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在中国步入10万亿国家俱乐部之时,日本仍然没有刹住经济下滑的态势,GDP总量已经不足中国一半。其实除经济数据之外,在两个国家的国内政治状态、国际外交形势、整体发展潜力、观者普遍期待方面,中国对日本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压制之势。尽管如此,日本拥有长期积累的物质技术基础、极高的整体人口素质,以及特殊的文化特性,都足以令人相信,该国仍然是不容小觑的存在。
中日之间态势逆转
近年来,中国所表现出的发展态势令观察者诧异,更是令其周边国家尤其是日本感到心惊。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是日本的二倍还多,这是每个国家立足的基石;中国在国内政局趋于稳定的前提下,实现国家整体生态的改善;中国开始积极参与乃至主导国际游戏规则,在美方遏制下取得重大突围;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顶层设计已经完成,并且已经着手铺就。在这种情势下,虽然中国经济进入转型期,增速有所下降,但仍然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潜力,受到各方瞩目。
当前国际格局中的“一极”美国忽略“宿敌”俄罗斯、动荡的中东北非和恐怖主义,而将矛头转向中国进行遏制,可见是将中国视为主要挑战者和有可能与自己平起平坐的“对手”,客观上也反映出中国的崛起之势。在此情况下,也曾一度被认为将取代美国的日本几乎已不在观察者的考量范围之内。不少声音认为,日本与中国发生态势逆转,已经不在同一个重量级。
尽管如此,现在下结论仍然为时尚早。日本前驻华大使丹羽宇一郎稍早前评论称,在规模上与中国竞争是不可能取胜的。不要与中国在同一层面竞争。作为长期与中国打交道且深谙中日国情的政治人物,丹羽宇一郎的这一观点很有解读价值。中国相对于日本的优势和乐观局面其实是着眼于现在的情势,从体量和规模等宏观的角度来看,观察者往往会因中国这一新事物的突然出现而过度关注和想象。但是客观地说,日本仍然是不容小觑的存在,其长期领先于中国的多个方面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被追赶上。
中国掉进日本“陷阱”还是后来居上?
简单来讲,虽然总量越来越难以与美中相比,但日本在诸多方面的优势仍然并不逊色。日本经济层次和制度环境十分优越,银行业、金融业、航运业、文化产业等领域均遥遥领先于中国。电子科技、教育水平、国民整体素质也远非目前的中国可比。这些都是国家的软实力,是一种综合水平的较量,与总量关系不大,且不是一夕之间就能达成的。
中国的巨大体量,宏观数据所释放出的光芒可能使人变得有些过于乐观。北京大学教授、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在2015冬季达沃斯论坛表示,目前从整个的发展态势来讲的话,中国跟日本六十年代、亚洲四条小龙八十年代的态势是一样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云南慰问安抚党政军民各界及其他场合,多次提到“中国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也就是说,中国仍然处在较低级的发展阶段,与日本不在一个层次。
如果仔细对比中日发展模式可以发现,两国之间有很强的相似性。日本上世纪80年代末的过度投资导致资产膨胀,以及证券及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化”,最终在90年代因美方介入而“硬着陆”,进入持续20余年的“停滞期”。在这20年里,日本一直在扩大对外投资,发展金融服务业与高新科技,但是国家发展并未有太大起色。
中国之前十年几乎是日本80年代的重演,是追赶者也是追随者。那么在接下来数年内,中国是否会重复日本“悲剧”,还是实现转型成功,跳出日本没有避开的“陷阱”?美国、欧洲、日本是世界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无一例外陷入发展低潮,客观上说明最前沿的科技与经济发展陷入“瓶颈”,而长期落后的中国又能否实现这一重大突破?目前,这些都还是未知之数。
而在日本经济被普遍看衰的当下,日本首富孙正义却在不久前表示,日本的经济竞争力将能够成为全球第一,日本将不在是“日沉之国”,而将复活为“日出之国”。孙正义的想法是,以机器人取代正常人进行生产活动。机器人的优越性在于工作量大,效率高,成本低,而日本又恰恰是机器人研究和产业领先全球的国家。这是日本探索20余年得出的“破解之道”,还是只是孙正义个人的妄想?不论如何,至少这也是一种方案。
日本会否弃菊扬刀?
日本与中国是天然的邻国,自明朝开始就与中国结下深重恩怨。历史学者认为,在近代期间,日本三次打断了中国现代化进程,分别是发动甲午战争、向初定局势的袁世凯提出“二十一条”和持续14年的侵华战争。这有多方面原因:相比于大陆,日本国土面积狭小,自然禀赋太差,这种强烈反差使其始终存在不平衡、不自信心理;虽然中国从未侵害过日本,但日本却一直对大陆存在极强的警惕和野心;日本对弱肉强食的逻辑习以为常,认为当自己强大时侵吞肉者是正常现象,当对方强大时欺压自己也会是可预料的事情;日本是一个缺乏战略眼光的国家,决策者没有决定性的力量以保持定力,往往被下层的盲动牵着鼻子走。日本国民性格中兼有“菊”与“刀”的矛盾特性,两者之间往往能够轻易转变。
在持续20余年的悲观气氛下,日本经历过先前的政坛动荡和分化组合之后,出现激进民族主义的迹象,右翼势力抬头。而随着中国体量的继续增长,与日本的反差也会日趋强烈。而且,如果能够成功走出经济转型的“拐角”,将会与日本展开同等层次的竞争。对日本来说,未来有两个难以接受的选择:一个是存在于以中国为中心和主导的游戏规则里,变为中国的“附属”;另一个是被这一体系边缘化。
那么,日本会不会重复前三次的操作,再次在某种程度上阻滞中国现代化的进程,比如以局部热点的方式?站在日本的角度讲,这样做也有一些理由。比如,中国正处于发展转型关键时期,整个国家呈现一种“大而弱”的状态。日本却恰恰相反,是“小而强”。甲午战争之前两国也是类似的形势。再比如,日本与美国是联盟和军事合作关系,一旦与中国产生直接冲突,美方难以坐视不管。因此,不能完全排除日本个体或组织挺而走险,以致中日之间发生擦枪走火的意外事件。
不过,国际大局势的变化又使这种可能性降到微乎其微。中共十八大前后即中国执政团队换届之际,对日本来说是很好的时机,但同一时间的日本也在进行换届和力量整合。而在两年之后的现在,中国比日本更为稳固有力,夯实了与军事大国俄罗斯之间的关系,在美国遏制之下实现战略突围。接下来的时势发展就不是日本单方面能够撼动的了。
2013年9月,因日本将钓鱼岛“国有化”而被中断的中日两国海洋磋商被中断一年后重启,不久前两国又为早日启动“海上联络机制”以避免发生偶发冲突进行磋商,稍早前,中日两国又在敏感的钓鱼岛问题上取得重大合作进展,同意由中国海警局和日本海上保安厅分别设立对话窗口,对合作方式展开讨论。这些迹象即反映了当下中日之间的态势和关系的变化。 (麦垛 撰写)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为何突然停火? CNN:美国接获“惊人情报” |
2 | 丢人:与习近平有关的两个画面可能会载入史 |
3 | 肝癌罪魁祸首被揪出 毒性是砒霜的68倍 |
4 | 除了中国根本没买家 中国简直无法替代 |
5 | 收到最后通牒,普京怂了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