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陈水扁只搔到美国痒处!

www.creaders.net | 2004-10-12 21:34:01  万维读者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万维读者网】《华盛顿观察》周刊第37期徐琳报道,台湾领导人陈水扁事前预告会有“重大宣誓”的“双十国庆演说”于10月10日“闪亮”登场。讲完之后,美国方面点头,认为对于缓和台海紧张情势和两岸恢复对话有积极帮助;台湾媒体搔头,因为不知道所谓的“重大突破”究竟为何?大陆国台办虽尚未做出正式回应,民间学者则是频频摇头,对陈水扁“善意有余,诚意不足”的发言颇不能认同。

“华盛顿一定会欢迎陈水扁的演讲,北京则不,” 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专研两岸事务的高级研究员葛来仪(Bonnie Glaser)在接受《华盛顿观察》周刊访问时表示,“演说中提到建立两岸行为准则、军事互信架构等等,美方都会认为是善意的展现,大陆方面却可能觉得缺乏诚意。”

“我还未决定这个演说到底会对大陆和美国的对台政策有积极还是负面的影响,”华盛顿著名的中国通、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中国中心主任戴维·蓝普顿教授(David M. Lampton)对《华盛顿观察》周刊说道,“但长远来看,两岸间的互信严重不足,问题还是存在的。”


美学者:演说有善意,也有挑衅


陈水扁此次演说中最被两岸和国际媒体广为报道的就是提到愿意以“92香港会谈”为基础,以吸引对岸重新回到谈判桌前,双方搁置具有争议性的政治议题,仅就“实质问题”如文书认证等进行协商。部分台湾媒体质疑陈水扁以“92香港会谈基础”而非“92共识”这个词,有何实质上的差异?

“我个人觉得92会谈是有共识存在的,”蓝普顿评论道,“它的共识就是,双方虽然有分歧,但仍然是可以协商的,而非在‘一个中国’这个政治议题上有共识。”

“陈水扁这次提出以‘92香港会谈’为基础重启两岸对话,有其积极意义,但稍嫌模糊(vague),”葛来仪对《华盛顿观察》周刊说道,“陈水扁不用‘92共识’这个词,因为他不相信当时两岸曾达成共识;他同时避谈‘一中各表’这个国民党提出的用法,因为他并不认同‘一个中国’就是中华民国这个说法。”

“陈在双十谈话中再次暗示‘一个中国’的定义是个议题,是两岸可以坐下来讨论的,”葛来仪分析道,“这可以说是他一贯的立场,从这点来看的话,他的演说其实没有新意。”葛来仪也说陈水扁“中华民国就是台湾,台湾就是中华民国”的说法,必定会提高大陆方面对陈水扁将会更改国号的忧虑。

“陈水扁的演说有其具建设性之处,也有具煽动性的地方,”蓝普顿分析说,“就像他以前的演说一样,总会有倾向‘台独’而大陆无法接受的言论夹在其中,就像有一颗毒药(poison pill)在里面,破坏了通篇演说的积极性。”

至于自陈水扁提出公投制宪后而产生裂痕的美台关系,是不是有因这次双十演说释放的善意而重修就好?蓝普顿的见解是:“陈水扁在他的就职演说受到美方肯定之后,这次双十演说应该也是照着同样的模式,对增进美台关系应有帮助。”


美台关系遭逢多事之秋


近来美台关系如逢多事之秋,先是9月初凯瑟案的爆发造成双方关系进一步的降温;美国国防部主管亚太事务的副次长劳乐斯(Richard Lawless)于10月4日在美国凤凰城举行的“美台国防工业会议”上,直言军购案若不通过,台湾会被外国朋友(即美国)视为负担(liability),而不是伙伴(partner);而每年都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的“双十酒会”,今年也传言遭到美国政府下了“禁足令,”主管亚太事务的官员统统没到场,去年曾经出席的劳乐斯,今年果然也没有现身。

“当然凯瑟案对美台关系有一定的影响,而且一向亲台的前美台协会理事主席夏馨(Theresa Shaheen)也已去职。少了她的运作,双十酒会到场的人数自然要打折扣,”台湾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研究员丁树范在接受《华盛顿观察》周刊专访时表示,“但台湾媒体在报道劳乐斯的发言上,有点太过夸大‘liability’这个词了。”丁树范认为劳乐斯的评论只能说是反映了五角大楼对军购案迟迟不过关的沮丧(frustration)罢了。

美方的不满或许是可以理解的。台湾国防部积极推动的“军购预算特别条例”即使是排入立法院此会期的审查议程,最快也只能在立法委员选举于12月完成后才会处理。立法院这一拖延,又是两、三个月,等于是在美国总统大选、台湾立法院选举完之后,军购问题才会真正浮上台面。

“台湾才刚举行过反军购大游行,政府或许是想避开现在社会上高涨的(反军购)势头(momentum),”丁树范说。

“美国国防部十分认真地看待军售案,但首先,(台湾)新一批的立法委员是否会通过预算案,通过后是分15年还是20年付款;再者,美国总统大选后,若是克里入主白宫,美国是不是会有新的政策考虑,”蓝普顿分析说,“在种种不确定因素影响下,此案在台湾过关的一天恐怕是遥遥无期。”
   0


热门专题
1
AI
6
万维专栏
11
以哈战争
2
大S
7
洛杉矶大火
12
巴黎奥运
3
川普
8
叙利亚
13
三中全会
4
俄乌战争
9
苗华被抓
14
中共两会
5
中美冷战
10
美国大选
15
台湾大选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