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环球大观 > 正文  

我在朝鲜留学: 商店不卖米和面,最流行中国的…

www.creaders.net | 2024-06-23 19:38:08  十点人物志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中国与朝鲜相邻,但在多数中国人眼中,朝鲜是一个充满神秘感的国家。

大众只能从新闻报道上碎片化地捕捉有关这个国度的信息:仿佛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老旧街道,贫穷的民众生活,疯狂的领袖崇拜,极度封闭的信息接收状态……

2019年,在某外国语院校修读新闻和朝鲜语双学位的20岁女孩安安,意外得到了一个去朝鲜做半年交换生的机会。

安安的大部分同学听到去朝鲜公费留学,第一反应都是“谁会想去这个国家?”

报名的人寥寥无几,但安安第一时间报了名,并成为那一年中国派到朝鲜的60名交换生中的一员。

Image

● 关于朝鲜生活的纪录片《太阳之下》

她从前就对朝鲜充满好奇,不时观看关于朝鲜的报道和视频,试图从各种媒介中窥探朝鲜的信息。表情夸张的儿童表演、无处不在的领袖崇拜……视频里呈现出的朝鲜生活时常让她感到割裂,世界上真的存在这样的地方吗?

安安的脑海中闪过新闻课堂上老师讲的“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她心想,“我一定要亲眼去看看,这是一个怎样的国度。”

以下内容根据她在朝鲜留学半年的真实经历和感受整理。

01

朝鲜初印象:

“这么穷的地方,能吃饱穿暖吗?”

广播宣布即将落地时,我透过机窗看云层之下的朝鲜。

整片光秃秃的黄土,不见植被,不见房屋。未开垦的土地上,并无其它颜色点缀其间,像是干涸的沙漠。

眼前之景比想象中更糟,我开始担心:这么穷的地方,能吃饱穿暖吗?

抵达朝鲜的第一站是入境安检。朝鲜的安检格外严格,所有行李必须在过完安检仪器后开箱检查,手机、电脑、硬盘等电子设备需要先上交海关,严禁携带关于韩国、日本、英美等国相关的资料内容。

据留朝师兄师姐们的经验,电脑可以设置文件隐藏,在硬盘里放下载的各国影视剧和书。我成功利用“文件隐藏”保留下一些日韩剧、美剧和国产剧,在后来的日和夜里重温了《甄嬛传》和《破产姐妹》。

有个朋友则比较倒霉,他存在电脑里的课程作业被海关搜了出来。那是几份PPT文件,有关韩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介绍。他因此被带到“小黑屋”,遭受异常严肃的动机盘问,最后写下保证书,承诺绝对不会传播文件内容。

Image

● 在接机大巴上拍的平壤机场,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安检后,我们拉着行李箱走出机场,看到开至面前的接机大巴,窗户没玻璃,一旁立着铁质行李架,座位是皮质并排式样。

从机场到平壤市区,田野和山村逐渐隐没,街道变得宽阔而熙攘。

春天的平壤是一个缤纷的世界,到处都是五颜六色的房子,女士们穿着彩色紧身连衣裙或小西装,男士们则穿着军装或正装,胸前都佩戴着徽章。沿途碰见很多军人列队而行,他们戴着土黄色高檐军帽,流苏挂在肩膀上,裤腿笔直。

道路两旁还有为孩子们设置的游乐场,憨态可掬的卡通造型装点牌匾。窗外的风徐徐吹进车厢,让我的心情突然变得雀跃,如同飞出车窗的调皮气球。

Image

● 白天的金日成综合广场,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在朝鲜的第一周,我与家人朋友处于失联状态。朝鲜人有自己的内网,而我们作为外国人,直到去中国使馆才用上网络。朝鲜同学带我们去国际通信局开电话卡,一张200美金,只能供外国人之间通话,打不进朝鲜人的电话。电话卡也提供开网服务,但流量按每M收费,实在太贵,公派留学生通常不舍得用。

