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鲍威尔故意出错 威吓陈水扁

www.creaders.net | 2004-10-28 20:55:45  万维读者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万维读者网】台湾联合报记者孙扬明29日报道,来自美方的消息非常明确地指出,美国务卿鲍威尔在接受CNN与香港凤凰卫视访问时,所以会表示「台湾不是独立的,它不享有主权国家的地位」,是因为台北在陈水扁的双十国庆讲话中对美国有「欺骗」的行为。

至于鲍威尔有关美国的两岸政策从「和平解决」,一转而为「和平统一」,再「转回」「和平解决」,了解内情的人士表示,这是个「深思熟虑后的刻意错误」。

这个从华府传抵台北和北京的信息明确表示,台北在双十国庆约一周前,已把陈水扁双十国庆讲话中有关两岸问题的属性告知美方。

美方传出的信息表示,美方当时对陈水扁讲话的反应稿,就是依据这份文稿而来。没想到,美方最在意的两岸相关定位部分,也就是陈讲话中,「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两千三百万台湾人民,中华民国就是台湾,台湾就是中华民国」这一段台北却「暗杠」下来,没有事前让美方过目。

这段话与美方随后的反应,北京至为忿怒,并与美方交涉,美方才了解问题的原委,并且极为不悦。

这也是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包润石十九日在宣布鲍威尔访问大陆时,对国庆讲话重新评价的原因。此时,包润石说法已渐趋保守,转为「我们不替任何人的讲话完全背书」。

而在鲍威尔出发赴北京前,他十九日接受远东经济评论访问时对陈水扁的演说,做了更清楚的评价:「我们仔细研究陈水扁的讲话。我们相信那对我们的政策有误解,我们把该误解传回给他们,使(他们)不致误解我们的政策。这正是我将要再加强的。」

在鲍威尔本人都出现这样的讲话后,他在北京说出,「台湾不是独立的,它不享有主权国家的地位」,一点都不会令人惊讶了。

在有关「和平统一」的说法上,比较持平的说法是,这是个经过刻意思考的错误。换言之,美方很清楚的可以经由这样一个刻意释出后再「抹平」(并非更正)的信息,清楚的告诉台北,美国在对台政策上是可以有其他选项的,而且该选项已存在于可见的范围内;在这样的情况下,美方可以警告台北,行为应有节制;更清楚的说,美方是可以此威吓台北,把台北的行为「吓回」符合美方利益的范畴中去。

在另一方面,这种并未「收回」,亦未「更正」的说法,事实上,是向北京表达一种美方政策的信息,在接受凤凰卫视访问时,鲍威尔的说法,甚至更近似克林顿于一九九八年在北大的说法;那是一种在现下彼此不挑衅、然后再经由对话而达致一个未来的和平统一。

这种说法,已经非常清楚表达一个从「现状」经由「既定的手段」,再到「最后目的」的完整陈述。

美方人士表示,在这种况下,当然「和平解决」等于「和平统一」。因为,首先,双方不能片面行动;其次,在双方交互过程中,进行对话;然后在最后的「解决」中,虽然理论上可以有所谓的「和平分裂」与「和平统一」两种;但美方私下认为,和平的分裂,几乎已经是完全不可能,所以,所谓和平解决,其实大致可以看成是和平统一。这一切,都还是以美国的最大利益为前提。


联合报记者刘宝杰:背后支持者 竟是第一棒打击者


美国国务卿鲍威尔昨天虽帮助「和平解决」是两岸的政策,但他一席否定台湾拥有主权的谈话,至今没有改变,这个部分应该更值得重视。这可以让民进党政府思考当前这种一面倒向美国的两岸政策,是否过于孤注一掷,毫无回旋。

民进党思考美中台日关系时,都假设美国与日本绝不愿意台湾落入中国的手中,美国要求两岸和谈,只是着眼于稳定两岸关系,绝非乐见两岸走向统一,美国种种作为不过是两手策略的运用。












于是民进党政府上台后一厢情愿的把自己放在美国的战略布局之中,积极拉拢美日,只要能对美国示好,总统不惜纡尊降贵破例赴美国在台协会台北办事处处长家中用餐,只要访美所受限制比上次少,就会变成了不得了的政绩。

美国的态度或许主观上是如民进党所猜测的,基于地缘政治,希望持续围堵中国,但时势的变化却不是美国完全能够掌握。

如美国二○○○年大选时,共和党党纲提到「美国在亚洲的主要挑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是一个美国的战略性竞争者,并非战略性协作伙伴」,但到今年,中国已由「战略竞争者」转为「美中关系是战略中的重要部分」。

也就是说,过去四年时局出现很大变化,九一一事件迫使美国必须调整其战略布局,不论是以、巴冲突的扩大,印、巴的严重对立,以及朝鲜半岛和平迟迟未有进展,美国都需要中共的协助。

因此即使如美国这样强大的国家都必须与中国修好之际,台湾却是反其道而行,许多政治人物的谈话对中国充满敌意,讽刺的是这些敌意的背后仗持的是美国的支持,事实上却未警觉美国其实早已转向。

辜宽敏在美刊登广告,反而被美国痛批一顿,独派人士原本依赖美国作为对抗中国的后盾,没有想到打第一棒的就是美国人,这就是政治现实。


   0


热门专题
1
AI
6
万维专栏
11
以哈战争
2
大S
7
洛杉矶大火
12
巴黎奥运
3
川普
8
叙利亚
13
三中全会
4
俄乌战争
9
苗华被抓
14
中共两会
5
中美冷战
10
美国大选
15
台湾大选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