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近日在英国媒体发表署名文章,除阐释中国在钓角台问题的立场外,内文还质疑,日本政府在「购买」钓鱼台一事上,和前东京都知事石塬慎太郎是在「唱双簧」。
刘晓明日前在《金融时报》发表题为《来而不往非礼也》的文章指出,不少史学家将战后的日本与德国进行过深入比较,结论惊人一致,即日本对二战缺乏真正的反省和诚恳的认错,这从日本至今仍在靖国神社供奉二战甲级战犯牌位、官员们经常前往参拜等就可看出。
他在文章说,参拜战犯性质是严重的,在领土问题上玩火更是危险;尤其,近来日本一些政客在中国「领土」钓鱼台问题上大做文章,背弃两国邦交正常化时达成的「搁置争议,留待以后解决」的共识。日本外相玄叶光一郎上月访问英国时还宣称,「应将有关问题与历史分割开来」,但历史是不容分割的。
刘晓明还从历史角度说明指出,钓鱼台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且有充足史料为据。早在十四、十五世纪中国就已发现并命名,十六世纪画入中国海防范围,但日本「发现」所谓无人居住的钓鱼台声称其为「无主地」是在1884年。
1951年,美国等国与日本缔结《旧金山和约》,规定美託管琉球列岛(即冲绳),之后,美擅自扩大託管范围,将钓岛画入其中。1971年美日签署「归还冲绳协定」把钓鱼台管辖权私相授受,中国政府都有表态强烈反对。
而对最近中日因钓岛争议造成两国关系紧张,刘晓明明确表示,起因是日本政府非法「购岛」,这是日方一手挑起的,中方曾在各个层次反覆向日方表明立场和关切,但日方置若罔闻,一意孤行。
他认为,日方「购岛」不是一个孤立行动,近年日方一直处心积虑地强化对钓岛的所谓「实际控制」,企图将其单方面主张强加给中方,先后采取「命名」、登岛、调查、修法、巡视等一系列单方面行动,「购岛」也是其中一环,若中国不做出必要反应,日本势必还有升级行动。
刘晓明更强烈质疑,日本所谓「政府『购岛』是为了防止东京都知事『抢购』而导致事态更加不利」的说法,也许是野田政府和石塬在「唱双簧」。他唿吁,日本如果想与亚洲邻国和平相处,就该认真反思自己的态度,并向战后的德国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