在朝鲜,全民下载软件都要到线下的“情报交流所”(根据朝鲜语 정보교류소的直接音译,更像信息交流所),付费请这里的老板帮忙把软件下载到手机或电脑里。刚去时,我们想下载朝鲜语字典,老板在我的电脑上捯饬半天,结果软件和windows系统不兼容。

有趣的是,朝鲜当地人也会去情报交流所下载电视剧资源。那一年,情报交流所门口上贴着一张海报“今天更新《伪装者》X集-X集”。

Image

● 朝鲜电视上的《伪装者》,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中国谍战剧在朝鲜很受欢迎,《伪装者》和《潜伏》的宣传信息无处不在,是朝鲜街头巷尾热播的电视剧。

不仅是流行国内完结已久的电视剧,在朝鲜的半年,周遭的一切都仿若穿越回过去,我时常感到自己陷落进时间的缝隙,过去和现在彼此拉扯,唯独看不清未来的生活。

02

留学生在朝鲜:

无处不在的集体生活和领袖崇拜

我所前往的金日成综合大学是朝鲜的最高学府。这座学校雄伟壮观,三层的电子图书馆、体育馆、游泳馆、食堂、健身房等一应俱全。3号教学楼的一楼大厅挂着金正恩同志的画像,路过的朝鲜同学都会停下来鞠躬致意。

刚来的时候,我们这些留学生犹豫了很久,最后学着他们的样子,拘谨地鞠完躬再上楼。后来我才知道,学校没有规定学生们这样做,是朝鲜学生们自发的举动。

宿舍是二人间,独立卫浴,房间里挂着一台液晶电视。电视只有4个台,会播放唱歌表演、电视剧、国内体育赛事、天气预报等,从下午3点之后才有信号,每次都要把天线夹到窗帘上接收信号。

Image

● 安安宿舍里的电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我们上课的时间是周一到周六,只安排上午课程。我从宿舍走到教学楼需要20分钟,教室里经常停电,没有空调和电扇。4月的教室透着阴冷。到了夏天,教室则像汗蒸房,我们只能用书本扇风,却依然全天冒着热汗。

课程一般从早上8点上到11点,有时会延迟到下午1点,食堂的开饭时间跟着课程表走。每到中午12点,我饿得魂都没了。朝鲜食物也是以炒菜为主,食堂日常供应米饭和小炒菜。

可能是食材处理得不太干净,油水又大,前几个月我每周腹泻,带的三盒蒙脱石散8月份全吃完了。腹泻最严重的一次,我甚至在宿舍晕倒,被送到朝鲜的亲善医院治疗。

Image

● 平壤亲善医院的正门,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在朝鲜上学期间,留学生的课程包括讲读、会话、写作和地理。在课本上,我总能读到一些令人大跌眼镜的文字材料,比如领袖诞生的神话故事,以及批判“美帝国学生”抽烟喝酒、酒精中毒等不良行为。

我们还会被安排鉴赏朝鲜电影,其中有一部叫《少女妈妈》,讲述一位16岁的女孩在孤儿院收养了几个孩子,每天任劳任怨为他们洗衣服做饭,放弃来之不易的升学机会。还有一部讲述乡村建设的电影,主角是一个生产队的姑娘,她为了在暴雨中救下一只队里的羊,最终牺牲了。

我被这种朝鲜特色电影大大震撼。这些电影里,女主人公为了集体或他人,都牺牲掉了个人欲望甚至生命。尽管是电影,我还是很难过,“个人的欲望”是否必须是“集体”的对立面?故事的结尾,生产队为姑娘举行了葬礼,这样的结局是一种必须吗?

