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华府《尼尔森报告》报导说,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在北京说的「和平统一」确实是口误;但「台湾不是主权国家」一语则是刻意反映美国立场,目的是警告台湾:「布什政府已经对陈水扁当局失去耐心」。
经常提供内幕消息的《尼尔森报告》指出,鲍威尔说「和平统一」,是时差等因素导致的口误;可是鲍威尔一再否认台湾是独立的主权国家,则非偶然。报导引述消息人士的话说,这是「清楚地警告台湾总统陈水扁:布什政府已经对陈水扁当局升高调门失去耐性」。
中时晚报报导说,从前年夏天「一边一国」之说开始,布什政府就担心陈水扁的走向,因此鲍威尔在北京的谈话「并非突然,也不是孤立事件,可以回溯到去年十二月布什给陈水扁的密函」,当时布什警告说,「改变现状会有风险」。报导说,因此鲍威尔说台湾不是独立主权国家,可以视为有计划的动作,系反映美国政府一贯的忧虑。
报导说,访谈中,美方随行人员听到鲍威尔说「和平统一」之后,推断鲍威尔是因为不断听到中共方面的「和平统一」,才脱口使用了中共的辞汇。但是有关「美国不支持台独」,鲍威尔反覆说了六、七次,又说美国不支持台湾所称的「自己是主权独立的国家」,其来有自。
报导说,这是因为「陈的言行以及台湾努力要让美国默认为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令(布什)政府的挫折感持续增加」。报导又说,鲍威尔的谈话显示「(布什)政府认为,由于台湾的动作,使美国与台湾间的关系益形紧张」。
报导指出,台湾的民主发展以及中国的军事威胁等,使台湾难以避免的出现若干令美国不快的言行,但是「不论对台湾的民主是否公平,底线是:布什政府不会喜欢此一由台湾领导阶层开启的一连串日益紧张」。
另据报导,行政院长游锡坤二十九日上午在立院答询时表示,鲍威尔谈话之后,台美关系并无变化,游锡坤还一度口误,针对与台湾没有邦交的美国,表示「我看不出他的话有影响到两国邦交」。 游锡坤表示,台美两国爱好自由民主、邦谊坚固,有共同国家利益,虽然鲍威尔日前在北京语出惊人,不过他已在返美接受媒体访问时澄清,表示美国并未改变和平解决两岸问题的既定政策,所以台美关系的基本面并没有变化。
民进党资深立委林浊水表示,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及国务院,对先前的说法提出澄清,但伤害已经造成。他研判前后讯息是美国对台的忍耐已到最大程度,而所提出的警告,台湾要重视相关后续发展。
东森新闻报引述林浊水说,国务院第一次补充说明时曾提及「台湾不是独立的国家」是追认鲍威尔先前说法,这对台湾很伤。他强调,无论鲍威尔和国务院的谈话,严格来讲若要落实执行与台湾关系法第4条相抵触。
他表示,美国对台政策有它一定的稳定性,不过台湾要注意的事,鲍威尔和国务院稍后追认的谈话,是否代表美国政策在转变中。
他研判,美国在联中制俄阶段,美国有求于北京,但是后冷战时代虽然因北韩和反恐战争等议题,美国有求于北京当局,但仰赖的程度已不如前,他不认为大陆要做如此大的让步。不过他强调,台湾要化解危机,台湾也必须检讨克制,包括少提四不原则、各部会不要再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要整合对中共、美国政策。
林浊水指出,如果美国要更改对台政策,首先可能要修改美国《台湾关系法》,但这并不容易做到,因为台湾关系法中第四条二项一款规定,凡美国法律涉及关于外国、外国政府或类似政治实体时,此等条文应包括台湾,且此等法律应适用于台湾。这条规定虽不能充分引申出美国承认台湾主权的结论,但更和否定台湾主权不容。
民进党立委沈富雄则认为,鲍威尔谈话已对「台湾不是主权独立国家」形成伤害,也伤害陈水扁及民进党。
沈富雄表示,鲍威尔虽改口不提和平统一,减少对台伤害,但「台湾不是主权独立国家」的伤害已经造成,尤其对陈水扁与民进党伤害更大,他研判陈水扁开始为立委选举助选后,应不会再操作正名与制宪等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