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环球大观 > 正文  

三次大战说升温 莫斯科不相信眼泪

www.creaders.net | 2014-07-21 21:56:27  多维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一百年前的今天,欧洲大国正在忙碌于怎么开战,奥匈帝国制定了对塞尔维亚最后通牒的方案,而俄罗斯已经得知这一消息,法国总统普恩加莱正在去俄国的船上。等到下一个月初,欧洲人陷入了难以自拔的战争泥潭。一百年后的今天,类似的剧情是否会继续重演呢?与吉林大学公共外交学者孙兴杰有同样担忧的人不在少数,因为马航MH17在乌克兰上空意外被导弹击落,在使得马航成为乌克兰巴尔干化牺牲品的同时,也让早前被扫入危言耸听行列的世界大战说潜行而来。

  历史的细节不会重复,但历史的逻辑却不断复演。马航惨剧发生后,英国、法国和德国领导人正在忙活着开展密集外交向焦灼的俄罗斯总统普京下最后通牒,“如果普京不立即对救援行动提供支持,周二的欧盟外长会议就应出台更严厉的对俄制裁措施。”显然地,卷入国际舆论漩涡的普京,正在面临着成为一个“国际弃儿”的风险,而莫斯科似乎也只剩下“最后一个机会”来证明自己有解决问题的诚意。

  “普京面临决断时刻”,英国《金融时报》21日社评为决断中的普京指明了两条道路。其一,这场夺取298名无辜者生命的可怕悲剧,将说服克里姆林宫叫停乌克兰东部的血腥叛乱;其二,普京将试图阻止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17航班的真相水落石出,同时坚持他肢解乌克兰的政策,阻止该国倒向西方。最终而言,解决这场危机的钥匙掌握在普京手里。但问题在于,他需要在自己仍能左右事件的时候采取行动。在国内,这位俄罗斯总统通过官方媒体鼓励一场支持分裂的狂热,这种情绪可能变得不可阻挡。在乌克兰东部,他释放出配备重武器的武装力量,其针对平民目标的行为现在就连他自己也不容易遏制。

  确实。一向以硬汉形象示人的普京,着实难以遏制这起针对无辜平民的袭击活动而起的国际口水战。虽然事发后亲俄武装分子、乌克兰政府以及俄罗斯三方都进行了自我辩护和澄清,也试图通过“嫁祸”另一方以撇清干系,但是一场“皮球赛”后,最终的矛头还是对准了亲俄武装分子。于普京而言,这种结果更为不利。因为乌克兰乱局之所以形成,很大程度上源于莫斯科暗中向亲俄反政府武装提供武器,使其能够与乌克兰政府作战。就近的马航悲剧,如若最后确定为亲俄反对派所为,那么其击落MH17航班所使用的“山毛榉”(Buk-M1)地对空导弹发射装置则极有可能直接来自于俄罗斯。英国《每日邮报》甚至依据一名俄罗斯网友的视频推断,疑似肇事“山毛榉”导弹被偷运回俄罗斯。按照此逻辑,俄罗斯至少在这场震惊世界的袭击中扮演着“帮凶”的角色。

  与普京一年半内有过8次会面的习近平,正在按照既定议程进行拉美访问。“应该进行公正、客观的调查,尽快查明真相”,这是习近平在震惊、哀悼和慰问之余就坠机事件传递的核心要旨。问题在于,真相从来不会轻易获得,灼见也往往被表象深深掩埋。21日见诸《环球时报》的社评也在追讨马航事件的真相。一方面,莫斯科有必要以最积极的姿态为调查创造条件,尤其是在西方已把俄罗斯当成“主要嫌犯”的情况下,俄方对配合调查的任何犹豫、或者任何可以被当成俄方犹豫的细节,都将成为西方舆论围攻俄罗斯的素材。另一方面,最终最有说服力的是事实真相,但符合世界各国要求的公正调查一定要摆脱任何一方政治利益的干扰,应当是超政治的。

