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环球大观 > 正文  

登虎穴寺,品农家饭...造访神秘佛国不丹

www.creaders.net | 2025-05-02 09:59:26  黎瑾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车辆穿过村庄,驶上盘山小路。冰川融雪汇成的河流将喜马拉雅南麓切割成一道道深谷,城市坐落在谷间,而酒店总喜欢建在高处——笼罩着繁密松林,俯瞰着淙淙溪流,远离尘嚣。

争夺现实版“香格里拉”的地方很多,不丹也许是呼声最高的那一个。冠以太多以“重启人生”“世外桃源”“极乐净土”等等相关的名头之后,不丹或是主动、或是不由自主地在一切方面满足世人对一个秘境的想象。包括道路——幻想中通往隐秘之境的路有多艰难,这条去Como Uma酒店的盘山路就有多破烂坑洼。

在不断被颠飞起来望见远处伫立的帕罗宗的瞬间,我脱口而出:“梁朝伟和刘嘉玲结婚时也要沿着这条路上山,婚姻之路果然是充满坎坷。”同伴们纷纷作恍然大悟状附和,直到向导诺布笑着说:“他们结婚的时候,酒店把路修平了。”

“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对不同的来访者,也有两幅面孔呢。

“婚姻之路”

如果不是因为梁朝伟和刘嘉玲大张旗鼓的婚礼,可能很多人从没注意过这个与我们隔着道喜马拉雅山脉的小国。

婚礼于2008年在不丹西部的城市帕罗的Como Uma酒店举行,那张被小喇嘛簇拥的知名婚纱照则拍摄于帕罗宗。帕罗有不丹唯一的国际机场,每一架飞机降落时,都能望见这座17世纪的古老宗堡,以及在它之上的圆形瞭望塔、如今的不丹国家博物馆。

登虎穴寺,品农家饭...造访神秘佛国不丹

帕罗山谷,不丹的城市大多坐落在一条条山谷中

登虎穴寺,品农家饭...造访神秘佛国不丹

从机场望见帕罗宗与不丹国家博物馆

诺布还记得婚礼时的盛景,彼时年轻的他是婚宴厨师团队中的一员,就是从那时起,他意识到高山另一侧的邻国有着广阔的市场。多年后,诺布毅然决然地告别厨师身份——尽管他已经做到为王室烹饪的职位,来到中国,辗转台湾和上海学会了摄影和普通话,成为了不丹的一名中文向导。

同样在2008年,不丹第四任国王吉格梅·辛格·旺楚克——提出“国民幸福指数”的那一位,以精神的快乐而非物质的多寡,来衡量本国的发展——宣布退位,把王位传给儿子,同时推动不丹举行了首次全民选举,从此不丹成为议会制的民主国家。

“王后不喜欢吃鱼,她喜欢牛排,因为她以前在英国读书。”王室的八卦永远引人猎奇,从飞抵帕罗那天起,同伴们七嘴八舌地天天都有新提问。诺布应对这类话题驾轻就熟,带着我们从一群小喇嘛身边走上帕罗宗的楼梯,几句就把主题引到他熟悉的烹饪领域。

登虎穴寺,品农家饭...造访神秘佛国不丹

帕罗宗,梁朝伟、刘嘉玲的婚纱照即拍摄于这处阶梯

和明星的婚礼一样,2011年不丹国王的大婚也在中国媒体上刷了屏。我还记得当时的新闻标题:“亚洲最英俊的国王”“世界最年轻的王后”“青梅竹马的爱情故事”……31岁的不丹第五任国王吉格梅·凯萨尔·纳姆耶尔·旺楚克迎娶了21岁的王后吉增·佩玛,两人身着传统服饰Gho和Kira举行了庄重的仪式,国王在婚礼上当众亲吻了王后。在因为信仰而保守的藏传佛教王国,国王的作风显得十分大胆、洋气,公之于众的甜蜜与浪漫,很快受到了不丹年轻人的欢迎。

