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深陷伊拉克泥潭,大选后也难抽身
【万维读者网】“布什总统等待的是美军在伊拉克达到一个胜利的状态,然后才会考虑撤军,”美国著名新保守派杂志《标准周刊》(Weekly Standard)总编辑威廉·克里斯托尔(William Kristol)评论道,“不论是谁当选伊拉克总理,美国现在都不适宜宣布一个设定撤兵日期的撤离策略(exit strategy)。”
《华盛顿观察》周刊2005年第4期徐琳报道,刚在1月20日宣誓就职的美国总统布什,在其长达3000字的就职演说中,头头是道地宣扬着民主自由,却忽掠不提伊拉克战争-这一布什第二任所面临的最大外交挑战,仅仅表示美国“将承担起艰难的任务,因为放弃这个责任是不荣誉的,”暗示美国深陷伊拉克泥潭,短期间内恐怕“难以抽身。”
新保:撤军时间表等于“战败投降”
“美军需要在此时提出撤军时间表,”民主党麻萨诸塞州众议员马尔提·米汉(Marty Meehan)警告到,“只要美军继续在伊拉克驻扎下去,伊拉克当地的武装分子就会更变本加厉,暴力袭击只会增加。”众议员米汉更提出一套美军撤离之计,计划在接下来的12至18个月内将目前15万名驻伊美军降至越3万名,并将美军在伊拉克的任务重心从维安工作转移到训练伊拉克部队,让美军在伊拉克的角色由“前线”移到“幕后”,减少美军成为武装袭击目标的机会,以降低伤亡人数。
自布什总统在2003年5月正式宣布伊拉克主要战事已经结束后,美军在伊拉克的伤亡数字仍然节节上升,目前已有将近1400名美国大兵在伊拉克战场上阵亡。面对着美国社会对伊拉克战争越来越失望的情况,不止是民主党议员对布什及其决策团队大加鞭挞,不少重量级的共和党人士也深感不耐,频频就撤军时间表一事向布什荐言。
“美国应该要避免给该区人民一个‘美国在伊拉克有长期殖民计划’的印象,”曾在老布什总统手下担任国务卿,首次海湾战争重要策划者之一詹姆斯·贝克(James Baker)建议道。他公开力促布什总统提出一套渐进式的撤兵计划,逐步减少驻伊美军的数量。
米汉认为,美国大兵在伊拉克的存在本身就是武装分子抗争越演越烈的主要原因。根据华盛顿著名智库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发表的《伊拉克指标》研究报告显示,美政府统计的伊拉克武装分子数目,由战争之初的每月1千至3千名增加到现在的每月5千至2万名,“美军增兵的速度永远无法赶上武装分子增加的速度,”米汉说道。
但米汉的提案却受到新保守派人士的重磅攻击。华盛顿著名的新保元老威廉·克里斯托尔就表示,撤军时间表不宜于此时提出,因为这样做只会给伊拉克武装分子造成美军“逃离伊拉克”的印象,等于是美军向武装分子缴械投降。
“美军的存在可能激起更多武装民兵的反抗,”克里斯托辩驳道,“但武装民兵杀的不止是美国人,他们连伊拉克自己人都杀。伊拉克人民抱怨的不是美军的明显存在,而是庞大数量的美军无法提供当地居民基本的生活所需和安全保障。”克里斯托表示,此时公开提出撤军日期是万万不可,唯有美军在伊拉克获得“最终胜利”才是离开之时。在被问及他是如何定义“最终胜利”时,他认为阿富汗的现状是驻伊美军可以参考的模范。
“阿富汗才经历了一场顺利的全国选举,武装袭击的情况虽有,但并不是大规模。美军目前在阿富汗仅仅维持约2万人,且与当地人民和平相处,”克里斯托对《华盛顿观察》周刊说道,“美军在阿富汗的成功,可为借鉴。”
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中东政策中心访问学者彼得·卡里尔(Peter Khalil)认为,18个月内逐步撤兵的计划虽是“符合实际的,”但他也表示现阶段,正式受过训练的伊拉克陆军(army)、国民兵(national guard)和警察(police force)有约12万人,但他们受训程度不同,真正受过反恐训练,能够对抗武装分子的伊拉克民兵,只有约3、4个营(约1000余人)。
“保持美军的机动性,不要将撤军日期定死,而是根据现实伊拉克兵力来作出撤离策略,恐怕才是良方,”卡里尔总结道。
烽火中的伊拉克大选
