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环球大观 > 正文  

(图文)社会主义的古巴 放任中国城的资本主义

www.creaders.net | 2007-04-07 09:14:45  万维读者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在共产党统治的古巴──一个使用配给券、街上跑着锈迹斑斑的上世纪50年代雪佛兰出租车的国度──有一条步行街,资本主义在那里繁荣兴旺。

  

美国《华盛顿邮报》4月3日刊载文章,原题“从哈瓦那的中国城窥见另一个古巴”。文章摘要如下:在高悬的纸龙和系有流苏的红灯笼底下,十来家中餐馆正热火朝天地做着生意:为客人端上香辣肉丝面、炒饭和香酥鸭,伴随这些美食一同下肚的是古巴啤酒或饮料。

  10年前,哈瓦那的中国城获得了政府颁布的经营私人餐馆的特别许可。这是古巴政府为振兴这个一度充满活力的地方而出台的举措。

  这条街道基本上是作为旅游景点而开发的。一些人把这片生气勃勃的社区视为街头企业文化的一个缩影。有朝一日,古巴没准儿会推广这种做法,而不必改变它的社会主义色彩,就像中国所做的那样。

  “我刚来时这条街空荡荡的。现在到处洋溢着中国气息,感觉像在自己国家。”66岁的陶锦荣(音)说。他1995年从上海来到古巴,那年卡斯特罗首次访华。“政府对我们放任不管。我把这看成一种检验。”他坐在自己的“天坛饭店”里喝着茉莉花茶。

  古巴经济90%是国有,但自上世纪90年代后,政府向个人颁发了数量有限的执照,允许他们从事摆书摊或开餐馆这样的小生意。不过,该国约18万的私人企业主必须在严格规则和规模限制下经营。

  中国城却更进一步──这是古巴唯一一个私人餐馆彼此竞争的地方。源源不断的利润、几页厚的菜单,以及需要多少就雇多少的厨师和服务员,跟真正的餐馆没什么两样。

  这里的另一个不同之处是华人不多。你会在餐馆里看到穿着华人服装的古巴男女侍者。“这里有小费,我在这儿挣的钱比在政府工作多多了。”22岁的服务员卡洛斯·维特说。

  19世纪中叶,数千中国人拥入古巴,受雇于当地甘蔗园。他们中大多数呆了下来,与古巴人通婚,并移居哈瓦那。1949年后,更多中国人到来。哈瓦那的中国城成了一个面馆、洗衣店和色情表演错杂的大杂烩,在鼎盛时期,住有逾10万中国人。但在1968年后,大多数人离开古巴前往美国。约300名华人留了下来,如今都已白发苍苍,且越来越少了。当地历史悠久的中文报纸《光华报》如今发行量仅600份。

  但是,生活在这里的3000名古巴籍华人及古中两国间紧密的贸易关系,使中国文化在这里绵延不衰。中国城又变得繁忙了,主要是接待游客、政府官员和外国的外交官。

  这条街上仅有一家国有的中餐馆,但经常顾客寥寥。“也许经营得不太有效,”陶若有所思地说,“但古巴人工作是不错的。我的雇员做事很专心。他们能挣到不少小费。”

   0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大势已去 普京准备玩命
2 当街开枪!习当局要大开杀戒
3 中国高铁 正在沦为巨大的陷阱
4 “大战”开打!中国突然闪击波兰
5 “胡”姓爸给儿取名 老师再也不点他名了
热门专题
1
美国大选
6
巴黎奥运
11
中国爆雷
2
中美冷战
7
三中全会
12
李尚福出事
3
乌克兰战争
8
中共两会
13
秦刚失踪
4
以哈战争
9
台湾大选
14
火箭军悬案
5
万维专栏
10
李克强
15
台海风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