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环球时报》14日引述日本放送协会(NHK)13日报道称,多名日本政府官员表示,日本正计划修改自卫队军衔名称,部分称谓拟恢复为旧日本军队军阶用语,这一举措,将打破日本自卫队长期以来,藉由独特称谓,淡化其军事色彩的惯例。 大陆专家表示,若自卫队最终改动军衔,必然伤害曾被日本殖民和侵略国家民众感情记忆。 也可能被视为日本重新走向海外前奏,值得警惕,应考虑批判或抵制。
据日媒报道,按照自民党和日本维新会10月签署联合执政协议,自卫队军衔名称变更计划将于2026财年实施。 自民党内部人士称,在“日本安全形势日益严峻”背景下,应摒弃以往刻意回避军事术语的“非必要”习惯,通过明确称谓强化自卫队的“国防组织”定位。 他们声称,此举意在与外国军队标准“对齐”,既便于日本公众理解自卫队体系,也能“提升自卫队认同感、提振士气”。
根据现行《自卫队法》,日本自卫队军衔分17个军阶,均以阿拉伯数字辅助分级。 若更名法案落地,现行军衔将大幅向旧日军体系靠拢:如“1佐”将改称“大佐”,“1尉”恢复为“大尉”; “普通科”“特科”“设施科”等“兵种”称谓,也将分别改回“步兵科”“炮兵科”“工兵科”。
该计划在日本引发争议。 有舆论提到,日本自卫队长期面临招兵难困境,与其耗费经费修改称谓,不如将资源用于改善服役环境和人员待遇。
此外,执政联盟借口称修改名称也因“公众对自卫队军衔认知模糊”,如分不清“1佐”与“3佐”的等级差异,但防卫省内部反对者表示,“现有名称已沿用多年,已形成固定认知”。 还有自卫队军官告诉NHK:“习惯的称谓突然改变,不仅会造成工作混乱,还需修改大量流程规范,只会造成额外负担。”
《环时》报道,黑龙江省社科院东北亚研究所研究员笪志刚指出,若自卫队军衔改动最终实施,必然会伤害曾被日本殖民和侵略的国家民众感情记忆。 旧日本军队军衔代表的含义是负面、野蛮,同时关联某种残酷历史记忆。 这种认知植根于许多遭受日本军国主义殖民与侵略人民的历史记忆与情感中。 日本有一个词叫“改恶”,通常指修改法律或法案时,并非朝着更好方向,而是引发争议。 若军衔改回旧称,对日本民众、尤其是经历过战争的老人来说,是一种“改恶”; 对曾遭殖民和侵略的周边国家人民而言,如同在历史伤口上撒盐。
此外,笪志刚强调,这也可能被视为日本系统性地突破宪法、构筑所谓反击能力重新走向海外的前奏。 因此,这些动向确实值得警惕,应考虑批判或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