  说到底,这家党报子报还是太多理想化,因为坠机事件的背后本身就是一场政治角力。即便普京采取了积极的合作态度,联合国或是国际民航组织主导了调查的全过程,最终得出的调查结果也未必是完全抽离政治的“真相”。虽然与MH370彻底遁迹相比,MH17还有迹可循,但是后者附着的政治因素远比前者浓重。甚至极有可能,世界将就此迎来东西方关系中一个新的黑暗时代。再加上这场地缘政治斗争还夹杂着意识形态的角力,乌克兰和俄罗斯在民主道路上的一进一退,预示着冷战的剧情以另外一种形式再重演。

  提及冷战,令很多人戚戚然的是,类似的冷战剧情会否验证“第三次世界大战”的预言?寻根溯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形成冷战局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与华沙公约组织两大军事组织开始扩军备战,美苏两国更是掀起高潮迭起的军备竞赛,建立了足以毁灭全球的核武储备。无独有偶,最早的“第三次世界大战”理念也是源自于20世纪50年代产生的冷战思维,并被普遍认为这将是一场规模遍及世界的核战。虽然就目前看来,马航坠机事件还不足以构成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但欧洲国家集体发出最后通牒,普京治下的俄罗斯已经被当做“实际肇事者”成为众矢之的,稍有不慎,这场政治角力就可以滑向不可控的边缘。对普京,对美国,对欧洲各国,概莫能外。

  如果说美国还能以世界警察的角色主持正义,欧洲各国作为受害方可以集体表态据理力争,那么被推到风口浪尖的普京则完全被架空。“别哭了,莫斯科不相信眼泪。现在不该哭,而该行动。”这句出自苏联故事片《莫斯科不相信眼泪》的经典台词,嫁接到当下的俄罗斯又何尝不可?“别哭了”,并不是说给那些遇难者家属听的,因为在如此惨痛的灾难面前,任谁都有充分的理由表达悲痛之情。面对各方诘难的普京和莫斯科,虽然还在争取民意,洗脱欲加之罪,但“莫斯科不相信眼泪”,虎视眈眈、心怀政治目的的各国同样不相信眼泪。处于迷乱和压力中的普京,需要一句“现在不该哭,而该行动”的鼓励。但如何行动?成了摆在普京面前的一道难题。何况,美国作为“幕后黑手”的存在,让普京的行动变得更为艰难。

  《中国青年报》大胆预测,美俄斗法可能让MH17坠机事件谜团难解。更以阴谋论看,“直接责任人”必须定罪在乌克兰东部民间武装身上,因为只有他们能“承受得了”。美国人心里清楚,基辅是自己人,绝对不能怀疑;俄值得怀疑,可刺激但不能激怒,能安个“间接责任人”的罪名。如果把“直接责任人”罪名直接扣到俄罗斯头上,那么美不仅把俄逼到墙角,同时也把自己逼到了墙角。如此看来,即便最终调查尘埃落定,也可能是各方权衡利弊之后的折中结果。呼吁真相的各方,对此一点恐怕早已熟稔于心。

  显然地,美国正在加快落定俄罗斯“间接责任人”的罪名。继国务卿克里之“美国相信击落马航MH17的导弹来自俄罗斯,美国正在考虑除出兵外的一切对俄行动”后,美参议院情报委员会主席范恩斯坦又施展以“激将法”——如果是个错误,普京应更男人一点出来承认错误。值得一提的是,截至多维新闻发稿前,普京已经就马航事件发声,“马航MH17在乌克兰坠毁这样的悲剧不该使人们分裂,反而应该更加团结……任何人都不该利用马航坠机事件实现其自私的政治目的。”如果说这一句是说给包括美国在内的借马航事件敲打俄罗斯的国家听的,那么后一句则直接将普京的立场呈明,“鉴于发生在顿涅茨克上空的可怕悲剧,我想再次强调俄罗斯是如何看待当今正在乌克兰发生的一切。我们不止一次呼吁交战各方立即停止流血冲突并回到谈判桌前。” 不相信眼泪的莫斯科,正在酝酿行动的普京,会否“更男人一点”,马航事件会否成为乌克兰乱局的转折点,各方拭目以待。

   0


热门专题
1
川普
6
苗华被抓
11
中共两会
2
俄乌战争
7
美国大选
12
台湾大选
3
中美冷战
8
以哈战争
13
李克强
4
万维专栏
9
巴黎奥运
14
中国爆雷
5
叙利亚
10
三中全会
15
李尚福出事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