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修例风波持续逾3个月,内地官媒新华社及中央政法委过去两天分别撰文,称修例风波背后的深层次根源之一是房屋问题,不点名称既得利益集团囤地牟利,阻碍政府发展棕地。香港地产建设商会昨日则发声明回应,称囤地是"误会",问题在于发展土地的程序冗长。有学者认为,内地舆论显示中央要向地产商施压,配合特区政府引用《收回土地条例》收地建屋,但反修例风波的根本原因是政治问题,中央此举是不肯面对港人的真正诉求。
新华社昨日凌晨发表时评,提到反修例风波折射出的香港社会深层次矛盾亟待解决,"其中最突出、最迫切、最让人诟病的是住房问题,已到了痛定思痛、必须解决的时候了"。文章称,虽然特区政府提出措施增加土地供应,但除了受反对派掣肘,亦受既得利益集团阻碍,批评他们"抬高自己囤积土地的价码"。文章称,香港当务之急是止暴制乱,同时亦要解决深层次矛盾,"彻底消除社会动荡的病根",又提到民建联建议政府引用《收回土地条例》建公屋,香港各界应"将私人的、局部的利益放一放",逐步凝聚共识。
此外,中央政法委前日亦在微信发表文章,称反修例风波背后的深层社会根源之一是楼价高企,又提到利益集团阻挠政府发展棕地。文章称:"在当下的香港乱局中,不少香港年轻人把房价高、租金贵的不满甚至愤怒发泄到了政府头上,但不得不说,他们的发泄,也许搞错了对象。"
地建会:发展程序冗长
香港地产建设商会昨发声明,形容囤地是"误会",称商会会员"与香港同呼同吸",一直以来期望政府加快土地供应,但问题在于发展土地要经过复杂而冗长的行政、谘询和审批程序,动辄要花10多20年才能建屋,故应简化程序。
地产及建造界议员、经民联石礼谦接受查询时称,不评论中央是否针对地产商,但认为社会现时如此乱,政府还要推出空置税,是想将地产商变成社会深层次问题的"代罪羔羊","政府郁啲就赖地产商囤积,唔反省吓自己"。
石礼谦:政府没自省 尹兆坚:卸责地产商
民主党尹兆坚称,地产霸权一直人所共知,现由北京、特区政府及民建联再指出问题是政治动作,意在转移视线,将反修例风波的政治责任卸给地产商,以及为区议会选举取悦建制选民。
中文大学政治与行政学系高级讲师蔡子强认为,中央藉反修例风波向地产商施压,要求他们全面配合政府房屋政策。他认同房屋问题是深层次问题之一,但反修例风波中,年轻人担心的是失去自由、一国两制变成"一国一制",中央将风波根源总结为房屋问题只是一厢情愿,不肯面对港人真正诉求。
运输及房屋局前局长、教育大学公共行政学研究讲座教授张炳良认为,政府有需要引用《收回土地条例》收地建屋,而推行时总会遇到不少阻挠,例如业权人会就赔偿讨价还价,土地使用者、议员等或提出反对,加上现时社会不信任政府,即使有法例亦未能顺利收地。
学者料地产商配合安抚公众
城市大学建筑科技学部高级讲师潘永祥认为,现时中央向地产商施压,加上社会冲突不断,估计地产商对《收回土地条例》的反弹会较小,"收地程序需时,不会今日就即刻可以做,但若社会气氛不好,楼价可即时大跌,相信地产商会配合政府,先安抚公众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