在这之前,不丹王室的婚姻是不那么符合现代价值观的。一夫一妻制于1980年才在不丹确立,第四任国王刚在前一年同时娶了四位姐妹为妻。但这场婚姻在不丹深具意义。

登虎穴寺,品农家饭...造访神秘佛国不丹

四姐妹中的老四,我们在酒店餐厅与这位王太后相遇

17世纪,夏宗·阿旺朗杰统一不丹,他被视作不丹国父。夏宗将国家的治理一分为二,宗教和精神方面由他处理,政治和行政事务则由选拔任命的世俗统治者负责。许多宏伟的宗堡便建于夏宗统治时期,至今仍兼具宗教与行政设施功能,政府与僧人都在内办公,前者负责生活问题,后者解决精神困境。

佛教信奉来世今生,夏宗逝世后有三种转世,分别代表心灵、言辞和肉体。1907年,旺楚克家族结束神权统治、建立世袭君主制。随后不久,夏宗三个转世中的两个落在四姐妹的家族,引发了一场充斥着牺牲与谜团的政治角力。数十年后,第四任国王与四姐妹的联姻打破了不同势力间的隔阂,夏宗转世的血脉流淌在了不丹王室的后裔身体中,与宗教的结合使王室树立起了更令国民信服的形象。

登虎穴寺,品农家饭...造访神秘佛国不丹

酒店也会请僧人为旅客送别与祈福

相较之下,不丹对第五任国王婚姻的叙述则更贴近现代童话。王后出身于与王室关系密切的望族,却仍被宣传为平民。她在伦敦摄政学院接受大学教育,与同样有留学经历的国王自儿时就相识。两个年轻人的成长经历和喜好都不是刻板印象中的封闭与封建,他们的婚姻使现在的王室呈现出思想开放、推进国家变革的积极形象。

我的同伴则相信梁朝伟和刘嘉玲的婚礼也是不丹的一种营销。两位国际明星身着王室服饰,还进入王宫内拍了结婚照,显然是得到了特别优待。也许不丹想藉此将自身推入更广阔的视野与市场中,至少它在中国旅游业的市场上取得了一定成功。自2008年后,进入不丹的旅行者从寻找东方香格里拉的欧美人为主,逐渐转向越来越多好奇的中国游客。

朝圣之路

但是,我们在不丹之行的最末来到帕罗,并不是为了感慨他人的婚姻,而是为了攀登虎穴寺。

登虎穴寺,品农家饭...造访神秘佛国不丹

绝壁上的虎穴寺

抛开那些热门话题——国民幸福指数、王室、明星婚礼——虎穴寺才是不丹真正的代表。悬崖高耸、壁立千仞,虎穴寺嵌在绝壁之上,金顶在云雾中熠熠生辉,地势之险、寺庙之美构成了出尘脱俗的神圣感。虎穴寺的照片出现在每一条跟不丹相关的新闻里,仿佛没有它的形象,便无法让人感知到这个隐藏在雪峰浓云之下的佛教王国。

登上虎穴寺需要经过900米的爬升,从海拔2200米的帕罗河谷登上3120米高的悬崖。早上7点我们就从酒店再次颠簸着出发,去往虎穴寺的山脚下。清晨下了会雨,空气里湿漉漉的,诺布预约的马匹已经在等待。司机森吉带着两个同伴徒步先行,我和另外几个体力不济的同伴则翻上马背,跟着马夫走入了潮湿的松林。

登虎穴寺,品农家饭...造访神秘佛国不丹

山脚等待载客的马匹

公元8世纪,莲花生大士到访不丹中部,带来了藏传佛教。不丹的历史记载往往与佛教传说混杂,但天马行空的故事里又常常蕴藏着现实意义。传说莲师第二次造访不丹时,化身为忿怒金刚,骑着一只雌虎飞临帕罗的虎穴,在洞中修行,并降服妖魔,将其感化为佛教护法神灵。莲师的到来被公认为佛教真正传入不丹的开始,他的塑像出现在不丹几乎每座寺庙中。1692年,虎穴寺在莲师修行的洞穴建立。

上山的路只有一条。这座寺庙是如此神圣——“不丹最神圣的寺庙,登一次虎穴寺约等于做一年的功德”,诺布解释道——不丹人只会步行登山,以表达最大的朝圣诚意。踏着满地柔软的松针穿出松林,马匹与人同行,踩着碎石块和虬结的树根,在马夫的吆喝声中,沿着因为微雨而略有些泥泞的小径,向上走去。

