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朝中社不点名地威胁中国“对同朝鲜关系的灾难性后果做好思想准备”,中国官媒也不甘示弱:“无论朝中社发几篇文章,还是平壤搞出别的什么动作,都影响不了北京”。
王毅还指出:"这一段时间,示威对抗的言行已经够多了,我们需要发出和平理性的声音。中国不会被各种各样的说法所忽悠,也不会放弃我们应尽的责任"。
"中国不会被各种各样的说法所忽悠"的表态可能无法得到朝鲜的认同。朝中社21日发表题为 "还好意思随波逐流?"的社论,措词严厉地批评了"朝鲜的邻国",指出其正在推行对平壤的经济制裁,是对朝鲜的"公开威胁"。
中国官媒《环球时报》也很快注意到这篇文章,于周日发表社论称,朝中社"不点名批评中国对美国的对朝政策'随波逐流'。文章使用了一些情绪化表述,表达了平壤坚持继续走拥核道路的决心。文章最刺激、也引起世界舆论最多关注的一句话是,它警告如果中国执着于对朝鲜经济制裁,就要'对同朝鲜关系的灾难性后果做好思想准备'。"
《环球时报》称,这是朝鲜官方媒体最近一段时间至少第二次不点名批评中国。确实,两个月前,朝中社刊也发过一篇充满火药味的评论,不点名抨击中国"肆无忌惮地采取非人道措施全面断绝了涉及改善民生的对外贸易"。而中国《环球时报》当时回应道:"让子弹飞一会儿,这对中国来说无大碍。"
《环球时报》4月23日在题为"对朝中社文章,中国官方应继续漠视"的社论中总结道:"朝中社的最新发声与两个月前那次怼中国如出一辙,它除了要释放一下对中国严格执行安理会决议加强制裁行动的不满,表达自己将在核导试验方面我行我素的意志外,还想以这种方式给中国施加压力,试着影响中国针对朝鲜下一步新核导活动的态度。"
文章笔锋一转写道:"然而朝中社这样做,除了会加剧平壤的孤立之外,不会产生任何对朝鲜有益的效果。中国一方面需要继续坚持自己的原则立场,根据安理会决议开展对朝经济制裁,一方面保持不与平壤不点名攻击我方一般见识的姿态,它说它的,我们做我们的。"
《环球时报》强调:"无论朝中社发几篇文章,还是平壤搞出别的什么动作,都影响不了北京。"
"华盛顿应反思"
该报还建议:"北京无需与平壤就原则分歧开展论战,即使平壤主动那样做,北京的官方回应也可省略。时代变化了,思维也需调整,中方最直接有效的回应应当是行动。"
社论在文章末尾处将矛头指向美国:"朝核问题在本质上是朝美深刻矛盾的反映,中国手中没有解决这一问题的钥匙,这一点北京要反复对华盛顿说明白。" "虽然国际制裁指向了朝鲜,但平壤不是半岛紧张局势的唯一导致者,华盛顿理应反思自己做错了什么。特朗普政府总说美国之前的对朝政策是个错误,但华盛顿现在的做法在方向上与奥巴马政府并无不同。如果穿上新鞋依然走老路,那么要想走到正确的地点,希望将会是十分渺茫的。"
就在两国官媒隔空喊话的同时,周日有消息称,朝鲜逮捕了一名曾在中国大学担任教授的美国公民。有专家分析称,此举起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此前一天,美国方面宣布卡尔·文森号(USS Carl Vinson)航母战斗群将在数日内抵达朝鲜半岛附近海域。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突发!美宣布重磅新规 |
2 | 一夜之间,中国各地高校都贴满了这种海报 |
3 | 斥他“软骨头”,北京发出迄今最强烈表态 |
4 | 川普访沙特 这句话引来全场起立致敬 |
5 | 惊爆:中共防长董军因这个躲过一劫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对习换了个称呼,何立峰瑞士讲话露机密 |
2 | 何卫东的重大消息来了 |
3 | 这场大风暴,终于来了 |
4 | 和习近平斗常委突传新状况 |
5 | 深圳发生大事,令人细思极恐 |
6 | 曝美中破局始于一场秘密会议 他先退缩 |
7 | 中共头号政治明星“王储” 死于狱中酷刑 |
8 | 李嘉诚旗下长和突发声明 |
9 | 突发!美宣布重磅新规 |
10 | 北京松口气之余,贝森特又来一记当头棒喝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