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地区:中国排挤台湾 影响超越美国
【万维读者网】万维读者网记者江皓综合报道:在美国频频给台湾施压的同时,台湾发现,自己在东南亚地区的活动范围也越来越有限,近日中国和东盟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中国和东盟签署自由贸易协定之后,在台湾引发了可能被边缘化的疑虑,至于该如何因应这项经济情势的发展,学者进行了分析。
针对中国和东盟日前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并将在2010年建立世界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台湾外交部发言人吕庆龙星期二表示,这是中国以经济手段,透过多边或双边协定把台湾边缘化的做法,台湾政府相关部会将透过管道沟通,也会研议未来情势发展的因应策略。
对台压力很大
政治大学金融系教授李桐豪认为,面对这项经济情势的发展,甚至将来日本和韩国也可能加入的情形来看,的确给台湾造成不小的压力,
他说:“如果就主动的层面来说,中国和台湾如果能维持台海两岸的和平,甚至有一些进展和发展的话,台湾在这方面的压力就会减少,另一方面,台湾现有的策略,试图采取和美国签定自由贸易协定来化解减轻中国和东协国家签定自由贸易区的压力,但是,这样的做法仍然无法解除和东南亚贸易的障碍。”
台湾经济部长何美钥对于东盟、中国、日本、韩国和印度将成立泛亚自由贸易区的前景,并不看好,她说,东盟各国经济发展程度不一,要营造经济自由化的区域,并不容易,如何落实推动,势必将花费很多时间和行政成本,并不划算。她提醒台商,不能太依赖亚洲市场,应加快全球布局。
何美钥还呼吁,各国应该在世贸组织的架构下,寻求多贸易体系的自由化,不过,政治大学金融系教授李桐豪则认为,这种说法可能只是一种理想,因为根据过去的经验,亚洲经济体系自由化在世贸组织的架构下并不容易达成。
李桐豪:主动出击,完全开放
李桐豪建议,为了化解被边缘化的可能,台湾不妨主动出击,变成一个完全开放的自由贸易区,
他说:用这种方式让台湾变成一个完全开放的自由贸易区以后,贸易障碍减少之后,我们或许还有一些机会和东南亚国家有比较好的贸易互动,先由我方释出一些贸易关系上的善意,然后提升和东南亚贸易关系,台湾和东南亚的贸易比重是非常高的,我没记错的话,大约是20% 左右。
不过,李桐豪也指出,成为一个完全开放的自由贸易区之前,由于要删除整个贸易障碍,政府必须和所有相关产业和利益团体沟通,特别是农业方面,压力最大,所以,在开放的过程当中,如何保障农业团体将是优先的考量。
东盟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前景
东盟十个国家和中国加在一起共有人口约二十亿。双边目前的年贸易额为七千二百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两万亿美元。
根据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协定,双方要在2010年完全取消关税,并在政治、安全、运输、旅游和信息技术等方面展开合作。双方还同意成立一个由独立专家组成的三人委员会,负责双边贸易纠纷的仲裁工作。
美国之音报导,在东盟与中国签署这个协定之前,东盟组织成员之间也签署了六年行动计划,准备把东盟建设成一个类似欧盟那样的地区性贸易集团。这个行动计划准备用六年时间在六个比较发达的成员之间彻底取消商品关税。这六个国家是文莱、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另外,越南、柬埔寨、老挝、缅甸这四个较不发达国家将在2015年实现取消关税的目标。
不过,东盟内部的行动方案在承诺实现自由贸易的同时也表示,对汽车、纺织品、电子产品等十一个主要领域做出单独安排。方案规定,这十一个领域是敏感行业,不能立即取消关税。六个比较发达的成员将以2007年为限取消这些行业的关税,四个不太发达的地区的期限是2012年。
根据万象会议的消息,东盟和印度将在星期二签署双边贸易、文化和政治合作协定。不过,《海峡时报》的报导认为,东盟与印度要实现自由贸易关系还需要好几年的时间。
东盟将从明年开始与韩国和日本进行自由贸易谈判。
冯慧兰:了不起的跃进
