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高度依赖美国 GPS(全球定位系统)的当下,若美国决定关闭该系统,将对全球军事、经济及民生领域造成严重影响。然而,中国与俄罗斯因拥有自主的卫星导航系统,能在此情境下维持相对的战略自主性。
GPS 自 20 世纪 70 年代由美国开发以来,已成为全球导航、通信、金融交易等多个领域的基础设施。在军事方面,GPS 为导弹制导、无人机导航、部队协同等提供精确定位。若 GPS 信号中断,依赖该系统的国家将面临导弹失准、通信中断等问题,严重削弱其军事能力。
美国军方曾考虑在战争期间关闭或限制 GPS 讯号,以防止伊拉克军队利用该系统进行精确打击。然而,完全关闭 GPS 可能对全球商业和盟军造成广泛影响,因此美国选择了更具针对性的措施。
在 1991 年海湾战争期间,美国曾暂时关闭 SA 功能,以提高民用 GPS 接收器的精度,协助部队导航。然而,在 2000 年,时任总统比尔·克林顿下令永久关闭 SA 功能,使全球用户都能享受更高精度的 GPS 服务。中国的北斗导航系统和俄罗斯的 GLONASS 系统,分别于 2000 年和 1976 年开始建设,现已覆盖全球。这两套系统在军事和民用领域均有广泛应用,能在 GPS 信号中断的情况下,继续提供稳定的导航服务。特别是在亚太地区,北斗系统的定位精度甚至超越 GPS,成为中国军事行动的重要支撑。
欧盟的伽利略系统虽已投入使用,但在军事应用方面仍存在技术限制。其他国家如印度、日本等,亦在积极发展自主或区域性导航系统,以降低对 GPS 的依赖。
在当前地缘政治紧张的背景下,导航系统的自主性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中国与俄罗斯通过发展自主导航系统,提升了在国际舞台上的战略地位。其他国家亦应加强对导航系统的投入,以确保在关键时刻能维持自身的军事与经济运作。

GPS 是现代战争的眼睛,也是美国提供的“公共财” 图:翻摄自 Freep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