说,布希同意向安理会再提决议,并不寄望安理会通过,只是死马当活马医,应付国际上反战的潮流而已。
「九一一」事件後,美国的爱国主义情绪弥漫,布希的声望达於顶点,可是随著反恐怖主义的战争胶滞不前,国内的经济不断恶化,美国人民对布希矢志推翻哈珊政权的政策渐起疑。大多数的美国人虽仍支持对伊出兵,但更倾向於由联合国通过决议,组成国际统一战线对伊用兵,而非由美国单干。有趣的是,在这个当口,好莱坞推出一部根据英国著名小说家葛林(Graham Greene)原作拍摄的电影,叫做「宁静的美国人」(The Quiet American)。实际上,这是英国电影,由英国的老牌影星麦克.肯因爵士主演。小说和电影的主旨都在述说伦敦泰晤士报记者(葛林的化身)傅乐采访越南的战争、爱情故事。时间是一九五二年,那时法国尚统治越南,美国在越南的势力不过三百人,微不足道。而在这些美国人中引起傅乐注意的是美驻越南领事馆一位身份特殊却又安静得出奇叫派友(Aeden Pyle)的官员。这是小说和电影叫「宁静的美国人」的由来。葛林被视为反美的英国作家,他的一举一动都在美国联邦调查局(FBI)的监视中,这些档案已经解密公布(葛林於一九九一年故世)。不可否认的,「宁静的美国人」从法国在中南半岛的溃败,预言了美国介入也将陷法兰西的覆辙。葛林的预言不乏讨厌美国人而含有意气的成份,却也不幸而言中。
小布希执意要打伊拉克,因有他父亲老布希十二年前「沙漠风暴」的辉煌战果在前,故必胜的信心十足,仗尚未开打,却已在谈战後占领和治理伊拉克的问题了。不过,也有很多美国人担心伊拉克会不会成为美国的第二个越南?尽管哈珊残暴不仁,但阿拉伯人终究和他有著血浓於水的关系,美国攻伊的军事行动会更加深阿人对山姆大叔的仇恨,把「洋基北佬」和以色列等量齐观,宾拉登及其徒众不是已昭告世界要和哈珊站在一起痛惩美国吗?
由於以上原因,「宁静的美国人」上演以来,卖座奇佳,场场客满,上星期的一个晚上,ABC「夜线」的主持人柯普尔也带著太太、女儿(曾任CNN驻北京记者)和女婿去观赏这部电影,影院的经理震於柯普尔的大名,为了示好,特别保留了四个好位子给柯的全家,可是先到场的观众根本无视於「保留」的告示,照坐不误,柯和家人到场时,保留的座位早已被人捷足先占,柯普尔虽然婉言要抢了他位子的几位女士让出来,却遭了白眼。此事被《邮报》获悉,上了报,还招来一些读者的抨击,说是柯普尔不能因为自己是名记者就要享受特权,他应该知道,「自由派记者的地位,只不过比卖二手车的推销员略胜一筹而已」。为了一场电影,弄得全场沸沸扬扬,还招致外界的讥弹,柯普尔实在有口难言,邮报说,这「夜线」的名主持人,一下成了「沈默的主播」(The Quiet Anchoreman)。柯普尔所以要看「宁静的美国人」,因为他在六十年代采访过越战,而那时葛林的书,对美国记者们,如同圣经,几乎人手一册。在美伊战争爆发前夕,柯普尔带著家人去看「宁静的美国人」,大概怀旧之外,想温故知新吧。
0
全部评论 |
|
|
实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