学校举办过歌唱大会,我们这些留学生被要求站在大礼堂的舞台上向台下4000名朝鲜同学表演节目,有齐唱、独唱、双人唱。从排练到登台,整个过程对我来说像是一场“崇拜价值”的脱敏。

Image

● 纪录片《太阳之下》

老师会在课堂上选拔并分配内容,歌词都围绕着歌颂领袖或大好河山,比如“我们称他为爸爸,我们的领袖”或者“远山的尽头,回荡着山响”。

在朝鲜的大学校园,我还观察到一个奇特的现象——全民集体劳动。

朝鲜并没有“环卫工人”这一职业,每天早上很多平壤市民自发蹲在小区的绿化带旁拔草。周六上午,金日成综合大学的学生们会来一场校园大扫除,扫地、拖地、除草,面面俱到。

Image

● 放学路上看到单位在组织拔河比赛,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在我去留学期间,恰逢中朝建交70周年,那一天万人空巷,我从未在街上见过那么多平壤市民。街头悬挂着“中朝友谊万古长青”的条幅,人人都手拿中朝两国的国旗涌向街头,五颜六色的朝鲜传统服饰看得我眼花缭乱。

Image

● 阿姨们穿着朝服去献花,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朝鲜人对中国的态度普遍比较友好。而朝鲜人对韩国的态度,却存在鲜明差异。

很多老一代朝鲜人的心里,都渴望着朝韩统一。在一门课上,一位老师恳切地对我们说:“诸位日后如果从事外交工作,请为我们半岛的统一多做贡献”。

朝鲜年轻人对韩国的态度截然不同,身边的朝鲜同宿生一提到韩国就摇头,从不主动问,也拒绝了解韩国的一切信息。

曾经有个妹妹来我们宿舍愉快地聊完天,我为了表达友好,随机从架子上拿了几张面膜送给她。只见她不动声色地把韩国面膜抽出来还给我,简短地说了一句“我不用”,然后把其它的带回去了。

03

朝鲜社会观察:交通、物价和景点

周日没课的时候,我会跟朋友坐上出租车逛一逛平壤。有时我们也会被司机拒载,司机搭载外国人,需要提前打电话跟总管站点报告。

如果跟朝鲜同学一起,我们会选择坐地铁。平壤地铁的凯旋门站是一个专门展览给外国人的景点,顶上悬挂着很多水晶吊灯,修建得格外富丽堂皇。

Image

● 干净整洁的朝鲜街道,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平壤街头的整体消费并不高,通用的货币有朝币、美元、欧元和人民币。街头随处可见卖饮料和吃食的清凉亭,2、3块人民币就可以买一个饭团或者一大袋烤栗子。朝鲜人常去的平价食堂门庭若市,1到5元可以搞定一顿饭。超市里,50元可以买到一件衣服。

不过,即使在朝鲜,家境优渥的人群开销也可以很大,我们去定制合唱穿的朝服时,老板说我们的音乐老师每月会在店里订购多套服装,每件衣服都要600元上下。

Image

● 平壤的柳京商店,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朝鲜的热门饭店,同样喜欢国内“饥饿营销”那一套。当地有一家苍光院炸鸡腿特别出名,中午11点开始营业,鸡腿12点前就卖完了。我们去了三四次都空手而归,后来在营业前就蹲守排队,才终于吃上了网红鸡腿。

我还喜欢去“日出食堂”,二楼的装修特别文艺范,有华丽的钢琴、柔软的沙发和精致的浮雕,供应甜蜜的巧克力蛋糕和椰子牛奶。有一家叫“玉流馆”的冷面店有“天下一绝”的名号,门口排队的人特别多,但外国人去会被直接带到另一个包间,花费跟本地人不同。

Image

● 植物园门口的门票价格表,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物价上的区别对待,在朝鲜很多的景点和饭店都普遍存在。我们去大同江上划船时,就曾发现当地人只需支付5000朝币,外国人的花费却是6欧元,两者相差12倍。

我们还去逛过朝鲜第一百货商场,商场有三层,涵盖食品、日用品、衣服、乐器等各种商品,商场转角处还会卖那种转盘拨号的老式电话机。商场三楼有一位摆摊大哥,在卖一种叫做“聪明水”的药。大哥看我是外国留学生,赶紧凑过来推销:“喝了这个水,会变得特别聪明,考试成绩能有大幅度提升”。