登虎穴寺,品农家饭...造访神秘佛国不丹

马匹与人同行,沿着小径登山

小径狭窄崎岖,我伏在马背上,以配合马匹在陡坡上越爬越高。两旁松林挂的经幡愈加密集,大约1小时后,我们抵达山腰的一处缓坡,这是马能到的最高点了,之后每个人都必须靠自己的双脚登山。既是因为再往上的山势太陡不适合马行,也是因为虎穴寺的神圣性。

我站在山坡上远眺四周,蓝松密集,笔挺的枝干如箭头般指向云遮雾绕的青空,低处的山谷里点缀着帕罗乡村的藏式建筑;风吹动经幡,露出前方耸峙的山峦,墨黑色的悬崖陡峭、庞大,插在天地之间,绝壁高处的雾气散开,现出虎穴寺的真容。

登虎穴寺,品农家饭...造访神秘佛国不丹

从半山远眺悬崖上的虎穴寺 

它看上去是如此险要、如此遥不可及,令人心生怯意,也生敬意。我似乎是在望见巍峨岩壁上小小的寺庙的那一刻,才真的下定决心要登上去看一看。在半山的咖啡厅喝了杯不丹本地产的咖啡补充体力后,我们便跟着诺布和森吉继续攀登。

从山脚开始徒步的其他人此时赶了上来,陌生的旅行者在同一条小径彼此鼓劲。几个印度人与我们同行了一段。虎穴寺不仅是不丹的佛教圣地,亦是全世界最神圣的佛寺之一,何况印度人才是不丹最大的游客群体——他们不需要缴纳其他国际游客那么高昂的可持续发展税(200美元/天)。一个杵着登山杖、气喘吁吁的女生与我们攀谈,聊到她在中国西北的旅行时喜笑颜开。在朝圣之路上与印度人讨论陕西的biangbiang面,似乎让我们的攀登都变得轻松了些。

登虎穴寺,品农家饭...造访神秘佛国不丹

森吉在登山路上回头招呼我们 

在漫无边际的谈话与急促的喘气声中,我们经过有修行者长眠的山洞、在路边休憩的僧侣、不丹人下意识顺时针绕行的佛塔,终于抵达了那个眺望虎穴寺的经典角度。纵然看过一百次虎穴寺的标准照,当松林的遮掩与云雾的缭绕尽皆散去,整座寺庙伫立于眼前时,每个人都不禁“哇”地叫出声来。

群山莽莽苍苍,松林连峰接岭,山谷深不见底。虎穴寺紧密地贴在崖壁那么窄、那么高的岩石上,殿堂依山势而高低错落,金顶庄严肃穆。900米的落差让佛寺完全地远离俗世,即便不考虑宗教因素,这也是一处壮观的建筑奇迹。

登虎穴寺,品农家饭...造访神秘佛国不丹

虎穴寺的经典取景角度

虎穴寺之路

人类在感慨佛寺建筑的神奇,狗在一旁的山石上沉睡。这甚至令我们感到了一阵嫉妒,它可真是会挑地方,如果梦中可以修行,它的功德肯定很深。

登虎穴寺,品农家饭...造访神秘佛国不丹

狗在岩石上沉睡,它的身后是一整个帕罗山谷

诺布的鼓劲打破了我的胡思路想,再经过最后一段最陡的阶梯,路过一处飞流而下的白瀑,我们抵达了寺门。在不丹旅行,寺庙和宗堡(宗堡里也有寺庙)是最常见的景点,但其他寺庙都没有虎穴寺这么严格的要求:所有的电子设备必须留在寺外,内部每一处殿堂和山洞都必须脱鞋进入。

正如见到虎穴寺的第一眼所能预料的,寺庙内部的空间极为低矮、憋仄,佛殿与洞穴相接,空气里萦绕着酥油灯的气息,宛如中世纪的氛围。在暗淡的光线中,我们看见满墙精美的唐卡绘制出佛国的神山圣境,被日积月累的酥油熏得发黑的漫天神佛带来强烈的出世之感。

辗转于洞穴之间时,我们经过了一块巨大的黑石,诺布说其内有“伏藏”——莲师将自己的教诲和智慧封存起来,待后世有缘的伏藏师来发现。尽管莲师为宁玛派祖师,藏传佛教四大派(宁玛派、噶举派、萨迦派、格鲁派)的信仰皆以塑像形式呈现在虎穴寺中。藏地的寺庙通常派别分明,但诺布告诉我们,在以噶举派为主的不丹,人们也接纳其他教派。不丹的宗教氛围和社会氛围同样平和。“都是佛教嘛,”诺布的声音低沉、柔和,双手合十向每座佛像行礼。一走进寺庙,他就变回了儿时愿望是出家为僧的虔诚佛教徒。

