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截至当地时间2时40分,除少数几个议席尚未确定,日本第46届众议院大选已板上钉钉。
此次众议院大选,是日本民众对民主党3年执政的“期终考试”。很显然:民主党最后不仅没及格,分数还特别低。除了在核电、消费税、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等国内政策上摇摆不定招致民众反感外,民主党在外交上的拙劣表现,也是其丢掉政权的重要原因。
一直以来,对华政策上日本无非两种选择:要么“硬碰硬”,要么“面对面”。野田佳彦等民主党领导人,为了挽回一再下降的支持率,饮鸩止渴地选择与中国“硬碰硬”,在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之际,把中日关系降到冰点。结果日本民众用选票对“硬碰硬”的政党说了“不”。
坦率而言,对于即将诞生的日本自民党政权,中国有一些忧虑。自民党内一些鹰派政治家在大选期间发出的“强硬”语言,中国不能不给予警惕。当然,在西方政治学当中,“竞选语言”与“执政行动”常常是有距离的。实际上,自民党政权不仅有过小泉内阁时期与中国“硬碰硬”的惨痛经历,成为在野党后也亲眼目睹了民主党政权与中国“硬碰硬”的沉痛教训。党首安倍晋三再次上台能不能接受教训呢?
我们注意到,明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35周年。当年,安倍晋三的父亲安倍晋太郎担任福田赳夫内阁的官房长官,曾为中日关系四大政治文件之一的《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倾注了心血。在其后担任中曾根康弘内阁外务大臣期间,安倍晋太郎积极推动日本对华政府贷款(ODA),对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表示敬意。通常来说,日本政治家讲究“子承父志”。我们因此有理由期待安倍晋三重新执政后不会成为“不孝政权”。
我们注意到,2006年9月安倍晋三继小泉纯一郎出任日本首相以后,当月即访华进行“破冰之旅”,与中方高层达成日本首相任职期不参拜靖国神社的共识,将中日关系定位为“战略互惠关系”,让降至冰点的中日关系出现转圜。最近,安倍晋三在《文艺春秋》月刊上表示,“取得政权以后,希望再一次构筑日中战略互惠关系”。政治家以“信”为首,我们因此期冀安倍晋三重新执政后成为一个守“信”的政权。
我们还注意到,安倍晋三在这次大选中把经济问题放在首位,表示重新执政后要尽最大的努力解决持续下衰的日本经济。日本央行发布的12月企业短期经济观测调查结果显示,大型制造企业景气判断指数为负12,连续两个季度恶化。日本媒体指出这与中日关系恶化有直接关联。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安倍晋三重新执掌政权以后,即使为了日本的“国益”,也会在修复中日关系上下功夫。
这次大选过程中,安倍晋三始终强调民主党政权3年来的外交是“败北外交”。回首再看中日关系,再次验证了中日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两伤”的论断。日本选民最终将右翼政治家石原慎太郎领衔的日本维新会弃之不顾,也说明他们内心求稳求和,不愿意执政党在右倾道路上走得太远。
因此,如何与中国“面对面”修复中日关系,应该是安倍晋三考虑的事情了。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一怒之下,北京将国产C919打回原形 |
2 | 习明泽爆习将退居二线?王小洪日益对习不利 |
3 | 习傻眼!人刚走,越南翻脸速度惊人 |
4 | 哀鸿遍野,著名人士呼吁北京救救外贸.... |
5 | 中国外贸企业订单爆满 曝主因是…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