朝鲜的商店和市场,是买不到米面的,因为粮食按照人头直接分配下去。留学生的米面会直接统一发放给食堂。有的朝鲜同学会要求留学生帮他们在国内的购物网站买东西。

有一次,朝鲜老师向我展示我生病期间的缺勤记录,转而又说自己最近皮肤不好,暗示我给她送化妆品。自费生朋友对我说,可以对当地人态度强硬一点,因为他们“欺软怕硬”。

Image

● 图片中间是朝鲜第一百货商场,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在朝半年,我很喜欢出门遛弯,渐渐熟悉了出门没有地图导航,全靠经验和问路的“探险”,因为手机上网不方便,也逐渐变成了只能拍照的“废铁”。

但在朝鲜出游期间,我时常有种“货不对板”的落差感。我们参观过当地几座名山和瀑布,老师在临行前把它们描述得巍峨壮丽,去之后发现挺荒芜的,有点像小山沟和小水沟。

学校组织过我们去南浦的海边玩,大巴车以每小时40公里的速度晃晃荡荡地开上高速,路修得很不平整,起起伏伏地像在坐过山车。大巴中途抛锚了两次,后视镜都被颠掉了。

不过我很喜欢学校组织我们去各个地方参观,看万景台故居、爬妙香山、在海边烤肉,站在板门店的阁楼眺望,甚至能看到对面的韩国国旗。我想到关于朝鲜的那些影视剧《爱的迫降》《隐秘而伟大》……曾经只出现在影视、书本上的内容,在眼前突然变得生动起来。

04

离开朝鲜4年,不愿简单评价好与坏

这些年,我偶尔会想起刚去朝鲜的第一天,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师带着我们做“破冰活动”,他问眼前的留学生们:

“你们眼中的朝鲜是怎样的?”

我们客气地给出了很多正面的形容词,“开心”、“幸福”、“有趣”......最后这位老师说道:“朝鲜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大家可以在未来好好感受。到底是不是很幸福,你们也可以自己来体会。”

Image

● 纪录片《太阳之下》

去朝鲜前,我曾对朝鲜人的生活和观念感到不解,在国内的社交媒体上,经常会刷到画着浓妆的朝鲜少女,神情夸张、动作丰富地朗诵或歌唱表达对这个国家的情感。我觉得她们的表演过于怪异。但直到走入朝鲜的课堂,我发现老师们就是这么教的,这也只是朝鲜人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无关对错。

每逢领导人祭日,我还会在路上看到民众自发地拿着花束,到附近的领袖铜像下献花。很多人边走边哭,哭得特别伤心。我往往震惊又害怕,但在这样的真切悲恸面前,他们跨越了媒体对朝鲜人的刻板印象,变得立体起来,而我也从中窥见了朝鲜人的真实情感。

有时我觉得朝鲜人的生活没什么不好。大家一起上学,一起毕业,一起走上工作岗位,接收内网统一发布的信息,不会因为信息过载而焦虑。

在和朝鲜同学聊天时,我发现他们大多对就业有着清晰稳定的规划。一个女孩说她想当老师,所以现在就要好好读书,拿到好成绩,未来被分配到教师岗位上才能胜任工作。还有一个男生说他想当军人,正在努力朝着目标迈进。

Image

● 大同江风光,坐在江边的朝鲜青年

但在朝鲜生活的后期,集体生活过度地挤占地了个人生活,又让我感到茫然和迷失。人们的生活像夹心饼干那样,被紧密地压实在一起。

我的身体出现了生理性压抑。我总是感到头晕,躺在床板上,感觉头顶的天花板在不停转动。走在平壤的街道,我好像置身其中,又觉得自己孤身一人。学校托升起我的社交圈与生活圈,我听着耳机里的流行音乐,常常觉得整个世界只剩下自己。

另一方面,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脆弱易散,尤其是留学生和本地学生间。我的一个朋友和朝鲜同宿生关系很好,她们经常一起写作业、互相改作文。

