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一项新的研究显示,中国武汉的新冠病毒致死率可能已低于此前认为的水平,这对世界其他地区来说是一个令人振奋的迹象。
周四发表在《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杂志上的这份研究报告发现,截至2月29日,武汉有症状患者的死亡率为1.4%。
这低于之前估计的武汉以及整个中国的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死亡率。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简称WHO)领导的一个国际专家组上个月在一份报告中称,新冠疫情爆发后的头几周,武汉的死亡率为5.8%。
这项新研究报告提及的这一死亡率也低于经粗略计算的全球死亡率,后者大约在2%-4%之间。这一计算基于全球确诊病例数和死亡病例数,这些数字每天都在变化。
不过,新冠病毒感染仍然比季节性流感更致命,后者的死亡率约为0.1%。
2019冠状病毒病的真实病死率仍有待观察。
无论是对试图减缓和控制疫情的公共卫生官员,还是对照顾患者的专业医护人员而言,一种病毒的真实病死率都很重要。高病死率也会引起公众恐慌。
不过,当一种病毒首次出现时,准确的病死率几乎不可能确定。这是因为要计算病死率,流行病学家需要知道有多少人被感染,其中有多少人死亡。
在疫情爆发的早期,对病死率的估计往往很高,原因是公共卫生官员通常只知道病情最重的病人的情况,这些病人会去看医生或去医院寻求治疗。其他症状轻微或没有症状的人不为人知,直到后来检测变得普遍时才被发现。
一旦公共卫生官员掌握了真正的分母,也就是感染人数,病死率就会下降。
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Harvard T.H. Chan School of Public Health)的公共卫生教授、免疫学家Barry Bloom称,在中国,“并不是每个人都接受了检测,所以我们实际上不知道分母是多少”。他不是这项研究的作者之一。
美国卫生官员最近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建议,如果无症状或轻症病例数是已报告病例数的几倍,那么这种新型冠状病毒的总体致死率可能不到1%。
这项由香港大学(University of Hong Kong)研究人员牵头的新研究测量了有症状病例的病死率,即出现症状后死亡的概率。研究发现,30至60岁的成年人出现症状性感染的风险每年增加约4%。
上述研究的作者称,他们使用了几项数据来源来计算有症状病例的病死率。这些数据包括武汉疫情早期的确诊病例和死亡人数,以及1月19日之前乘坐商业航班和1月20日至2月4日期间乘坐包机从武汉来的旅客的感染率。这些作者表示,他们利用这些数据计算有多少人可能被感染以及出现症状。
上述分析不包括那些可能已经被感染但没有症状的人。
若要找出那些完全没有症状的人,需要进行血液检测来寻找病毒抗体。此类血液测试需要数周时间才能开发出来,目前尚未广泛应用于2019冠状病毒病。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习公主登场亮相?习彭出现重大矛盾 |
2 | 停止对华出口!北京报复战略遭重击 |
3 | 形势危如累卵,万众瞩目贵宾突访北京 |
4 | 41岁国家一级演员自缢去世,11岁儿子成遗孤 |
5 | 发文怒骂,川普对他已动“杀心”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