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环球大观 > 正文  

反抗军不是吃素的 与塔利班谈判失败 爆发激战

www.creaders.net | 2021-09-02 00:01:47  newtalk | 7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塔利班(Taliban)和以潘杰希尔山谷为根据地的反塔利班抵抗力量,会谈失败、未能解决分歧,双方即爆发交战。据《俄塔社》(ИТАР-ТАСС)报导,双方自 8 月 31 日夜晚开始交战,塔利班的一次攻势被击退,而伤亡惨重,已造成超过 300 名塔利班士兵死亡。

采用全美军配备、编制的前阿富汗政府军特种部队,有许多逃入了潘杰希尔省,继续对抗塔利班。   图:翻摄自环球网

目前,潘杰希尔省是阿富汗唯一未被塔利班控制的省。据《美国之音奥语网》今 (2) 日表示,抵抗力量的领袖是艾哈迈德·马苏德 (Ahmad Masood),他是1990年代著名反塔利班抵抗力量北方联盟领袖艾哈迈德·沙阿·马苏德(Ahmad Shah Masood) 之子。在塔利班政权将阿富汗统一之际,领袖艾哈迈德·马苏德就和该省民众声称,会准备好顽强抵抗,潘杰希尔省不会向塔利班投降。

上个月,在喀布尔陷落后,阿富汗各地觉得被不战而降的军方首领背叛的安全部队成员设法逃入潘杰希尔,加入了他们当中有以过去几年来曾在战场击败过塔利班而出名的特种部队成员,还有被推翻的阿富汗政府的第一副总统阿姆鲁拉·萨利赫 (Amrullah Saleh)。

马苏德的发言人法西姆·达什提 (Fahim Dashty) 说,塔利班在山谷东北方向、特别是卡瓦克山口以及西南方向的帕尔旺省组织进攻行动。

以潘杰希尔为根据地的反塔利班力量自称阿富汗民族抵抗阵线(NRFA)。达什提说,他们已经击退了进攻,并让塔利班遭受数百伤亡。

一名消息人士 9 月 1 日向俄国《塔斯社》透露,在塔利班试图开展从两个方向攻入潘杰希尔的行动后,双方夜里开始交战,造成超过 300 名塔利班士兵死亡,另有数十名塔利班士兵受重伤或被俘。这名消息人士还表示,通往潘杰希尔地区的入口处的交战仍在继续,塔利班未能成功突破防线,但他们如今不得不撤退。

当地时间 26 日晚,阿富汗塔利班代表团就曾与占据潘杰希尔等地的反塔利班成员,在阿富汗东部帕尔旺省首府恰里卡尔举行会谈,内容涉及信息共享、恢覆谈判以实现阿富汗持久和平与稳定等方面。据一名塔利班成员透露,双方存在多个意见分歧。

   93


相关新闻
塔利班“跳船”了 终止与中国油田开采合约阿富汗宣布单方终止与中企长达25年合同
当前新闻共有7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习大海 2021年09月02日 10:04
塔利班应该大力推行强势外交,外交条款中必须重点强调 反复强调“世界上只有一个阿富汗、潘杰希尔 是 阿富汗 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must 2021年09月02日 10:03
塔利班虽可使用人海战术,但都是乌合之众。反抗军也不可能赢。伊斯兰内部分裂严重。他们的教条和实践都是仇恨、杀戮、征服。其内部和与外部的关系永远处于血腥状态,永无宁日!!
花蜜蜂 2021年09月02日 08:39
这种改朝换代过后的对抗很正常,中国这样的局面已经70多年了。还可能继续下去很多年。外国人搞不定阿富汗,阿富汗人也搞不定自己内部发派系,就这么着!那边的钱没了粮没了武器没了,就投降了。嘿嘿!
L01_北美01 2021年09月02日 08:15
什麼時候將政府軍說成了抵抗軍?人家還是正統的政府軍,就像當時的國軍退守台灣一樣,還是政府軍,只是有2個政府軍而已,有什麼奇怪?
习大海 2021年09月02日 08:03
小马苏德一定要挺住!塔利班大顺军都是半农半兵的土匪草寇,不要相信什么和谈,阿塔恐怖分子狗改不了吃屎,谈完缴械之后会用小匕首割掉很多人的脑袋,或者绳索套着脖子用直升机掉着在城市上空飞来飞去。
森林木雨 2021年09月02日 07:50
如果拿不下北方联盟, 那么一块鱼骨头卡在塔利班喉咙够它难受,如果潘杰希尔山谷的经援, 军援不断, 塔利班永无宁日。北方联盟绝不会妥协, 一旦妥协塔利班得以进入就会斩草除根,小马绝不会那么蠢。
luoji55 2021年09月02日 06:14
如果美国以空中力量支持反抗军,形势会很快逆转。不知拜登有没有胆量这么做。
一副好牌被他打成这样,现在有一百多人质在塔利班手上,进退两难。
实用资讯
热门专题
1
美伊冲突
6
俄乌战争
11
大S
2
以伊战争
7
万维专栏
12
洛杉矶大火
3
四中全会
8
何卫东
13
叙利亚
4
中美冷战
9
AI
14
苗华被抓
5
川普
10
中共两会
15
美国大选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