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丹麦在一周内2度遭遇大规模无人机侵扰事件,局势急剧升级。继首都哥本哈根机场日前被迫关闭后,丹麦北部及南部的至少4座机场和一处重要空军基地,在24日深夜同步遭到不明无人机侵扰,导致部分机场营运停摆。
丹麦政府高层紧急召开新闻发布会,将此系列事件定调为一次精心策划的“混合攻击”,旨在制造恐惧与分裂。国防大臣更直指其为“系统性行动”,并已向北约(NATO)通报情况,考虑启动北约第四条款,此举在丹麦历史上将是前所未有的。
多点同步侵扰:一场精心策划的夜间行动
根据丹麦警方的通报,最新一波的无人机侵扰事件发生在深夜。位于北日德兰地区的丹麦第二大机场——奥尔堡(Aalborg)机场,于当地时间9月24日晚间21时44分首次接获通报,指有多架不明无人机出现在机场空域。为确保安全,机场立即停止所有航班起降,至少3架原定降落的班机被迫转降至其他机场。由于奥尔堡机场同时也是军民合用机场,丹麦国防军的运作也因此受到影响。
丹麦国家警察(Rigspolitiet)在午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证实,奥尔堡上空的无人机活动与几天前瘫痪哥本哈根机场的事件模式极为相似,并明确排除了这是普通民众操作私人无人机的可能性。警方表示,奥尔堡机场上空最后一次确认到无人机活动是在凌晨00时54分,之后机场才逐步恢复正常运作。至于埃斯比约和森讷堡机场,由于事发时段并无航班起降计划,因此未实施关闭。
除了上述4个地点,比隆(Billund)机场也因收到非法无人机活动的报告而短暂关闭了空域,但后续未能证实有确切的无人机活动。此外,位于波罗的海的博恩霍尔姆岛(Bornholm)机场附近也传出有民众目击到闪烁的灯光,但警方到场后未能确认其性质。
北日德兰地区警察首长杰斯珀·博伊加德·马德森(Jesper Bojgaard Madsen)在一份声明中指出,这些无人机在广阔的空域中飞行了一至两个小时,使得拦截变得极为困难,目前尚未逮捕到任何操控者。至今,关于无人机的确切数量、具体型号、来源、操控者身份及其背后动机,丹麦官方仍无法给出明确答案。
图为(由左至右)2025年9月25日,丹麦国防大臣特罗尔斯·伦德·波尔森、丹麦司法大臣彼得·胡梅尔高、丹麦国家警察局长托尔基尔德·福格德和丹麦国防总长迈克尔·希德加德在哥本哈根国防部就近期丹麦多个机场发生的无人机活动举行新闻发布会。丹麦国防部长表示,本周两晚导致丹麦机场关闭的无人机飞行是“专业行为者”的系统性和混合行动。(图片来源:EMIL NICOLAI HELMS/Ritzau Scanpix/AFP via Getty Images)
政府高层定调:“混合攻击”旨在制造恐惧
面对这场显然是协同进行的挑衅,丹麦政府反应迅速且态度严肃。司法大臣彼得·胡梅尔加德(Peter Hummelgaard)在与国防大臣、国家警察总长及国防总长共同出席的新闻发布会上,将事件正式定义为“混合攻击”(hybridangreb)。
司法大臣彼得·胡梅尔加德表示:“这次对丹麦基础设施的攻击,是欧洲各地一连串令人担忧事件的延伸。这不幸地揭示了我们所处时代的严峻性。”他强调,这类攻击的目标非常明确:“目的就是要制造恐惧、制造分裂,让我们感到害怕。”他呼吁丹麦社会在此刻必须团结一致,不被外部势力所分化。
丹麦国防大臣特罗尔斯·伦德·波尔森(Troels Lund Poulsen)对此表示赞同,并提供了更深入的分析。他指出,多个地点几乎同时发生无人机观察,这种高度的系统性表明其背后是一个“专业行动者”。他形象地比喻道:“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一次系统性的行动,这不是随便一个普通人拿着玩具店买的无人机在飞行。”
尽管外界普遍将矛头指向俄罗斯,但丹麦首相梅特·佛瑞德里克森(Mette Frederiksen)在评论早前的哥本哈根机场事件时虽表示“不能排除俄罗斯涉入的可能性”,但国防大臣波尔森在本次记者会上谨慎地表示,目前尚无确凿证据将这些活动直接与俄罗斯联系起来。克里姆林宫方面则已对相关指控予以否认,称其“毫无根据”。
地缘政治的阴影:北约高度警戒与俄罗斯的挑衅