对东盟在自由贸易方面展开的这些行动和取得的这些进展,专家和媒体做出了不同的评论。印尼新任贸易部长玛丽·邦格斯都(Mari Pangestu)认为,东盟与中国就自由贸易问题的对话才进行了两年,双方就达成了这样的协定,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跃进。邦格斯都女士担任贸易部长之前是印尼国际战略研究所的执行主任。她的中文名字叫冯慧兰。
菲律宾总统阿罗约在万象的一次工商会议上表示,东盟不能只依赖西方,东亚集团的扩大不仅可以确保东盟的未来,也可以确保中国、日本和韩国的未来。
不过,也有一些专家认为,现在预测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未来还为时过早。泰国前商务部长纳隆猜(Narongchai Akrasanee)指出,东盟与中国之间是先同意,后谈判。双方的自由贸易协定中还有许多缺陷。这些缺陷包括覆盖面太窄,只涉及商品贸易,不包含服务贸易。既使是商品贸易中也有很多商品被划为“敏感产品”或“敏感行业”,被排除在免税行列之外。
纳隆猜还表示,东盟和中国达成的亚洲自由贸易协定也缺乏一个解决纠纷的机制,这将使有关各方很难恪守自己做出的承诺。
《金融时报》认为,东盟国家可能已经发现,和中国达成的自由贸易初步协定要落实起来并不容易。比如,中国和泰国几年前就签订了贸易协定,降低水果和蔬菜的关税。报导说,当时北京表示,这样的协定有利于发挥双边经济中的互补关系。但是,在协定生效之后不久,泰国的农民就发现,中国的洋葱、大蒜和其它蔬菜充斥泰国市场,而泰国的农产品在进入中国市场的过程中则遇到很多障碍。
美国的一些贸易专家则对亚洲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感到忧虑。他们认为,亚洲自由贸易区势必与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形成三足鼎立、相互竞争的局面。这种三边式的全球贸易结构将引起更多的不稳定。美国专家呼吁美国和亚洲共同努力组建亚太自由贸易区,以实现良性竞争和共同繁荣的目标。
中国在东南亚的影响势超美国
中国的影响力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大,纽约时报近日发表系列文章,从贸易、文化等方面,详细报导中国的崛起。文章认为,中国在东南亚的影响势力必超过美国。
文章举例说,一名在泰国某大学学习的19岁学生不想再提高他那结结巴巴的英语,转而奋力学汉语。这名泰国商人的儿子颇为自信地预计,“未来几年,美国仍将是老大;但很快将是中国。”他坚持认为,中国而非美国代表了未来。此言可谓他的很多亚洲同龄人的心声。
文章称,中国正像冷战时期美国在全球推广自己的文化和价值观那样,在亚太地区推销本国和汉语。随着中国对该地区表现出更大的政治和经济兴趣,这并非一件难事,对那些渴望增进同中国文化联系的亚洲年轻人更是如此。
911袭击后,由于难以获得到美国去的签证,越来越多的南亚居民前往中国学习、观光。与此同时,不用像美国人那样担心恐怖袭击的中国游客大量涌入东南亚,超过美国,逼近日本,成为到东南亚旅游业的主力军。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院主任王光武(音)说,“在一些国家,中国热看来已取代了对中国的恐惧。”
一个很好的例子是,新加坡经济发展委员会的明日之星Ngoh Eng Hong小姐在美国拿了两个学位,但他的上司认为中国的学位更有用,所以又到中国学习去了。她说,中国“可能成为另外一个超级大国”。
当然,总体上看,好莱坞的大片、美国的MTV在东南亚更受欢迎。但教育工作者和外交官都坦言,一个趋势很明显,美国正失去在东南亚的影响力。
80年代至90年代曾先后在美国驻4个亚洲国家使馆工作的前美国新闻署官员布莱克本说,“中国正积极扩大民众外交,我们却在削弱或者仅仅保持原有的东西。”
他说,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现在24小时用英语广播,美国之音每天只广播19小时,而且很快将减少到14小时。中央电视台9频道向全球播放新闻、文化和娱乐节目,美国虽有一个CNN国际台,但没有可以同央视9频道类比的东西。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去年在澳大利亚国会演讲时明确指出,对外进行文化宣传对中国非常重要。
0
全部评论 |
|
|
实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