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万维读者网(Creaders.NET)林孟编译报道:美国和比利时的《政客》杂志网发表驻布鲁塞尔记者谢拉鲁斯(Laurens Cerulus)和舍夫塔罗维奇(Zoya Sheftalovich)的文章说,在为期两天的布鲁塞尔中欧峰会结束后,中国总理李克强很可能厌烦再听到“互惠”一词了。
在中国家电制造商“美的”集团以44亿欧元收购德国机器人制造企业“库卡”(Kuka)后,柏林也对战略技术落入外国手中开始警惕。德国经济部长加布里尔(Sigmar Gabriel)警告说,德国正把自己的公司献上自由市场的祭坛。马克隆当选后不久,德国总理默克尔就开始鼓吹中欧贸易“互惠”。迄今为止,欧洲对中国投资远比美国开放。例如,美国不许中国电讯巨头“华为”进入电讯基础设施市场。
既然法-德核心对中国有疑虑,就意味着欧盟必须对中国投资采取更严格的限制措施。外交消息来源表示,欧盟贸易官员已经着手制定“单方面措施”,以便审查外国收购欧洲的高科技公司。根据建议,来自欧盟不同部门的官员将审查外国投资者的收购投标案,是否受到国家资助,或是否曾在其他国家由于不公平的商业活动,而违反监管机构的规章。还可能对是否涉及国家安全进行评估。
欧盟贸易专员马姆斯特隆(Cecilia Malmstrom)对欧洲议会说,欧洲公司在中国投资极其困难。由于存在歧视性法律,缺乏透明度,北京大量补贴国企,贪污腐败,法律法规虚设等因素,很不幸导致欧洲投资节节下跌。
中国和欧盟的关系越来越重要,但却不平等。2005年,欧盟对华贸易赤字为1,093亿欧元,到2015年增长到1,801亿欧元。投资方面,2016年中国对欧洲投资超过350亿欧元,比2015年激增77%。而欧洲对华投资,则连续第四年下降至77亿欧元。中国“欧洲商会”指出,欧洲投资者非常失望。
北京懂得,南亚和拉美很容易在基础制造业方面和中国竞争,因而把获得外国专门技术,视为中国为爬升到价值链顶端的战略重点。作为“中国制造2050”计划的一部分,国家支持的公司正寻求收购欧洲企业,以便把中国国内的技术提升到足以赶超外国竞争者的水平。
然而,在中国公司大肆收购欧洲高科技企业时,北京却禁止欧洲投资者进入中国广大的公共设施、基础设施市场。对进入其他市场也严格限制。如根据2015年的规定,欧洲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只能和中国企业合资经营。中国企业必须持有合资企业一半股份,而且可参与合资的外国企业数量也受到限制。
尽管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的压力日增,欧盟贸易专员马姆斯特隆虽然对如何限制中国投资持谨慎态度,但也认为必须采取一些措施平衡双方的投资。欧盟市场竞争专员维斯塔格(Margrethe Vestager)的态度更为进取。她指出,许多成员国已采取限制措施,防止外国投资者接管道路、供电网、下水道系统……等。用欧洲标准抗衡外国接管各成员国担忧的重要公司,可能是个好主意。
但并不清楚欧盟是否最终会采取保护措施。因为像波兰、匈牙利、希腊等成员国,并不愿意采取任何会妨碍中国热钱流入的措施。可能也不需要适用全欧洲的措施。如德国就对中国企业的收购,采取了单方面保护措施。中国“欧洲商会”认为,相信中欧间笼统的互惠原则,将一事无成。最好是就事论事,逐件解决具体案例,以防北京的政客推卸责任,溜之大吉。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中国3大预言2个已应验!第3个2040年发生 |
2 | 重磅调查:美这所顶尖名校挖出中共间谍网 |
3 | 习访俄出大状况 习普各自算盘曝光 |
4 | “太湿了先暂停一下” 人妻偷吃小王简讯被 |
5 | 习话音未落 党媒公开打脸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