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这是去年12月韩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第三波大流行达到峰值时的致死率与今年8月的致死率的数字变化。韩国政府近日正式开始考虑将防疫模式转型为“分阶段恢复日常”,也是因为病毒的致死率已经下降。当局认为,当新冠肺炎病毒的致死率下降到和流感差不多的水平(0.04%-0.08%)时,即可进入“与新冠共存(With corona)”的模式。但专家们认为,现在应当关注的不是致死率,而是死亡人数。即便致死率下降,如果确诊人数激增,也会导致死亡人数出现上涨。
应关注死亡人数而非致死率
翰林大学圣心大学呼吸内科教授郑錡硕表示,“政府宣称当前新冠肺炎病毒的致死率已经降到0.3%以下,似乎已经可以进入与新冠共存的模式,但这个数字并不可靠”。他表示,“单日新增死亡人数一直保持在10人以上,如何能放心庆祝呢”,“防疫的力度放松之后,新增确诊人数不知道还会增加到多少,现在需要关注的是死亡人数,而不是致死率”。
致死率下降到流感同等水平,也不能同一视之
专家们指出,即便新冠病毒的致死率下降到和流感差不多的水平,现实中也不能像对待流感一样对待新冠病毒。郑錡硕教授说,“流感的患者人数很难精准统计,只能利用数学算式推算出一个大概结果”,“虽然推算出的致死率在0.05%~0.1%之间,但很多无症状的患者并未被纳入统计,如果把这部分人也计算在内,得出的致死率可能还要更低”。
金宇柱教授指出,降低新冠肺炎患者发展成危重症概率的手段单一,也是无法将其与流感病毒同一视之的原因。他说,“流感有疫苗可以预防,也有抗病毒药物,即使患上流感,也能轻易把患者发展成危重症和死亡的概率降低,但当前针对新冠病毒的防范措施只有疫苗”,“虽然不断有人主张可以把它当成一种流感,但我们仍需要针对新冠肺炎病毒制定单独的防疫策略”。
首尔大学医疗管理学教授金润也认为人们需要把关注点放在死亡人数而非致死率上。他表示,“在进入与新冠共存的模式前,应采取措施,避免确诊人数大幅上升,并扩充病床,保证不再有人住进医院后死亡”。但他表示,“将流感和新冠病毒比较,是因为社会上对这种病毒的认识存在夸张成分,旨在消除人们对它的恐惧”,“防疫措施给社会、经济造成的损失不比大量人确诊给社会、经济造成的损失小,需要制定一个折中方案”。
中央防疫对策本部流行病学分析组长李尚源(音)表示,“致死率代表一定数量的患者中死亡人数的比例,如果只有2个患者,哪怕仅1人死亡,致死率也高达50%,国外在关注致死率的同时,也关注代表每百万人口中患新冠死亡人数的死亡率,未来我们也需要同时关注致死率和死亡率”。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快讯!李嘉诚旗下长和突发公告 |
2 | 头上响炸雷 北京最忌讳的事就要发生 |
3 | 7-14!比中国男足还惨 8轮0胜沦为垫底 |
4 | 国防部暗示何卫东“行踪” 美情报消息引质 |
5 | 南京重磅宣布:全面取消!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