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腐酒”茅台与落马官员的“不解之缘”

www.creaders.net | 2020-01-14 20:43:24  侨报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农历春节将至,茅台酒意外成了中国舆论场的“主角”。先是深圳一家国企年终述职会变成奢华酒宴,一晚喝掉16万元人民币的茅台酒,该企业董事长随后被免职;再有据央视播出的《国家监察》反腐专题片揭露,个别落马官员与茅台有着“不解之缘”,贵州省原副省长王晓光被留置后,家中发现有一间房子堆满茅台酒,数量达四千多瓶,为了躲避追查,他甚至将部分年份酒倒入家中的下水道。

  作为中国本土少有的奢侈品牌,茅台被卷入官场贪腐案件早已有之。坊间曾有言,茅台的价格指数或与吏治的廉政指数成反比,茅台酒价格越高,就意味着权力寻租的成本越高、官场腐败程度越严重。

  此言有失公允,茅台数十年来一直以“国酒”自居,并力求跨入世界奢侈品牌行列,被贴上了“腐酒”的标签,当然会喊冤。但在中国,茅台等高档白酒,确已不属于日常的生活消费,而是极有特色的礼品消费,它通常以公款吃喝、政府特供、送礼收藏等形式呈现在公众视野中。正是权力将其一步步酿成了如今的“腐酒”,成为腐败的工具。

  由此,公众将对腐败的厌恶,间接转嫁到了茅台等高档消费品身上。但在这条腐败利益链条上,茅台也绝对称不上清白,因为围绕销售体系的贪腐、利益输送、违规批条等问题,已将包括袁仁国在内的一众茅台管理层拉下马。

  即便每年的业绩仍然喜人,即便全世界都公认是高档奢侈品,为了避免坊间“腐酒”的联想,茅台到了重塑其品牌定位的时候。结合中共连续多年制度反腐建设的努力,以及降低三公消费开支的决心,茅台应借机摆脱权力寻租工具的角色。此际,茅台应积极探索现代管理体制,重新建立透明、开放的营销体系,规范各项决策程序,从制度上杜绝出现“一支笔”“一个章”的审批现象。

  茅台需要放弃官酒的定位,需要重新拥抱普罗大众,重建中国的白酒文化。在中国历史上,饮酒是一件很丰富的情感文化过程,并因此诞生了很多与酒相关的故事。但现在,白酒还剩下什么呢?年轻人群体正在慢慢抛弃白酒文化,转而接受洋酒品牌和洋酒文化,不是因为洋酒浪漫,而是因为白酒不白,夹杂了太多与酒无关的“杂质”。

   0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传国母不伦恋震动中南海
2 北京突传重磅消息
3 中南海或有重大人事变动
4 体制内良心人士惊爆:中共外交部出大事了
5 炸了!老军头痛骂彭丽媛祸军
热门专题
1
美伊冲突
6
俄乌战争
11
大S
2
以伊战争
7
万维专栏
12
洛杉矶大火
3
四中全会
8
何卫东
13
叙利亚
4
中美冷战
9
AI
14
苗华被抓
5
川普
10
中共两会
15
美国大选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