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环球大观 > 正文  

安倍敏感时刻访蒙古 构筑反华包围圈?

www.creaders.net | 2013-04-01 10:38:43  中评社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安倍选择这个时机访问中国北部邻国蒙古,引起国际社会的诸多关注。

  3月30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前往蒙古进行为期两天的访问,这是近七年来,首位踏上蒙古国土的日本首相。访问期间,安倍与蒙古总统额勒贝格道尔吉、总理阿勒坦唿雅格以及其他蒙古国高层官员举行会谈,讨论政治、经济、安全与人员交流方面的合作。

  由于此时正值中日关系僵持之际,安倍选择这个时机访问中国北部邻国蒙古,引起国际社会的诸多关注。有日本媒体称,安倍此行是构筑对华包围网行动的一部分。笔者认为,这种说法存在一定道理,但即使安倍积极推动反华包围圈的构筑,他也难以如愿以偿。

  2013年1月2日至5日,日本副首相兼财政、金融担当大臣麻生太郎访问缅甸。这是安倍晋三再次就任日本首相后,日本主要内阁成员的首次海外之行。访缅期间,麻生太郎正式宣布免除缅甸拖欠的巨额债务,并承诺在2013年3月底前向缅甸提供500亿日元的贷款,这是时隔26年后,日本再次向缅甸提供日元贷款。分析人士认为,麻生太郎此访是安倍构筑“围堵中国”政策的第一步。

  在访问缅甸后不久,安倍开始出访越南、泰国和印度尼西亚三个东盟国家。在与印尼总统苏西洛会谈后的记者招待会上,安倍阐述了日本与东盟之间的外交五原则。第一,日本要与东盟国家共同创造并扩大自由、民主、基本人权等普遍价值观。第二,由法律而非力量支配的自由、开放的海洋是公共财产,日本愿与东盟国家全力维护海洋权益和航行自由。欢迎美国重视亚洲的政策。第三,积极推进日本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合作,促进投资,推动日本经济复苏,并与东盟各国共同繁荣。第四,与东盟共同发展并维护亚洲多样的文化和传统。第五,进一步促进日本与东盟各国年轻人之间的交流。

  这一外交原则的提出正好与安倍上台之初提出的“自由繁荣之弧”外交理念想契合,其目的一方面是提高日本在亚洲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则是抵制中国在亚洲影响力的扩大。

  此次安倍访蒙也主打价值观牌。3月29日,蒙古各大报纸刊登安倍的文章,称“希望使以自由民主、和平、互助三大精神为基石的两国关系取得跨越式发展”。安倍还提出建立日本、蒙古、美国三国政策对话框架,并取得蒙古的共识。日本共同社据此分析称,安倍此行意在与蒙古这个与中国相邻且与朝鲜建交的国家加强双边关系,以确保在亚洲外交方面的所谓主导权。

  自安倍上台之后,其在钓鱼岛问题上不断发表强硬讲话,推行强硬措施,还访问美国,积极怂恿美国介入,给日本撑腰。除此之外,安倍还在中国周边地区大打价值观牌,以经济合作为先导,积极推行日本的价值观外交,试图重新确立日本在亚洲地区的外交主导地位,压缩中国的外交活动空间。从麻生太郎访问逐步向西方倾斜的缅甸,到安倍访问与中国存在海洋领土争端的越南,再到安倍访问与西方关系逐渐热络的中国北方重要邻国蒙古,安倍的访问紧紧围绕中国周边国家进行。

  虽然在现代国际关系中,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日益增多,一国与他国邻国之间的交往,并不一定针对他国。但安倍的访问显然不仅仅出于国际交往的目的,从其在印度尼西亚发表外交政策原则,到此次访问蒙古建立日本、蒙古、美国三国政策对话框架来看,安倍的访问显然经过精心策划,其矛头无不指向中国。

  因此,本评论员认为,在钓鱼岛争端僵持、中日互信几近丧失、中日关系恶化的背景下,日本将会加快其价值观外交的推行力度。虽然日本提出希望与中国最高首脑会谈,也派出政客访华,但日本与中国争夺亚洲领导权的斗争绝不会消失。在表面维持中日关系不恶化的基础上,日本必然会加强其价值观外交力度,并积极拉拢域外国家介入。

  然而,日本推行价值观外交绝非易事。以经济利益为先导,逐渐渗透至外交、安全领域的战略确实是国与国交往的主要手段。但日本要想通过这种战略成功拉拢亚洲国家反华则困难重重。目前中日关系僵持的状态,亚洲国家看的明明白白。日本积极出访中国周边国家,其目的也众人皆知。

  因此,不管与中国存在怎样的矛盾,周边国家也不会公开与中国对抗。获取日本的经济利益,在口头上支持日本的价值观外交将是这些国家最明智的选择。

   0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人民币突然跳水 发生了什么
2 黑天鹅突袭 北京守不住了
3 不可思议 “习近平”消失!
4 暴跌第一城,从4.5万每平跌到1.3万每平
5 中国经济有多糟? 仅这一项 每户损失6万
热门专题
1
川普
6
苗华被抓
11
中共两会
2
俄乌战争
7
美国大选
12
台湾大选
3
中美冷战
8
以哈战争
13
李克强
4
万维专栏
9
巴黎奥运
14
中国爆雷
5
叙利亚
10
三中全会
15
李尚福出事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