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环球大观 > 正文  

安倍以邻为壑 外交遭中美韩孤立

www.creaders.net | 2013-07-18 22:51:35  文汇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在日本2013版防卫白皮书大肆渲染「中国威胁论」后,首相安倍晋三17日接连距钓鱼岛仅百馀公里的岛屿视察,展示不向中国让步的姿态;与此同时,日韩关系坚冰难融,中美、中韩等关系愈发密切又令日本感到「被孤立」。参院选举前,安倍以邻为壑、倒行逆施,不仅让日本国内舆论感到担忧,更引发了邻国的不满和谴责。

  渲染「中国威胁论」 安倍对华外交陷持久战

  为在参院选举前造势, 7月17日,安倍前往靠近钓鱼岛的石垣岛发表竞选演说,并登上海上保安厅的巡视船进行视察。他对石垣海上保安部职员表示,他将「坚决守护国民生命财产」,以及「日本的领土、领海和领空」。

  当天下午,安倍又前往与距离钓鱼岛不到200公里的宫古岛进行演说,并视察岛上的航空自卫队基地。据称,该基地担负着「监控」东海和钓鱼岛周边海空领域的任务,是自卫队主要的一支钓鱼岛「防御部队」。

  日本《朝日新闻》称,在中日关系依然紧张的背景下,安倍的这些举动有隔岸向中国喊话的意向。另外,此举似乎也意味着安倍政权展示出一种姿态,即在参议院选举后围绕钓鱼岛问题日本的方针也不会变化。

  针对安倍的言行,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当天回应称,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固有领土,中方对此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中国政府将继续采取必要措施,坚决维护钓鱼岛领土主权。中方敦促日方正视历史和现实,停止一切损害中国领土主权的挑衅言行,为通过对话妥善解决钓鱼岛问题作出努力。

  在安倍「巡视」的同时,日本政府还加进了将离岛「国有化」脚步。日本拥有6000多个「岛屿」,形成了约447万平方公里的领海和专属经济区,约相当于国土面积的12倍。日本政府在掌握这些岛屿的状况后,将会为无名岛取名,并将它们列入日本地图。其中,钓鱼岛被划在日本专属经济区内,也被划在日本400个领海基点的调查范围之中。

  《读卖新闻》强调,安倍政府加强这一调查行动,主要是考虑到中日在钓鱼岛问题上对立局面,凸显安倍政府在上台之后有更大的决心要加强「维海」政策。安倍已多次提出要「维护领海,不能放松。」

  除了在钓鱼岛问题上不断挑衅,在日本2013防卫白皮书中,更是极力渲染「中国威胁论」。该白皮书是安倍晋三再任首相后通过的首个防卫白皮书,涉及中国的篇幅大幅增加,对于中国的用词激烈可谓历年之最。

  白皮书用图表形式列出了日本政府去年9月「购买」钓鱼岛后,中国公务船驶入该海域次数增加的情况。白皮书宣称,中方「基于与现有国际法秩序不相符的独自主张,采取了包括试图以力量改变现状在内的高压做法」,要求中国「遵守国际准则」。

  白皮书还提到了今年1月中国海军舰艇对日本海上自卫队护卫舰照射火控雷达一事,称中方「做出否定雷达照射等与事实相反的解释」。王新生认为,白皮书的激烈言论凸显出安倍政府一方面意在国际社会上争取舆论主动,塑造中国「高压」形象;另一方面意在寻求国内支持,为自己即将到来的参院选举拉票。

  针对这份防卫白皮书,中国外交部表示,日方不断渲染「中国威胁」,人为制造紧张对立,联系到日本一些政治势力和政客借此鼓噪强军备战,不能不令国际社会对日本的发展走向感到担忧

  中国国防部对此也表示了不满和反对。中国国防部发言人强调,日方置事实于不顾,散布「中国军事不透明」的陈词滥调纯属别有用心,所谓「中方雷达照射」、侵犯日本「领海领空」的说法毫无根据,所谓「中国军事动向令地区和国际社会感到担忧」的言论更是无稽之谈。日方这种搬弄是非、挑拨离间的做法,暴露了其抹黑中国和中国军队的险恶用心。

  北京大学教授、日本问题专家王新生说,由于日本经济连续20年处于低迷状态,与中国的差距越来越大,因此在日本国内,「中国威胁论」颇有市场。日本一方面希望与中国保持经贸往来,另一方面也在担忧中国的影响力逐渐扩大,对自己形成压制。

  中日关系的恶化同样引发了日本国内舆论的担忧。日本共同社援引前首相的话说:「虽然中国态度强硬,但反覆发出刺激性言论的日本首相也有问题。难道首相想以破坏日中关系为代价提高国内支持度吗?」

  而日本外务省高官表示,若日本要想坚持与中国对抗,「就要具备可以制止中国的威慑力」。但这需要增加国防开支,恐将导致陷入窘境的财政雪上加霜,国际社会也将谴责日方造成紧张升级。但如果承认存在钓鱼岛主权争议,日本则不得不出面展开领土谈判,可能会被认为「日本会在强势之下屈服」。如此,日本的对华外交陷入「持久战」。

