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亞洲一些中國血統的政治人物,在必要的情況下,都到中國尋根祭祖,例如台灣的連戰、蔣孝嚴、呂秀蓮;菲律賓的科拉桑、阿基諾;泰國的川呂派、達信;馬來西亞前首相阿都拉,也和海南島的馬來親戚保持聯繫;即便是殺人如麻的印尼總統蘇哈托,在大病之前也曾經悄悄到福州地區參觀他的祖籍地興化。這種行為,從血緣上說是確定返祖歸宗,不忘本源的認同;從政治上說,具有對中國釋放善意的作用。然而,最善於利用機會撈取政治資本的新加坡的李光耀,卻從來沒有這個想頭,這是為什麼呢?
我在2010年7月28日發表《誰是李光耀真正的祖父?》一文已經詳細說明李光耀的祖母嫁過三次,第一次是廣東梅縣人,第二次是廣東大埔人,第三次是福建人。福建人李雲龍原是馬六甲峇峇,經營船運生意,其妻過世,留下一女李珠娘。李光耀祖母邱念娘是李雲龍續弦,入室時帶來與第一任丈夫所生的兩個兒子志煉和志坤,李雲龍將他們改名為進煉、進坤。邱念娘還替李雲龍生了一男三女。
李光耀小時曾與李雲龍住在一起,地點為新加坡里峇峇里路,因此他對於李雲龍應有印象,至於他是否知道祖母嫁了三次,但是以李光耀的智慧,這件事對他來說並非不可得知的秘密。因為他必然知道自己的父親李進坤和伯父李志煉是祖母帶進李家。況且自己的父親和伯父還在,誰是真正祖父,一問便知。此外,朝夕相處的祖父李雲龍完全不會講客家話,不是十分奇怪的事情嗎?
奇怪的是,李光耀歐思禮38號的住家竟然掛着一幅曾祖父李沐文身着清朝朝服的畫像。此人為廣東大埔縣黨溪鄉唐溪村人,曾經在新加坡謀生。由於李沐文也有一個兒子名叫李雲龍,好事之人就將他和李光耀聯繫起來,變成了他的曾祖父。這樣一來,李光耀就變成了大埔人,福建人李雲龍也跟着變成了大埔人,陰差陽錯,烏龍百出,李光耀真正的祖父卻被掩蓋下去,而李光耀也就在籍貫上陷入“烏龍門”。
廣東大埔縣黨溪鄉一些不明就裡的鄉人因李光耀是名人而欣喜萬分,煞有其事地在李沐文舊居拍照立說,有手有腳地把李雲龍住過的房子打掃一番,目的是準備讓李光耀回鄉參觀。更為可笑的的是,大埔縣政府建立的“鄉賢館”,還有李光耀是大埔人的介紹。總而言之,李沐文及其兒子李雲龍,都成了別人祖宗的冤大頭,而黨溪鄉鄉民以及大埔縣政府,都成了附龍攀鳳的笑話。
李光耀對於廣東大埔所做的這些事情必然有所知曉,但是他不敢回去參觀,因為他知道這些事情全屬子虛烏有,他不敢冒着笑話回去,倘若被人揭穿,叫自己下不了台。可是既然知道這些事情都是虛假,也知道父親和伯父非李雲龍所生,也知道李雲龍不是客家人,為什麼還要掛着李沐文的畫像呢?
懸掛李沐文畫像,是李光耀長期不知道自己祖籍的一種掩飾,顯示自己還是華人,有政治上的作用。但因為這樣,造成他長期陷入無根的苦惱,他搞不清楚自己是大埔人還是梅縣人,因而隨便掛一幅畫像,以示聊勝於無。李雲龍的福建人身份,也令李光耀十分無奈,在他擔任總理期間,出席了不少客家人主辦的活動,可是他從來不敢公開說自己是客家人。李光耀受英文教育,英國人上層社會十分注重家庭譜系(FamilyTree)知之甚詳,但是自己這顆樹卻是長相不好,銜接中斷。
李光耀在他的《回憶錄》中肯定搞船運生意的李雲龍是他的祖父,把自己推向譜系中斷,籍貫改變的絕境。要如何挽救這一窘境,無他,只有認祖歸宗,派人到梅縣去尋找真正祖父的蛛絲馬跡,或許還有一點希望。
行文至此,大家已經知道李光耀為什麼不敢回鄉祭祖的原因,歸納起來有以下幾點:
1.李光耀的祖源中斷,模煳不清。
2.李光耀已經認定福建人李雲龍是其祖父。
3.去大埔黨溪鄉認錯祖宗,會鬧出笑話。
4.李光耀不會講客家話,說自己是客家人臉上無光。
5.李光耀已經下定決心認為自己的譜系從新加坡開始,與中國無關。
李光耀不敢回鄉祭祖,自然令許多人失望,首先是大埔黨溪鄉的鄉民,其次是客屬籍貫的群眾。這些人都還以為李雲龍是客家人,因此仍在觀望李光耀的動靜。然而他們並不知道,李光耀自己心知肚明,祖父李雲龍是個如假包換的福建人,他認了這個李雲龍,門楣上還有光彩,如果真的溯本追源去查詢梅縣的真正祖父,不僅大費周章,而且暴露出祖父只不過礦工一名,臉無光彩。福建人李雲龍沒有上溯聯繫,不知是福建何處人,這樣可好,混混煳煳,外界人也不會多問,於是大埔黨溪鄉的李沐文畫像,可以高掛廳堂,混淆視聽了。