有一天,这个同宿生专程找到我朋友,跟她说了一句“很高兴认识你”,之后就突然消失了。朋友很伤心,问遍朝鲜的老师和同学,得到的统一回复都是对方生病了。她们没有联系方式,甚至来不及告别。

2019年10月,我们这批交换生离开了朝鲜,我回到原本的学校上学。生活重新上了“发条”,上课、写作业、找实习,穿梭在都市的人海与车河里。我有时感到恍惚,国内的大城市怎么会有这么多人?过去半年在平壤街头,一到晚上八点钟,几乎看不见灯火。

Image

● 安安在宿舍天台看到的风光

回国后,在朝鲜的日子就像做了一场梦,有种不真实感。我偶尔会想起那些在朝鲜认识的老师和同学,有位教讲读的老师长得特别帅气,知道中国的“李阳英语”,会在我们的催促下分享自己的恋爱故事。

班级组织海边出游时,朝鲜同学也会给我拍照,记录下那个非常美好的时刻。

Image

● 离开朝鲜前,我和另一位同学给老师送的扇子

但直到现在,如果有人问我:“你觉得朝鲜是个怎样的国家?”

我依然无法给出答案。

我的脑袋中会浮现一个画面,在朝鲜期间,同学们集体去南浦海边。那是我见过最简陋的景点,整片海滩没有任何被开发的痕迹,甚至显得有些脏乱。

湛蓝的海水铺展在眼前,海风掀起白色的浪花。抬眼望去,海天相接,风从远处吹来,轻拍在脸颊上。我仿佛进入了一个无边无际的宇宙,而我正站立着的那片海滩,像是地球上一个被人类遗忘的岛屿。

   0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照片疯传 一尊还被蒙在鼓里
2 接连两件大事 枪口瞄准中南海
3 中国已超越美国 成为新世界科技超级大国
4 中国态度转变了 美国闪开了 不敢动
5 这说明习近平已失去民心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照片疯传 一尊还被蒙在鼓里
2 新冠溯源最新进展:福奇涉有意隐瞒真相
3 三中全会大黑马 是他不是彭丽媛 ?
4 接连两件大事 枪口瞄准中南海
5 刚上飞机就睡 乘客2小时后醒来急看窗外 傻
6 女主人出嫁 6岁狗狗徒步10公里来探望
7 中国已超越美国 成为新世界科技超级大国
8 习近平头痛不已 中国可能是最大的输家
9 习总下令救市 却等来了...
10 中国态度转变了 美国闪开了 不敢动
热门专题
1
三中全会
6
美国大选
11
李尚福出事
2
以哈战争
7
中共两会
12
秦刚失踪
3
中美冷战
8
台湾大选
13
火箭军悬案
4
万维专栏
9
李克强猝逝
14
台海风云
5
乌克兰战争
10
中国爆雷
15
战狼外交
一周博客排行 更多>>
1 父亲往事:中南海诊所女医生 马黑
2 冬天的童话一捷克篇(二)遭遇 野狼巴克
3 高瞻:揭穿马英九的“黑”历史 万维网友来
4 扬言美设局引诱攻台?老习心里 胡亥
5 扫黄是一种最不道德的驭民手段 特有理
6 2026年双十节,PLA侵略台湾战 巴黎老高
7 习近平为自己铺的台阶,真是绝 suoliweng
8 2024年回国杂记(五) 玉米穗
9 书法展 Winston Sm
10 此主席告诉彼主席:美国诱战不 随意生活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更多>>
1 2026年双十节,PLA侵略台湾战 巴黎老高
2 拜登,应该尽快体面退选,让民 启泰
3 一篇热传匿名文 体育老师
4 墙内热传快讯:拜登驾崩 体育老师
5 父亲往事:中南海诊所女医生 马黑
6 适合夏天的成都美食:担担面, 幸福剧团
7 绿皮火车的回忆(之八)西安惊 水星98
8 习近平为自己铺的台阶,真是绝 suoliweng
9 太太的客厅 -- 林徽因的社交圈 弓长贝占郎
10 此主席告诉彼主席:美国诱战不 随意生活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