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传媒披露,去年9月日本将钓鱼岛「国有化」后,中方对两国首脑会谈设下前提条件,包括日方承认钓岛存在主权争议、双方公务船均不进入钓岛周边12海里范围,但遭日本拒绝,日方有人提议,可承认两国存在意见相左「外交问题」并同意搁置。有专家认为,日本拒绝中方条件令谈判失去良机,而承认有「外交问题」是想跳过主权争议谈其他问题,料中方不会接受。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日前曾派特使谷内正太郎秘密访华,与前国务委员戴秉国会谈,外界估计谷内此行是要寻求两国首脑会谈的机会。但共同社前日引述消息指,原来日本政府去年曾主动放弃与中国举行首脑会谈的机会。报道称,中日过去曾经磋商构建「海上联络机制」一事,至去年9月日本将钓鱼岛「国有化」后,日本为防双方船只在周边发生意外,曾多次派官员访华欲促成以落实「海上联络机制」为核心议题的两国首脑会谈。
日官访华望促成首脑会谈
报道指,中国当时提出双方公务船均不进钓岛周边12海里范围,即回到钓岛被日本「国有化」前局面。中方亦要求日方承认钓岛「存在主权争议」。至去年底安倍政府上台,中方仍将「承认主权争议」作为两国首脑会谈条件,而且一直未重启外交部门司局级以上磋商。在两国首脑会谈举行无望的情下,日本政府内部人士指,日方可以承认存在意见相左的「外交问题」,并且同意搁置。
学者:日拒绝「错失良机」
台湾中央研究院学者林泉忠表示,日本当时未答应中国提出的条件是「错失良机」,当时中国公务船巡航钓鱼岛仍未成常态,但如今中国内部的主流声音则是「进了钓鱼岛就不会出来」,所以现在要阻止中国公务船进入钓鱼岛就更加困难,同时两国公务船发生碰撞的机会也就更大。林泉忠认为安倍政府想以「外交问题」取代「主权争议问题」去达到「搁置争议」的共识,就是急于想化解两国公务船有可能碰撞的危机,「日本意识到若发生公务船撞船的话会令事态恶化,所以上月曾派官员到中国去商讨避免撞船,但当时中国拒绝谈这个问题」,他因此认为中国接受把钓鱼岛「主权争议」问题变成「外交问题」这种说法的可能性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