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在日本的9级强震、海啸及随之而来的核泄漏,给日本的经济復苏路蒙上浓重阴影。中国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刘江永教授认为,地震给日本造成「系统性破坏」,在灾后重建过程中,日本将更依赖从中国进口物资,中国或在日本重建中扮演「大救星」角色。
刘江永表示,「这次地震给日本本州地区尤其是东北部地区造成了系统性破坏。」《海峡都市报》引述他的话指出,所谓「系统性破坏」是指包括交通系统、生产系统、电力供应系统、通讯系统、物流系统、生活系统和生态系统在内的综合性破坏,因此将严重影响日本局部地区的生产和生活,而且不是短期就能恢復的。
最引人关注的莫过于核泄漏的问题。復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日本研究中心副主任胡令远教授认为,核辐射半径不断扩大,不但影响民众生活,需要转移、安置大量民众,而且许多关键设施、重要工业都将被迫关闭、停产,还将造成大规模的心理恐慌,这对经济打击才是最致命的。
日本东海岸地区集中大量钢铁、石化、制造、核电等日本重点产业和支柱行业,而地震给这些产业造成了重大冲击。刘江永表示,受此次强震影响,在未来半年甚至更长时间内,日本将由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为「救灾内需型」的经济恢復模式。在灾后重建过程中,日本对海外出口将大幅下降,对生活物资的生产和进口将出现增长,经济由此发生转型。由于中国和日本经济关系密切,在日本灾后重建的过程中,中国将扮演日本「大救星」的角色。他说,中国是日本周边可为日本提供灾后急需物资的大国。日本本有不少食品、纺织品从中国进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