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环球大观 > 正文  

日本为啥卖力炒热南海?

www.creaders.net | 2016-10-06 16:46:37  南方周末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2016年7月28日,夏威夷群岛,日本海上自卫队驱逐舰正在参加太平洋演习的编队训练。(东方IC/图)

  中国南海成为日本针对中国的“第二战场”,日本用“围魏救赵”来减轻在东海的战略压力,把紧张局势引向南海。

  日本炒热南海问题、搅局南海的积极性,不仅超过了南海区域内国家,甚至比美国更担心南海问题冷下来。中国在南海的压力越大,日本在东海的压力则越小。

  在高调宣称武力巡航南海之后,日本调门又改了。

  “公众误解了防卫大臣稻田朋美。”9月26日,日本海上幕僚长武居智久在华盛顿接受采访时表示。

  2016年9月15日,日本新任防卫相稻田朋美在华盛顿智库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发表演讲时表态,“东京将通过与华盛顿开展联合巡航演练,并与该地区其他国家海军举行双边和多边军事演习,来增加其在有争议的南海地区的活动。”稻田的表态引起了不小的波澜。

  武居智久称,日本海上自卫队舰船将跟以往一样,在穿越南海时与美军一道举行巡航演练,但没有计划派舰船专门到那一海域去巡逻。他还补充道,日本政府支持美军在南海为了行使航行自由权利所采取的行动。

  “在南海问题上,日本作为域外国家一直试图把南海“搅浑”,从中渔利。” 2016年9月29日,国防部新闻发言人杨宇军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我们必须正告日方,这是打错了算盘。日方想在中方管辖海域搞什么‘联合巡航’、‘联合演习’,完全是在‘玩火’,中国军队不会坐视不管。”

  仔细分析会发现,日本在南海挑衅中国,将是一个得不偿失的短视行为,日本不仅可能在南海遭遇中方的强力阻击,而且在东海方向的苦心经营,也可能因为南海的挑衅而付诸东流。

  中国为日本划的“南海红线”在哪里?

  日本收回巡航南海的言论,很大程度上在于,是踩到了中国在南海的红线。

  按照日本共同社之前的报道,中国驻日大使程永华今年6月下旬曾向日本政府高官表示,如果派遣自卫队参加美军在南海实施的“航行自由”行动,日本就是跨越了中国不可退让的界线,中方对此绝不容忍。

  共同社当时的报道称,程永华似乎还暗示将使用军事手段对抗,对日美防务部门在南海加强合作加以制约。

  在今年6月的香格里拉对话会上,中国中央军委联合参谋部副参谋长孙建国曾对日本防卫省官员直言,若日美在南海开展所谓联合巡航或其他军事行动,中方不会坐视不理。

  但需要指出的是,在南海与美国联合巡航,并不简单地等同于参加美军在南海的“航行自由”,后者的挑衅意味远比前者强烈。

  “航行自由计划”系1979年由美国卡特政府制定,被历届政府坚持实施并不断发展。根据该计划,美国向其他国家宣布限制的海域,包括近海和海峡,派遣海军舰艇或飞机航行,以此表明不接受、不承认该沿海国的“过度权利主张”。通常是让美军舰艇进入别国宣示的领海中航行。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确实存在领海内无害通过的权利,尽管对于何为“无害”争议颇多,但仅仅是进入一国领海,还不足以引发战争。所以美国实行“航行自由”多年,虽然时有“擦枪”,但却未曾“走火”。

  1988年2月美苏军舰在苏联黑海舰队塞瓦斯托波尔基地附近的碰撞事件,就是由于美国海军的“自由航行”行动引起的,但那时也并未引发“热战”。

  中国对于日本在南海行动的底线,显然不是简单的日本军舰在南海航行。中国未对任何国家提出过禁止正常航行。今年4月,日方舰艇通过南海访问越南也并未遭到中国的阻拦和抗议。去年10月,日本曾与美国在南海举行了首次双边军事演习。

  因此,中方绝不能容忍的底线,便是日本战舰进入中方岛礁的12海里内航行,尽管中方尚未明确公布这一点。

  日方舰艇一旦试图进入中国南海岛礁12海里范围内,中方除了加强在南海的盯防和阻击外,可以进一步加强对钓鱼岛的军事压力,进一步增强控制权。当然,双方在东海的冲突可能会因此加剧,但日本则要为这种后果负责。

  日本的算盘:“东海问题南海解决”

  日本在东海方向始终保持着主动姿态,除了有美军后方支持的因素之外,长期以来,日本在海空军装备和训练方面积累了虚妄的心理优势。所以,无论是在空中对峙还是在舆论战中,日方都以进攻者的姿态出现。比如,日方总是率先对中方战机进行攻击性的动作,包括开雷达锁定中方战机,试图占据气势上的优势;而在舆论上,又把自己伪装成受害的一方,似乎频频遭遇中方“野蛮对待”。

  如今,日本又打算在东海进行新的武备升级。9月23日,日本从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手中接收了第一架F-35,F-35也将成为日本下一代主力战斗机。日本航空自卫队将是亚洲最先进入五代机的空中力量之一。中日决定性的空中力量的比拼,又升级到一个新的高度。

  在美国介入之下,东海的平衡短时间很难打破,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都难说在一场短平快的冲突中获得压倒性的优势。

