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至今持续增长的日本便利店迎来了拐点。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近日获悉,除了对24小时营业的批评导致的开店放缓之外,日本最大便利店连锁企业7-11和罗森将启动实质性降价。日本的便利店至今由于单身家庭的增加、深夜工作和夜间活动的生活方式扩大而一直在增长,但在日本劳动力短缺和环保意识增强的背景下,日本便利店将不得不改变面对社会的方式。
日本便利店总数约为5万8000家,在过去20年里增加7成,总销售额接近11万亿日元,增加9成。如今在日本便利店已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日本便利店增长的原动力是日本自主发展的“24小时营业”以及高效率的配货。
日本的各大便利店
今年2月,有关24小时营业首先发生改变。7-11的大阪府东大阪市的加盟店店主将营业时间缩短为19小时,与总部形成对立。以此为契机,日本掀起了前所未有的对便利店24小时营业的批评风潮。
不仅是日本7-11,罗森也不得不调整经营路线,包括减少本财年的开店数、试点停止24小时营业等。
对日本便利店店主而言便利店有三大成本,即人工费、照明燃料费以及便当等的废弃损耗。日本便利店行业由总部和店主分享销售额减去采购成本的毛利润。如果便当等有剩余,会产生店主废弃导致的损失。如果加盟店降价促销,扔掉废弃商品的情况将减少,店主的负担将随之减轻。
日本便利店总部至今限制店主为减少废弃而降价。2009年日本公平交易委员会由于7-11限制降价而向其发出排除措施命令(针对违反《反垄断法》的企业,要求其采取措施排除违法行为)。但在现实中7-11对降价持消极态度。此次允许降价意味着7-11总部和店主的力量对比发生改变。
日本便利店的竞争力在于尽可能避免缺货。日本7-11在这方面尤其突出,贯彻了预测需求的商品订购,单个店铺的日平均销售额比其他便利店高出10万日元以上,达到66万日元。这正是总部的力量决定了业内的排名。
但在属于优势的避免缺货机制的背后,存在着废弃损耗这一代价。在日本便利店增长期,总部和便利店店主都没有将这个代价当成问题,但随着市场饱和,废弃损耗的负担成为焦点。
此外,要求企业注重环保等的“ESG”(环境、社会、公司治理)趋势也是重要课题。重视企业盈利的一味扩张的销售战略有可能再次遭到批评。日本便利店已经碰到增长的壁垒。
日本便利店扩张的背后是社会需求,尤其是家庭结构的变化影响巨大。
截至1980年代的日本的消费是家庭型模式。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夫妇及子女组成的家庭占到40%,日常消费的舞台以超市为主。但进入平成时代(1989~2019年)后,情况发生改变。在2000年代,单身家庭反超夫妇及子女组成的家庭,如今在日本家庭总数中的占比最高。
在这种趋势下,日本便利店实现快速增长。但是,消费者的意识也在改变。其中之一是最近日本提倡的工作方式改革。很多日本便利店店主无法和家人一起好好吃饭,越来越多消费者认为“不能通过强迫卖方牺牲来追求便利性”。日本7-11的高管也指出,“由于规模过大,对店主的顾及有所减少,这一点是事实”。
不仅是日本的便利店,实行连锁经营的日本零售店也一直依赖较为廉价的劳动力,通过扩大规模来增加收益。但日本进入人口减少的时代,以往的增长模式行不通了。在通货紧缩的背景下长期持续的“廉价销售时代”或将明显发生改变。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一怒之下,北京将国产C919打回原形 |
2 | 中国外贸企业订单爆满 曝主因是… |
3 | 有一种痛苦叫搬进了“大平层”,不好住还不 |
4 | 哀鸿遍野,著名人士呼吁北京救救外贸.... |
5 | 习明泽爆习将退居二线?王小洪日益对习不利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