李光耀不敢回鄉祭祖,而且還更換籍貫,犯上了背祖棄宗的罪名,這在華人社會是極為嚴重的,而在古代是屬於十惡不赦之罪,李光耀身邊的師爺幕客,不知是否告訴他這一切,讓他明白中華文化是非常深厚而且影響是無所不在的。
背祖棄宗,以福建人為祖宗,即以新加坡為開端,李氏是否由李光耀這支而壯大,還有待以後證明。李光耀可別忘記,從他父輩開始,還有李進煉這一支。再上去一代,福建人李雲龍與李光耀祖母育有一男三女,這些人的子孫也會開花蔓葉,結干分枝,李光耀想要獨占李雲龍後嗣名分,還得得到這些人的首肯,因為李雲龍不是他的真正祖父。
附:李光耀不回鄉祭祖的真正原因:一切為了新加坡
本文選自梅州信息港
2014年10月31日,他信、英拉兄妹兩位泰國前總理回梅州祖籍地探親、祭祖,受到了朋友們的廣泛關注,微信朋友圈、群里從31日下午開始就滿是相關的新聞和信息,據報道他信、英拉兄妹是泰國第四代華裔,是客家人早年下南洋(過番)的後裔。這裡就不再湊這個熱鬧了。
這裡只想預測一下:李光耀父子有可能回梅州祭祖、探親嗎?
客家人崇尚祖先,雖然離鄉背井,或身在異域,對祖籍地的故土、家族宗親仍然懷有很深的感情。全球範圍內,同為客家人後裔的外國領導人,除了他信兄妹,唯有新加坡開國總理李光耀和現任總理李顯龍父子。令人訝異的是,新加坡的父子總理卻從未回過祖居地梅州大埔祭祖,這又是為什麼呢?他們有可能回來祭祖嗎?下面,摘編了部分公開資料,嘗試為您解讀一二。
李光耀是大埔客家後裔
曾經有文章懷疑李光耀祖籍並非大埔縣高陂鎮黨溪鄉,並且把其作為李光耀不敢回大埔祭祖的主要原因,其實只要翻翻李光耀自己的傳記和其女兒的說法就知道事實如何了。
在《李光耀回憶錄1923·1965》中,他對家族歷史的追憶摘錄:
“對我來說,我們的家族歷史應從曾祖父李沐文開始。他是客家人。客家人屬於漢民族,發源於華北和華中平原,大約在700到1000年前遷往福建、廣東和華南其他省份。由於南遷較遲,只能擠到土地比較貧瘠,當地人尚未開發的山丘地帶。根據曾祖父在中國故鄉所蓋的一座房子後面的墓碑碑文記載,他於1846年誕生在廣東省大埔縣唐溪村。長大後,搭乘帆船過番到新加坡來。
當年他南來的路線,很可能是先乘小船沿着韓江順流航行120公里,到最靠近的廣東省港口汕頭,然後從那兒出海到南洋。從此以後,有關他的行蹤便鮮有所聞了。直到19世紀70年代,他和華族少女蕭喚娘結婚。蕭喚娘是一個客家店主的女兒,在新加坡出生。
1882年,曾祖父賺夠了錢,決定返回中國祖先生息的村落,給自己蓋一座大宅院,並以鄉紳的姿態出現。可是,曾祖母卻不願意把子女留在新加坡而獨自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去。我小時候祖父和姑婆告訴我,他們(祖父當時10歲左右)和曾祖母跑到阿佛路外公家裡躲起來。於是,曾祖父只好自己回中國。
我的祖父李雲龍在1871年誕生於新加坡。據父親說,祖父在萊佛士書院念到5號,相當於今天的初中。他自己則告訴我說,他離開學校後,找到一份配藥師(不是合格的藥劑師)的工作。過了幾年,他改行擔任一艘輪船的事務長。這艘輪船來往於新加坡和荷屬東印度之間,屬於協榮茂船務公司。協榮茂船務公司的東主,正是華裔百萬富翁、爪哇糖王黃仲涵。航海期間,祖父在中爪哇三寶壟同祖母邱念娘結婚。”
李光耀之女李瑋玲也曾說:
“高曾祖父從中國大埔客家村到了廈門,再乘搭舯舡(tongkang)來到新加坡,過程不簡單。雖然他過後在新加坡當了店鋪老闆,娶妻生子,但卻選擇回到大埔,買了個八品官來當。妻子因沒去過中國,選擇和孩子待在新加坡。”
由於李光耀祖輩均為客家人,故其本人亦被視作為客家族裔的傑出代表之一。鑑於其對世界客家事務的影響和貢獻,李光耀被特別聘請為新加坡最大的客屬團體(組織)——新加坡茶陽(大埔)會館的永遠榮譽主席一職。
淡化中華認同
塑造擁有國家意識的“新加坡人”
近半個世紀以來,被稱為“新加坡之父”的李光耀在國人心中的形象一直是複雜的。作為以華人為主的國家新加坡的絕對主宰者,他在國際上力挺中國的言論常讓國人有“畢竟血濃於水”的感嘆。然而,不時曝出的他誇張“中國威脅”,號召警惕中國的的“不友好”話語,也每每招致國人的口誅筆伐。因此,有人評價李光耀是雙面人,箇中緣由,或許就是李光耀不願回大埔祭祖的根源。