  邻国往来密切 安倍政府陷「同盟困境」

  「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安倍政府认为无法但凭一己之力应对中国,于是计划借美国亚太战略的「东风」,构成对中国牵制。」王新生说。拉拢与牵制,安倍在中美两国之间玩起了「远交近攻」的游戏。

  但日本媒体对此并不乐观。共同社称,安倍政府强调「稳固的日美同盟」。然而,美国看似正越过日本而将视线投向了中国。随着中美两国明显靠近,日本可能还要调整与美国的同盟关系。如何与这两个大国相处成为日本外交绕不过的课题。

  的确,安倍修复「日美同盟」、展现大国地位的算盘似乎并不顺利。在今年6月举行的八国集团峰会上,日方虽然努力协调日程争取能举行日美首脑会谈,但美国方面则以「无法安排时间」为由拒绝。

  相较之下,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加州进行「不打领带」首脑会晤,更令日本陷入「同盟困境」。有分析称,日本审视中美日三边关系始终没有跳出可能被美国抛弃的所谓的「同盟困境」,担心自身在亚洲和国际事务中的存在感会因为中美接近而消失。

  同时,日本与韩国的关系也屡屡走向冰点。虽然安倍政府数次重申,日韩两国共享基本价值观和利益,是重要的邻国和合作伙伴,但日本政客妄言「慰安妇是战时必需」、安倍本人多次否认日本侵略历史,再加上两国长久以来的领土争议,日方的言行令韩国上下愤怒。

  作为回应,韩国总统朴槿惠打破了就任后先访美国再访日本的惯例,在访日之前先去了中国。日本媒体称,朴槿惠的访华之旅明显可见韩方为稳定韩朝关系和振兴经济而重视中国的姿态。日本对陷入孤立的担忧高涨。

  王新生说,现在日韩关系的发展的确不甚乐观,如果日本不对历史问题作出深刻的反省,很难推动日韩关系有进一步的成果。但从另一方面看,如今中韩经贸关系越来越密切,这也极大影响了日韩关系未来的走向。

  《日本经济新闻》称,日美、美韩、中美、中韩相继进行了首脑会谈,而存在历史和领土问题的日韩、中日首脑会谈却迟迟没有眉目。在博弈越来越激烈的亚洲,如果日本一味依赖与美国的同盟关系,将被「排除在外」。

  开拓非洲东南亚 安倍「自由繁荣之弧」难如愿

  邻国外交难寻突破口,安倍政府由此将目光放在了东南亚、中东和非洲等未开拓的市场。《日本经济新闻》指出,安倍刚一上任就提出了「以看得见的形式开展战略性外交」的方针。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面,他先后出访了13个国家,其外访频率之高达到日本战后首相之首。

  今年1月,安倍在国会讲演时表达了自己的感想。「外交,不是要单纯盯着周边诸国两个国家之间的关系,而是要像看着地球仪那般地俯瞰全世界。」

  分析认为,这些访问均具有「牵制中国」和确保海上运输线等安保上的意义,并兼备获取资源和帮助日本企业开拓市场等经济层面上的重要性。安倍政府正在亚太地区加紧构筑针对试图扩大权益的中国的「包围圈」,欲加强有着共同「价值观」的东盟各国及印度的合作以牵制中国。

  而经济外交更可谓是「安倍经济学」增长战略的重要支柱。在安倍访问缅甸时,有超过40位来自民间企业和大学、自治体的官员同行。在6月举行的第五届非洲发展东京国际会议上,安倍除宣布「大手笔」援助非洲,还会晤了37位非洲国家首脑。纵观安倍与各国首脑的一系列会谈,其外交的「锦囊妙计」无非是经济先行。

  然而,这种「一路撒钱」的行为并不被日本国内看好。日本共同社认为,在13个国家中安倍选择了东欧和中东等相对较远的国家,却不包括一衣带水的中韩两国,正体现了日本外交的闭塞感。

  虽然东南亚地区都欢迎日本去投资、援助,但在涉华领土主权和对华「包围牵制」问题上,没有几个国家站在日本一边。越南国家主席不久前来华访问,菲律宾则因实力问题难当「日本牵制中国的桥头堡重任」。在南亚地区,中印领导人已确认通过对话和协商处理两国边界问题,避免使其影响两国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

  而在非洲,不少观点认为,日本在非洲投资的最好时机已经错过了。中国目前是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欧美多国、韩国、印度和巴西等国家也在积极拓展非洲市场。日本经团联撒哈拉地区委员长加濑丰表示,「早在20年前,日本对于非洲来说还是无法取代的角色,而现在日本的政府开发援助已经无法与中国相比」。

  如今,参院选举还未开始,安倍已经拟定了7月下旬的外访日程。他将于7月下旬访问菲律宾、马来西亚,强化日本与东盟的关系。安倍还计划于8月下旬访问科威特、卡塔尔等中东石油出口国。但一系列出访能否收到安倍意想中的效果,在日本媒体所称的「国际社会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经济规模跃居全球第二的中国」时,日本外交仍然面临着严峻的现实。

   0


热门专题
1
四中全会
6
何卫东
11
叙利亚
2
中美冷战
7
AI
12
苗华被抓
3
川普
8
中共两会
13
美国大选
4
俄乌战争
9
大S
14
以哈战争
5
万维专栏
10
洛杉矶大火
15
巴黎奥运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