伊拉克根据2004年出台的临时宪法,即将在1月30日(周日)举行全国选举,选出275位负责制定永久性宪法和选举新过渡政府的全国委员会。虽然伊拉克各地暴力袭击的流血冲突事件仍然频传,且离大选越接近,安全情况越是每况愈下,当地武装分子不仅攻击美军,还特别针对伊拉克国民军、武装警察,甚至选举工作人员进行袭击,让美军和伊拉克临时政府头痛不已,不少智库学者也都纷纷跳出来表示,希望能待安全情形较为好转后再举行选举,但不论是布什政府还是伊拉克临时政府总理阿拉维(Iyad Allawi),都表明不会延迟选举。照目前形势看来,伊拉克这次具有历史意义的全国选举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在我看来,我们要是能够最大化逊尼派在此次选举中的参与度,将会有效地降低他们对武装分子的支持,”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迈克·欧汉伦(Michael O’Hanlon)如此说道,“不论选举是不是延期,伊拉克现行的选举制度应该有所调整,以确保逊尼派在全国委员会中享有最低的名额保障?D?D至少是15%。”
逊尼派是伊拉克长期以来的执政精英,但随着萨达姆垮台而失势的他们只占伊拉克全部选民的20%。因此,观察家们也十分担忧逊尼派选民会抵制此次大选,使得逊尼派在全国委员会中的代表席次不能充分反应其人口构成,进而损害到选举结果的公正性和代表性。欧美观察家甚至认为,在伊拉克1500万的合格选民中,至少要有一半出来投票,选举结果才会达到伊拉克国内和国际认可的水平。
“举行选举本身其实没有太大的意义,” 美国战略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的伊拉克军事专家安东尼·考兹曼(Anthony Cordesman)分析道,“问题关键在于,被选出来的人能不能达成任务。”考兹曼认为,不论有多少伊拉克选民在30日去投票所投票,布什政府定会将它视作是一种胜利。
“毫无疑问的,有很大一部分的阿拉伯世界会将它看作一个失败,”考兹曼评论道。
目前几位被认为是伊拉克热门总理人选的,除了现任的阿拉维之外,还有因与伊拉克最具影响力的什叶派头号长老西斯坦尼(Grand Ayatollah Sistani)关系密切而出线的哈吉姆(Abdul Aziz Al-Hakim)。但哈吉姆在2004年底回到伊拉克前,曾流亡伊朗23年,他和伊朗政府间的关系也着实让布什政府不安。
“最后谁会从总理选举中胜出,还是要看世俗的什叶派穆斯林投票率的高低,” 布鲁金斯学会的卡里尔指出,“不少什叶派候选人还是很有机会的。”现任总统亚瓦尔(Ghazi Al-Yawar)身为临时政府中罕见的逊尼派出身的政治家,在逊尼派代表性可能不足的忧虑下,一般期望亚瓦尔还是能够在过渡政府中保住他的总统虚位。
1月30日被选出的全国委员会委员,将推举出一名总理,组成过渡政府,再由过渡政府制定永久性宪法。永久性宪法必须在2005年交付全民公决通过,通过后,预计在2005年底或2006年初再接着举办大选,产生新政府,过渡政府也会随之自行解散。所以伊拉克这次民选出的过渡政府寿命不会长,恐怕只有不到一年的时间。
“我们现在(对选举结果)压根儿没概念,”联合国的伊拉克选举观察团团长卡罗斯·瓦冷兹维拉(Carlos Valenzuela)说道,“一切都掌握在伊拉克人民手中。”
背景:穆斯林什叶派和逊尼派的渊源
在伊拉克,穆斯林什叶派和逊尼派之间的恩仇由来已久。伊拉克由73.5%的阿拉伯人、21.6%的库尔德人(Kurds)和其他少数民族组成,居民中95%信奉穆斯林教,也是伊拉克的国教,而其中什叶派占据多数(54.5%),逊尼派仅占约40%。一直以来,人数上较占劣势的逊尼派在政治上也压制着什叶派,长期处于被统治地位的什叶派因此积压了许多不满。
由于伊拉克当局处处刁难、迫害什叶派宗教人士,什叶派起而发动抗争、革命的情事在上一世纪7、80年代时有所闻,当时握有军权、逊尼派出身的萨达姆·侯赛因便是以极端手段镇压反政府活动而打响名声。他在1979年担任伊拉克共和国总统和武装部队总司令时,曾多次指派军警袭击,驱逐参与示威抗议活动的什叶派人士,1991年海湾战争后,也曾大举屠杀伊南部地区的什叶派穆斯林。
什叶派人士对萨达姆政权自是十分痛恨,也无怪当美国主导的联军于2003年4月攻进巴格达时,被逊尼派统治超了80年的什叶派穆斯林可是高举双手欢迎。美军战后所面临的层出不穷的暴力袭击事件,也主要是集中在以逊尼派为主的地区,如巴格达附近地区的所谓“逊尼三角区”(Sunni triangle)。
0
全部评论 |
|
|
实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