丹麦的无人机危机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发生在整个欧洲,特别是北约东翼国家安全局势日益紧张的大背景之下。近期,随着俄罗斯对乌克兰的侵略持续,其针对北约成员国的挑衅行为也愈发频繁。
就在上周,爱沙尼亚与波兰分别指控俄罗斯军机侵犯其领空,并联合要求与其他北约成员国举行磋商。另一个北约成员国罗马尼亚同样指控俄罗斯的无人机闯入其领空。尽管俄罗斯否认侵犯爱沙尼亚领空,并坚称进入波兰领空是无心之失,但这一系列事件已让欧洲各国进入高度警戒状态。
北约在9月23日举行会议后发表声明,严厉谴责俄罗斯的行为,并警告将采取“一切必要的军事及非军事手段”进行自我防卫。声明指出:“俄罗斯应对这些升高紧张、可能导致误判并危及生命的行动负完全责任。这些行为必须立刻停止。”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丹麦的无人机事件被视为一种典型的“混合战”策略。这种策略模糊了战争与和平的界线,利用非军事手段(如网络攻击、虚假信息、能源勒索、基础设施干扰等)来达成战略目标,其目的不在于直接的军事征服,而在于破坏目标国的社会稳定、经济运作和民众信心。
应对与挑战:丹麦的下一步行动
面对严峻的挑战,丹麦政府已宣布将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加强国家安全。
首先,在行动层面,许多民众质疑为何军方不在第一时间击落这些侵扰的无人机,特别是在斯克吕斯楚普空军基地这样的敏感军事区域。对此,国防总长麦可·海尔德加德(Michael Hyldgaard)解释,军方拥有多种侦测和打击无人机的能力,但当时经过全面的军事专业评估后,最终决定不予击落。他强调:“这是一个综合评估的结果”,主要考量是避免因击落无人机的碎片或失控坠落而对地面平民的安全构成威胁。
其次,在能力建设方面,政府承认现有的反无人机设备不足以应对当前的威胁。司法大臣胡梅尔加德宣布,政府将紧急采购更多、更先进的“侦测和压制无人机的能力”,并扩大警方的无人机应变部队。此外,政府将很快提出一项新的法案,赋予“基础设施所有者”更大的权力,并在法律上为执法部门击落威胁性无人机提供更多支持。
第三,在应急响应机制上,国家警察总长索基尔·福格德(Thorkild Fogde)宣布,负责协调应对国家级危机的“国家行动指挥中心”(NOST)将即刻起提升至全天候24小时运作状态。同时,警方将加强与能源、交通等关键基础设施部门的合作,建立更紧密的情报共享和联防机制。
最后,在外交层面,丹麦已正式向北约和欧盟通报了此次事件。国防大臣波尔森透露,丹麦政府正在严肃考虑是否要启动《北大西洋公约》第四条款。该条款规定,当任何缔约国的“领土完整、政治独立或安全”受到威胁时,可要求所有成员国进行磋商。若丹麦最终决定启动此条款,将是其加入北约以来的首次,此举无疑将向外界传递出极其强烈的信号,表明丹麦认为国家安全已受到实质性威胁。
丹麦司法大臣坦言:“无人机将对当局构成持续的挑战,也因此对我们所有人构成挑战。”
丹麦夜空中的阴影尚未散去,这场被定调为“混合攻击”的危机,不仅考验着丹麦的防御能力,也成为欧洲与俄罗斯之间紧张对峙的又一个缩影。在真相水落石出之前,丹麦乃至整个欧洲都将笼罩在一片不确定的阴云之下。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张柏芝四胎生父身份曝光 向太痛批:她有病 |
2 | 不装了!王沪宁公开羞辱习 |
3 | 泽连斯基联合国痛批中共 耿爽不知所措 |
4 | 胡海峰“僭越” 一张照片抢尽习风头 |
5 | 川普带来了泽连斯基的“最大噩耗”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全球首航,中国大冒险 |
2 | 蔡奇封杀密令曝光 |
3 | 联大发言当天,川普一段惊人之言必名垂青史 |
4 | 张柏芝四胎生父身份曝光 向太痛批:她有病 |
5 | 中国失去“世界第一” 拱手让给“这国” |
6 | 太吓人!这件事北京瞒不住了 |
7 | 不装了!王沪宁公开羞辱习 |
8 | 颠覆性强,习近平最新内部讲话流出 |
9 | 泽连斯基联合国痛批中共 耿爽不知所措 |
10 | 美驻华大使刚刚证实…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