登虎穴寺,品农家饭...造访神秘佛国不丹

虎穴寺的僧侣

佛堂里还有一座来自不丹古都普那卡的莲师塑像——传说与历史再次混淆:据传这座佛像曾开口说话,称自己不属于普那卡,而应到虎穴寺;在1998年虎穴寺遭遇火灾时,许多珍贵的唐卡、雕像、文物被毁,但这尊塑像却完好无损。

最后,诺布带我们走进了莲师修行的洞穴。在闪烁的酥油灯与宁静的氛围中,化身忿怒金刚、身骑猛虎的莲花生大士塑像气派高耸,灯火映照中栩栩如生,令人顿生敬畏。诺布拿出我们在首都廷布亲手做的擦擦(一种泥制小佛像)请僧侣开光。德高望重的老喇嘛念着经,给每个人系上金刚结,祈愿我们旅途顺利。哪怕质疑一切宗教如我,此刻也无法拒绝僧人温和的笑意。

登虎穴寺,品农家饭...造访神秘佛国不丹

虎穴寺前的山洞里有许多朝圣者供奉的擦擦

走出虎穴寺时,雨大了起来,扑簌簌落在松林中。我们匆匆将擦擦供奉在寺前的山洞里,待诺布和森吉行礼之后,便顺着山岩雕凿的台阶返程下行。

大雨来得快,也收得急促。下到观景平台时,雨势已经几乎停歇。我从微雨中望去,茫茫雾气从远山漂来,模糊了天空与森林的界限。云雾越飘越近,如轻纱缓缓地拂过山谷,随后整个遮住了虎穴寺。我的眼前只白茫茫一片,什么都不可见了。没有人说话,也没有人心急, 在不丹好像人人都会变得很有耐心。直到云雾再缓缓地飘走,古老的寺庙从朦胧逐渐变得清晰。云开雾散,虎穴寺在烟云之上显得异常美丽。

登虎穴寺,品农家饭...造访神秘佛国不丹

云遮雾绕的虎穴寺

我突然想起了20世纪初美国探险家洛克初见木里时的惊讶,他称其为“群山之中不可思议的神秘仙境”。洛克的一系列文章启发了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写作《消失的地平线》一书,虚构的东方秘境香格里拉由此诞生。洛克的形容用在此刻的虎穴寺也恰如其分,眼前惊人的美景让我决定在现实版“香格里拉”的竞争中给不丹投上一票。

农家之路

雨后的空气清新怡人,山林里充足的氧气也令我们愉悦。与对现代化的审慎态度相对应的,是不丹对环境的极度重视,森林覆盖率一直在全世界数一数二,年年植树亦是每个不丹人的义务。现任国王的长子出生时没有举办宴席典礼,而是在全国种了108000棵树来庆祝。

登虎穴寺,品农家饭...造访神秘佛国不丹

登虎穴寺,品农家饭...造访神秘佛国不丹

松林里的山路

走出松林,我们彻底告别虎穴寺,去往山脚的一户农家吃午餐。这是座典型的藏式民居,主屋在二楼,要沿着又窄又陡的梯子爬上去。屋子里铺着地毯,大家席地而坐。和我们之前去的其他不丹人家一样,进门处有佛龛,屋墙上挂着国王的照片。佛教与王室,始终是不丹人生活中最重要的指引。

饭菜早已准备好,穿着Kira的女主人带着淳朴的笑意将食物接连端上来。每道菜都盛在木碗里,这是藏地传统的饮食器具。粉丝炖干牛肉,汤鲜味美、颇有嚼劲;晾晒后的猪肉干,脂肪薄亮得近似透明,咬一口油脂溢满唇齿,满是香气;还有一罐糟辣椒,配着红米饭吃,又香又辣又下饭。当然每餐必不可少的是不丹最有名的国菜:芝士辣椒,鲜红的辣椒带着诱人的色泽,舌尖上一些芝士的轻甜与浓郁的奶味缓解了辣度带来的刺激,碰撞出奇妙的口感。连不吃辣的同伴,也忍不住一再尝试。

