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文化和血缘上的亲近,并不能自动转化为统一的国族认同。语言和宗教的共通,也不意味着必须生活在同一个国家中。决定国家认同的,不是“出身”,而是“选择”。
在2025年6月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俄罗斯总统普京再次重申:“俄罗斯和乌克兰本质上是一个民族。”从历史文化渊源来看,这种说法并非空穴来风,但其政治意涵却颇具争议。在俄语中,描述“民族”的词汇有多种区分,例如指血缘文化共同体的族群(类似英文的ethnic group),以及强调国家认同的国族(nation)。普京所使用的术语则是介于两者之间,既可指族群,也可泛指国家和人民。
乌克兰与俄罗斯同为信仰东正教的东斯拉夫人,历史上同属“基辅罗斯”的疆域。“基辅”一词,是后代史家加于“罗斯”之上的地理标注,当时各地公国皆自称为“罗斯”。
15世纪末,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自称“全罗斯的统治者”;伊凡四世登基为沙皇,国号定为“Россия”(Rossiya),即“罗斯”在东正教语境下的称谓。俄罗斯国家认同的形成,自始就建立在“继承基辅罗斯”的叙事上。
然而,乌克兰人并不接受这一说法。乌克兰虽承认自身为东斯拉夫人,信仰东正教,但坚持自己才是“基辅罗斯”的正统继承者,是与俄罗斯并列的独立民族国家。对他们而言,国家认同不是血缘与文化的延伸,而是自主政治选择的体现。
这恰恰是问题的关键:当俄罗斯说“我们是一个民族”时,它强调的是文化与血缘;当乌克兰说“我们是独立民族”时,说的是现代国家与公民认同。
在中文语境中,nation与ethnic group都被译为“民族”,这造成了族群与国族概念的混淆。事实上,自从17世纪《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确立主权国家体系以来,民族国家成了国际秩序的基本单位,一个血缘、语言、文化相近的族群,完全可以形成两个不同的国家。
德国与奥地利的关系就是典型例证。德奥两国完全同文同种:共同语言(德语)、共同宗教(天主教)、共同历史(神圣罗马帝国)。19世纪,德意志的统一成为欧洲政坛焦点。当时有两种方案:“大德意志”的主张纳入奥地利;“小德意志”由普鲁士主导,不含奥地利。最终,“小德意志”胜出。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奥地利被排除在外。这一排除,除了是普奥之间的权力博弈,也是当时欧洲列强之间的妥协。
1938年,纳粹德国以“我们是一个民族”为由吞并奥地利,成为血缘民族主义干预主权国家的典型先例,某种程度上也是普京言论的历史回声。二战后,奥地利重新独立,极力建构与德国有别的国家认同:强调中立地位,和帝国遗产的多元性,切割与纳粹的历史联系。今日的奥地利人,虽与德国人语言文化几乎一致,却普遍认同“奥地利人”的国家身份。
类似情形也存在于新加坡与马来西亚之间,两地多数人口同为华人或马来人,却拥有各自独立的国家认同、政治制度与历史记忆。
乌克兰人并不接受普京的说法。 (路透社)
文化和血缘上的亲近,并不能自动转化为统一的国族认同。语言和宗教的共通,也不意味着必须生活在同一个国家中。决定国家认同的,不是“出身”,而是“选择”。问题的关键是:乌克兰人是否有权决定“我们是谁”,并选择属于自己的国家?这不仅关乎乌克兰的未来,也关乎我们如何理解“民族”与“国家”在当今世界的真正关系。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刚刚,突传利好!美国、欧盟,大消息 |
2 | 结束“一尊” 还得是温家宝这个“狠角色” |
3 | 北京高材生惨遭4男性侵 复仇连屠6人 |
4 | 汪洋接总书记 张又侠不答应 |
5 | 女大学生自焚惊悚画面曝光 系主任逼她上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
1 | MAGA主旋律.对等关税很正常.美 | 木秀于林 |
2 | 美国250周年,这一点证明不是 | 阿妞不牛 |
3 | 马斯克是野心家阴谋家? | 蛇形刁手 |
4 | 同志—称谓残简 | 阿妞不牛 |
5 | 包子学歇业公告 | 阿妞不牛 |
6 | Wow,今天MRNA疫苗股一枝独秀 | 体育老师 |
7 | 俄乌战争:阿川第三张牛皮又吹 | 随意生活 |
8 | 汪洋接总书记 张又侠不答应 | 胡亥 |
9 | 张大帅治国与党指挥枪 | 文庙 |
10 | 当年举报毕福剑的张清遭天谴 | 体育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