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环球大观 > 正文  

日报披露:福岛核电站谜团多风险大

www.creaders.net | 2017-02-20 16:41:18  每日邮报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2月20日报道 远程摄像头和机器人相继进入堆心已经熔毁的东京电力福岛第一核电站2号机组安全壳内部。貌似由熔毁核燃料结成的块状物散落在底部,产生高达每小时数百希沃特的高辐射量。距离事故发生六年时间才看到的惨状凸显反应堆报废工作的艰难。

  二号机组危机四伏

  据日本《朝日新闻》2月19日报道,本月上旬,记者进入正在进行报废反应堆作业的福岛第一核电站。反应堆沿海岸线并排矗立,发生过氢气爆炸的1号机组外层建筑顶端被炸飞,裸露出金属骨架。3号机组则正在进行铺设外层建筑物遮盖物的作业。

  而位于中间的2号机组从表面上看与事故发生前几乎没有变化。但正是这个2号机组才是核事故导致的最大“危机”。

  2011年3月15日凌晨,二号机组安全壳内的压力接近设计上限。之后压力急剧下降,至今也不清楚当时为何能够幸免爆炸。

  “目前10米开外的区域每小时的辐射量为8希沃特。”东电负责人警告我们。

  报废反应堆的最大障碍就是如何取出熔毁的核燃料。首先必须掌握的是,熔毁的核燃料在反应堆内的什么地方,熔毁了多少。

  从上个月底开始,相继有摄像机和机器人进入2号机组安全壳内进行调查。

  一系列的调查让外界开始了解安全壳内部的情况。压力容器下部用于作业的脚手架上有多处疑似熔毁核燃料的黑色块状物。9日投放的机器人摄像头在工作约两小时后视野内的半数区域已无法拍摄到影像。随着放射线的增强,其电子零部件开始一个个失灵。从伴随画面出现的噪音值可以推测出辐射量。东电给出的最大推测值为每小时650希沃特。如此高的辐射量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内就可以致人死亡。

  16日,搭载有两台摄像头的调查机器人进入机组内部。该机器人由于其后部扬起的摄像头酷似蝎子的尾巴而得名“蝎子”。从2014年就开始研发的“蝎子”是调查工作的王牌,其搭载的辐射仪将能够实际测量安全壳内的辐射值。

  按计划,“蝎子”将进入安全壳的中心区域,在测量辐射值的同时进入因高温核燃料导致底部熔毁形成窟窿的压力容器下部拍摄照片。

  但是,“蝎子”在接近压力容器之前就因驱动装置有堆积物进入而无法动弹,前进距离仅有两米,在那里测到的辐射值为每小时210希沃特。这也是在事故处理过程中实际测量到的最大数值。

  东电方面负责人在记者会上反复表示“调查取得了成功,没有失败”,但是相关人员仍难掩沮丧。他们表示对“蝎子”抱有相当大的期待,所以结果令人震惊。

  安全报废难度巨大

  尽管好不容易看到了2号机组内部的情况,但同时也出现了新的谜团。

  在压力容器内熔毁的核燃料被认为是垂直滴落下来的。但是监测到每小时210希沃特辐射量的作业轨道位于距离压力容器正下方较远的区域。为什么安全壳内的广大区域都存在高辐射值?

  东京大学核能材料科学教授阿部弘亨在看到东电公布的视频后推测说:“熔毁的核燃料并未直接堆积在作业轨道上,而是可能在安全壳底部与含水量较多的水泥发生了激烈反应,就像岩浆进入海水时一样飞溅到了很远的地方。”不过,距离压力容器较近区域的辐射量推定值却降到每小时20希沃特。阿部教授认为,“要是真的存在飞溅的情况,那么距离中心越近的区域辐射量反而低就很奇怪了。这让人无法理解”。

  由于安全壳内的环境比想象得更糟糕,这给未来的操作带来巨大难度。

  东电和政府的计划是,在2018年度确定取出核燃料的方法,在2021年从1、2、3号机组中的一个开始取出。为了屏蔽高强度的辐射,将安全壳内注满水的方案被认为可行。但是安全壳已经损坏,漏水问题严重,且损伤的位置和数量也无法确定。相关机构已经按照一比一大小部分重建了安全壳,国际反应堆报废研究开发机构正在进行堵漏等技术的研发。

  阿部教授认为,“现在才刚刚开始看清内部的情况。考虑到报废的风险,只能一步一步来。重要的是随机应变,不要被现有的计划和手段所束缚”。

   0


热门专题
1
四中全会
6
何卫东
11
叙利亚
2
中美冷战
7
AI
12
苗华被抓
3
川普
8
中共两会
13
美国大选
4
俄乌战争
9
大S
14
以哈战争
5
万维专栏
10
洛杉矶大火
15
巴黎奥运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