登虎穴寺,品农家饭...造访神秘佛国不丹

帕罗山谷的农家饭

登虎穴寺,品农家饭...造访神秘佛国不丹

芝士辣椒,不丹的国菜

不丹至今仍有一半以上的国民居住在乡村,维持着传统的农牧业生产。喜马拉雅南麓流水淙淙的河谷,因为严格限制工业,反而为农牧业保留了纯净的环境。由此,摆在我们面前的烹饪虽然简单、朴素,却有着食材天然的好口感。和之前每一次在不丹吃到美味的本地食物时一样,我们又问出了重复的问题,像是:“既然盛产这种水果,为什么不建个工厂规模化生产果汁?”

诺布的回答一如既往:“工厂可能会破坏环境,而丰富的自然环境是许多产业、尤其旅游业的基础,我们要评估两者的得失。”然后是一段关于国王对于不丹发展路径的解释——不丹的改革皆由王室推进,而民众总是信任国王的。这个在世界地图上都有点难寻的小国,现代化的进程尤为缓慢。2008年的民主改革,亦由王室谋划多年。

登虎穴寺,品农家饭...造访神秘佛国不丹

向导诺布

缓慢或许是为了将变革限制在可控的范围,不至使这个佛教王国陷入传统与现代的强烈冲击带来的失序中。但变革一直在发生,帕罗城里的汽车保有量在飞速上涨,从虎穴寺下山的路上我们遇到了一个刚去成都学过汉语的不丹向导,山脚的农家成为了不丹着力推进的高端旅游业的一环……

有时候,保护传统文化与变革是一体的。譬如为纪念莲师而跳面具舞,吸引了许多民俗爱好者在节庆期间探索不丹;17世纪夏宗制定的服饰Gho和Kira仍是当地人的日常着装,旅行者也将独特的服饰体验纳入行程,同时,传统服饰的保留和流行还挽救了不丹的纺织业。

登虎穴寺,品农家饭...造访神秘佛国不丹

售卖Gho和Kira的服饰店

可世界上没有真的“世外桃源”,全球化的冲击同样明显。年轻人被鼓励学习英语、进入大学,诺布还曾前往印度学习商科。但不丹经济不发达、产业有限,许多方面还被关系微妙的邻国印度掣肘,年轻人怀着对现代生活的向往涌入西部的城市,就业岗位却极为有限。安缦、Como Uma一类的国际连锁酒店已经是不少人能找到的最好工作去处,或者只能去印度打工。

诺布和森吉都来自不发达的东部,他们是被全球化和现代化浪潮推动着成长的一代,亲身走在不丹选择的发展道路上。他们看见也体会过这些焦虑,与我们聊到时十分坦率。但也许是佛教的信仰、也许是不丹的温和氛围浸染,他们的神情和语气都很平和。诺布常常谈到他在疫情期间失业时,每个月都收到国王派发的补助金,让他得以边做志愿者,边等待中国游客重回不丹;现在,他也带我们去刚搬到首都廷布的东部人家里做手工,去古都普那卡开民宿的人家做饭,去帕罗山谷的农民家里泡热石浴,帮衬这些想要寻求更好生活的普通人。

登虎穴寺,品农家饭...造访神秘佛国不丹

登虎穴寺,品农家饭...造访神秘佛国不丹

廷布安缦,诺布曾经工作的地方

前一天傍晚我们沿着坑坑洼洼的道路到了山上的酒店,换上本地服饰,去跟诺布和森吉学习不丹传统的射箭。那时暮色已沉,天空正从橙红过度到绯紫,站在松树下的我甚至看不清前方的标靶。诺布帮我套上他爸爸做的护指,森吉帮我搭好箭矢,我望着模糊的远方拉弓、放箭,诺布高兴地大喊:“中了!”

注视着不丹的许多条道路,我大概有着同样的感觉。

登虎穴寺,品农家饭...造访神秘佛国不丹

示范射箭的森吉

   0


热门专题
1
中美冷战
6
AI
11
苗华被抓
2
川普
7
中共两会
12
美国大选
3
俄乌战争
8
大S
13
以哈战争
4
万维专栏
9
洛杉矶大火
14
巴黎奥运
5
何卫东
10
叙利亚
15
三中全会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