人無中華志
正如前文所述,李光耀的確是客家第四代,從血統上看,他是純正華人,但從教育上看則是不折不扣的“香蕉人”。
由於自幼受祖父李雲龍影響,他受到的是殖民地化英式教育,先是直落古樓小學,繼而是萊佛士書院-萊佛士學院,一脈相承的殖民地系英語教學培養、薰陶,課內外、參考書、夥伴,不是西人便是“新格里希(說英語的新加坡華裔)”,甚至連殖民者子弟熱衷的童子軍也不曾錯過。他的學業曾被二戰打斷,但戰後他不但立即重拾學業,還遠赴英國,就讀倫敦經濟學院、菲茨威廉學院和劍橋大學,接受正統英式精英教育,並捧回一個炫目的“雙五星”。
心繫新加坡
新加坡是個小國,又是個東南亞少有的純移民國家,從誕生的第一天起,就身不由己地深陷區內、區外各個強權、各派勢力和各種思潮的矛盾交織纏繞,這種複雜性催生了新加坡這個“人造國家”,也讓既有合作者、也有不合作者一面的“合成人”李光耀有了用武之地,正所謂時勢造英雄。
如今的新加坡華裔已經普遍“黃皮白心”,以說英語為榮、說漢語為恥,很多人即使在家也常常以英語交流。新加坡國立大學博士張漢音曾做過一個調查,發現有超過20%的年輕新加坡華人表示“如果有來生,一定不做華人”。其族裔認同度之差,比新加坡馬來裔、印度裔有過之而無不及。
相比龐大的馬來西亞,新加坡必須強調華人社區的特質,才有自立的基礎;但一旦自成一體,華裔和母體—中國本土的血脈聯繫,就成為新加坡立國的最大隱患,因此他們才一方面在名義上強調華人文化的獨特性,另一方面又在實質上掏空華人文化的內涵。
值得一提的是,同時被掏空的還有印度裔、馬來裔的文化,取而代之的則是舶來品英語。由於“南洋十字路口”的重要地位,新加坡一度憑藉英語左右逢源,成為亞洲金融和航運中心之一。用英語而非另一種族裔語言替代漢語,既可避免出現“少數統治多數”的族裔分歧,又可防止其他近鄰藉機覬覦,可謂一舉兩得。
正是在這種思想支配下,新加坡將國家符號、象徵提升到空前的高度,新加坡華裔在被中國內地人問及“你是哪裡人”時,總會先回答“我是新加坡公民”,然後再小聲說出自己在大陸的原籍。
一切為了新加坡
由於李光耀客家後裔和華人面孔,長期以來,中國大陸許多人自覺不自覺地會將他當作“自己人”,或對他“華人認同”的言論激動不已,或對他的“反華言論”感到驚訝、委屈和憤怒,他們無意中忘記了一個本不應忘記的事實,即新加坡是主權獨立的國家,李光耀是這個主權獨立國家的締造者和第一個公民,他的言行、思想,是本着新加坡利益最大化的原則行事,不可能、也沒有義務考慮中國“同胞”的利益和觀感,他的言行有時會令中國人高興,有時則相反,這都取決於國家利益,僅此而已。
作為“新加坡之父”,李光耀的形象,就是新加坡的形象,李光耀看似反覆無常的舉動,其實就是他的根本原則:一切為了新加坡。所以,李氏父子“回”梅州大埔祭祖、探親,可能性是很小的。
當前新聞共有0條評論 | 分享到: |
|
||||||||||
評論前需要先 登錄 或者 註冊 哦![]() |
24小時新聞排行榜 | 更多>> |
1 | 習近平最終結局要定了 |
2 | 中共20屆四中全會終於落地 港媒透露重要信 |
3 | 四中全會前爆醜聞 |
4 | 北京突取消APEC峰會酒店預定 原因曝光 |
5 | 一家4口確診胰腺癌?妻子痛哭:都是我害的 |
48小時新聞排行榜 | 更多>> |
1 | 與中國“切割” 澳大利亞走出第一步 |
2 | 以色列總理態度急轉彎 震驚世界 |
3 | 習近平最終結局要定了 |
4 | 月餅廠工人掉進機器 做出的月餅賣了?! |
5 | 人生陪伴自己最久的是誰?答案感動逾萬網友 |
6 | 24歲研究生與55歲宿管阿姨熱戀 大秀床照 結 |
7 | 中共20屆四中全會終於落地 港媒透露重要信 |
8 | 四中全會前爆醜聞 |
9 | 北京突取消APEC峰會酒店預定 原因曝光 |
10 | 清華大學多名教職工被抓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復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