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曾总结说,在打破西方的外交封锁上,新中国有三件法宝,一件是边界问题谈判,一件是经济援助,还有一件就是“双重国籍”问题的解决。其中“双重国籍”的解决是新中国以侨务促外交的一个大手笔。
落叶归根还是落地生根
华侨“双重国籍”问题是近代以来才产生的。近代以后,随着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充,移民海外的华人越来越多,保护海外侨民的合法利益成为清政府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到了1946年,印尼政府颁布《公民法和居住法》,沿袭了荷兰的原则。3年后,印尼开始实行《印尼联邦共和国关于国籍问题之规定》,按照这一规定,两年内不声明脱离中国籍的华侨,即“被动地”成为印尼公民。1950年颁布的印尼《宪法》重申了这一“被动制”原则的合法性。其他新独立的南亚次大陆的民族国家也多是奉行此原则。于是,“落叶归根”还是“落地生根”,成为一个问题。
华侨忠诚成东南亚国家心结
据不完全统计,新中国成立之初,东南亚的华侨有1000万之多,且80%是二代或三代华侨。这些华侨多数从事商业,往往财大势雄。甚至控制着所在国家的经济命脉。作为刚刚摆脱殖民统治的民族国家,基于民族情绪,很多东南亚国家很难接受华侨的模糊身份。当时有人说华侨“有利的时候是本国人,无利的时候就是中国人”,既表明了一种情绪,也是“双重国籍”带来的困扰。
1949年《南侨日报》创刊3周年,毛泽东和周恩来分别题词,并号召“海外侨胞与祖国人民团结一气,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彻底解放而奋斗!”这种充满革命豪情的号召,让一些东南亚国家惊疑不已,因为新中国的成立,对东南亚国家而言,不仅意味着一个大国的崛起,也是意识形态上的一个共产党国家的出现。华侨问题因此敏感起来。加上西方国家大肆渲染“红色政权”威胁,东南亚一些国家认为“共产党中国”的存在是一个威胁。
华侨忠诚问题因此成为一些东南亚国家的心结,那个时期发生的封闭华侨报馆、社团、学校等反华、排华运动,与此不无关系。
建农场安置归国难侨
当时对于华侨归国,新中国采取积极态度,并主动斡旋接回遭迫害的难民。为安置他们,中国政府还拨出专款,在海南、广东等地建设国营华侨农场,从而开启了新中国华侨农场建设的一幕。
随着朝鲜战争的结束,新中国迈入一个和平建设期。但当时西方国家千方百计孤立中国,美国在中国周边构造了一个外交包围圈,华侨“双重国籍”问题成为它们挑拨中国和东南亚邻国关系的手段之一。在这种情形下,中国决定先解决印尼华侨的“双重国籍”问题。
中国放弃“双重国籍”
在印尼,华侨问题是其国内的一个重大关注点,尽管印尼单方面通过居民国籍法令,但当时印尼华侨中保留中国国籍的还有200多万。
1954年,印尼即将举行大选,华侨的国籍问题成为其考量的重要问题。当时苏加诺委托尼赫鲁向毛泽东问候,其中就涉及华侨“双重国籍”问题。毛泽东间接回答说,华侨问题“应该适当地解决,免得有些国家说我们要利用华侨捣乱。如果华侨保持侨民身份,他们就不应该参加所在国的政治活动;如果取得了所在国的国籍,那么就应该按该国的法律办事。”
解决华侨国籍的另一个推力是亚非会议。会议期间,周恩来以外长身份与印尼外长签订了解决华侨国籍问题的条约,根据这一条约,海外华侨在一人一国籍的原则下,自愿选籍。
签约之后,周恩来对华侨团体解释说,“不论从我们国家的对外政策上,还是消除误会、解除怀疑、改善我们两国的关系上,都须解决这个问题”。
虽然事后来看,在处理中有些方面过于简单。但为同东南亚其他国家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范例,并在总体上使新中国有了一个外交突破口。正是在与东南亚国家的侨务谈判中,一个睦邻友好的局面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得以形成。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96岁朱镕基罕见发声 王岐山接替朱镕基 |
2 | 上海,太反常了! |
3 | 疯传男星遭王思聪残忍杀害,双亲痛心发声 |
4 | 军方“去习” 四中全会逼习退位? |
5 | 铁了心!朝鲜震撼宣布 |
6 | 与乌军交战 传朝鲜士兵全军覆没 仅1人活 |
7 | 仅剩5天 美最新民调和舆论发生惊人微妙变化 |
8 | 今夜,两个大消息传来…… |
9 | 两份红头文曝光 大戏登场! |
10 | “拜登曲线”重现? 贺锦丽大胜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