  在东海僵持的情况下,中国南海则成为日本针对中国的“第二战场”。罗援将军指出,日本进入南海一个重要考虑便是“围魏救赵”,减轻它在东海的战略压力,把紧张局势引向南海。

  有分析人士认为,中国在南海的压力越大,日本在东海的压力则越小。所以,日本现在是炒热南海问题最卖力的一方,它搅局南海的积极性不仅超过了南海区域内国家,甚至比美国更担心南海问题冷下来。巡航南海只是日本在南海赤膊上阵挑衅中国的举措之一。此前不久,日本宣布愿意向越南提供新型巡逻艇,向菲律宾提供大型巡逻舰,并向该国租借5架退役侦察机。

  路透社报道代表了另一种说法,尽管日本远离南海,但作为严重依赖的石油进口运输通道,日本决心加强其在南海的军事存在。

  但实际上,如果南海上出现威胁,所有的船舶都可能避开马六甲海峡,改道爪哇以南,穿过巽他海峡或龙目海峡,进入爪哇海,然后进入菲律宾海到达菲律宾以东,不需要进入南海,而日本为此付出的时间和经济成本都极低。这一额外路线的可行性将破坏任何聚焦南沙群岛的反航运活动的价值。

  日本深度介入南海,尽管不太可能短期内掌控南海,但至少从政治角度看,此举能磨合日美集体自卫机制,固化日美军事同盟体系。

  

  得不偿失

  在稻田朋美宣称要巡航南海后,曾引发不少国家的担忧。但实际上,如果日本试图通过巡航南海的方式来牵制中国,那将是一个得不偿失的战略选择。

  有专家指出,日本战舰巡航南海大致分为两种可能:第一种可能是日本派出战舰定期、常态化与美国海军一起在靠近中方岛礁的南海水域航行,进行训练、侦察等军事行动,但不进入中国岛礁12海里圈;第二种可能是与美军舰艇编队,进入中方岛礁12海里范围内进行所谓的“自由航行”。

  从战术意义上说,日方派出舰机在南海进行定期航行,可以对中国在南海岛礁的军事部署、军事活动和军事通信进行定期侦察,妨碍中方舰艇,特别是潜艇在南海的行动。客观来看,日方派舰艇进入南海与美军联合巡航的可能性比较高,但进入中国岛礁12海里圈恐怕因为这是一个艰难的抉择,这对日本来说意味着太大的军事风险。美国能做的,日本未必就能做。实际上,此前即便是美国军舰进入中方岛礁12海里圈,也只是以单舰形式,美日舰艇以编队组团进入的概率就更低。

  从军事角度来看,日本远涉重洋到南海挑衅中国,首先是分散了日本的兵力。日本对华军事力量的相对优势在于部队精干,单位区域内的武力密度大,但是总体规模相对较小,这样一来短时间内在某一点爆发冲突尚能支撑。而中方军力虽然规模庞大,但是无法在东海方向全面有效展开。如果日本兵分两路,一路去南海“碰瓷”,一路在东海挑衅,一旦发生冲突,日方兵力密度下降。

  另外,日本在南海并无经营根基。没有空中力量掩护,日方潜艇在南海也很容易成为瓮中之鳖。短期航行,其后勤补给都要依靠补给船,长时间的巡航就要靠外援。可以说,要面对中国强大的南海舰队,以及逐渐成犄角之势的南海各岛,日本有限的巡航兵力实在是微乎其微。如果日本舰船在南海挑衅以逸待劳的解放军,能否完好地返回,都会成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日方只能把宝压在联合巡航的美军身上,把自己的命运交给美军。

  之前,美国曾要求越南和菲律宾甚至印度海军共同巡航南海,但是对日本却心存戒备。美国人很明白,叫“小弟”共同巡航是为了壮声势,撑门面,而如果日本人真的来了,则可能给自己惹麻烦。

  中美在南海斗法,双方还都算理智。如果日本介入又缺乏制约机制,旧仇新恨,加上相互不服软,则容易导致“爆燃”。

  美国显然不愿在这个时候出来收拾烂摊子。

  针对日本“东海问题南海解决”的思路,中方的反制措施是,定期派出舰机在日本列岛附近航行。9月25日,中国就派出了四十多架飞机西出太平洋,并有至少8架飞机穿越宫古海峡。这次飞行引发日本岛内震动,甚至罕见地派出了两个基地的战斗机起飞警戒。

  有专家认为,相对于派出有限舰机去南海“闹事”,日方在东海方向进行军事投机的可能性更大。毕竟,在南海日本兵力势单力孤,基本没有可控的空中掩护。而在东海方向,日本基地较多,战力较强。未来中日如果“有事”,发生在东海的可能性要高于南海。

   0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怕成这样!传习在军委发话
2 中国全民换钱 2025人民币或大崩塌
3 宝马撞人案温庆运被注射死刑 含泪求父母救
4 净利润暴跌93.53% 中国巨头喊“跪着做人
5 “党内已经杀声四起了”
热门专题
1
川普
6
苗华被抓
11
中共两会
2
俄乌战争
7
美国大选
12
台湾大选
3
中美冷战
8
以哈战争
13
李克强
4
万维专栏
9
巴黎奥运
14
中国爆雷
5
叙利亚
10
三中全会
15
李尚福出事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