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学真正历史”:日本女教师赴华揭真相
【万维读者网】松冈环,一位日本小学女教师,为了让自己的学生学到真实的日军侵华历史,她亲自踏上中国的土地,寻找被日本右翼势力封存的真相。
随着一位位被侵害者讲出心底最深刻的创伤,随着那段真相的显露,松冈环渐渐感到,这段真实的历史,不仅应该让自己的学生,更应该让整个日本社会知道。
于是,这位普通的日本妇女用了整整20年搜集整理来自侵害者和被侵害者两方面的证言,从为数很少的亲历者口中,再现了一段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25日,松冈环第40次来到中国,开始了一次“正常”的搜集证言之旅。但是,她的搜集证言之旅并不轻松。
26日8:30
“大屠杀幸存者越来越少”
26日,南京浦口区。初春并没有给这里带来暖意,松冈环显然低估了这里的气候,“好冷”,她看着车窗外不住地说。
从一份时间表上,记者看到了她在中国“紧密”的行程:25日下午2:45飞抵南京机场,然后直接赶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直到晚上20:30才到达住处,那里,还有一屋子的记者等待采访。26日早上8:30赶到浦口区敬老院采集证言,访问5个人,用时刚好一天,这样的时间表一直排到4月3日,返回日本。
“到了,我们快下车。”话没说完,松冈环便已一路小跑,穿过泥泞的小路,进入了今天的第一站——南京市浦口区敬老院,这里居住着曾经亲历南京大屠杀的三位老人,“过去我曾经跟他们交谈过,现在我再来看看他们。”松冈环告诉记者。
来到中国搜集受害者证言的工作从1997年便已开始,那时,在南京市教委及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帮助下,通过100多位中日学生的地毯式搜索,松冈环找到了180位不为人知的南京大屠杀亲历者,他们大多是70岁以上的古稀老人,带着自己的心灵创伤,正在慢慢地离开这个世界。
“由于年事已高,这些南京大屠杀亲历者的数量在急剧减少,重现历史真相的难度就在不断变大。”1997年,松冈环赶到南京,开始对这些逐渐消失的记忆进行“抢救性开采”。
浦口敬老院里最近很萧条,除了几位孤寡老人,其他的都回了自己家,“照片呢,原来挂在这里的照片到哪里去了?他们人呢?”松冈环问得很急,墙上,原本排得满满的老人照片已所剩无几,这给松冈环以不好的预感。
而敬老院中的老人也让松冈环感到强烈的危机感,5年前曾为松冈环做过证言的一位老汉已经年逾90,耳朵基本听不到任何声音,躺在床上,很难再认出松冈环——这位5年前曾跟他聊过整整两天的日本人。
桑有家老人1922年出生,日军南京大屠杀时他家里死了三口人:哥哥、嫂子和小侄子,他精神很好,记忆也很清晰,但在采访中他一直躺在床上。整个敬老院里只有1925年出生的蔡保家还能跟着松冈环跑前跑后,他的姑姑在南京大屠杀中被害。临近结束,他特地买来了鞭炮,挂在敬老院门口,“放鞭炮送客人是我们这里最隆重的礼仪。”就等着松冈环出门时放给她。
院子里,松冈环琢磨着该给那位90多岁的老人买助听器,又找了敬老院里一个工作人员,塞给他一百元钱,“你身体好,你照顾他。”松冈环操着仅有的一点汉语说。
26日12:40
午饭,两次拿出电子词典
从松冈环抵达南京开始,随行电视台就预约要请她吃顿工作餐,“你们的邀请我非常感谢,只是我中午会在什么地方采访还定不下来,不方便安排。”
事实也是这样,在敬老院,采访几位老人用了整整一上午时间,下午还要采访两位南京大屠杀受侵害者,中饭时间显得很紧张。
坐在饭店里,松冈环拿出电子词典,“‘花姑娘’这个词您听说过吗,是怎么来的?”她一边问记者,一边输入。她告诉记者,就她的考证,日语里并没有“花姑娘”这个词,极有可能是日本士兵从中国学到的,“清朝时,在一些地方把妓女叫做‘花姑娘’,‘花’代表‘花牌’……”
“我在中国搜集整理证言时发现了一个问题,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过去的证言都过于简单,很多受害者只有一两句话,有的证言没有时间,没有地点,在日本,人们更相信具体、带有细节的证言,有了这样的证言,即使是日本右翼势力也会被说服。”松冈环告诉记者。
有细节的证言并不容易得到。对于很多受侵害者来说,那段历史是心底的创伤,特别是性暴力侵害,他们把这段记忆埋得很深,以至跟他们生活了一辈子的家人都不知道,还有的受侵害者想说,家里人却极力劝阻,认为会给家里人丢脸。
“我作为女性,更容易与他们有感情交流。”松冈环告诉记者,但据她的翻译、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译员常嫦告诉记者,大多数时候,松冈环要多次登门拜访,反复劝说,而由于语言不通,沟通困难,完整地进行一次证言搜集至少也要一整天,“经常从早上聊到下午,中午饭都吃不上,有用的信息却并不多。”
即使这样,松冈环仍然坚持亲自搜集,“在日本,很多右翼分子认为中国人关于南京大屠杀的证言‘纯熟虚构’,对于这样的人,一份来自日本人自己写的资料就更有说服力。”
吃饭时,上来了两道菜,松冈环对其中一盘茴香倍感兴趣,把电子词典拿出来,查明了中文意义。
26日下午
很佩服张秀英的精神
张秀英,南京大屠杀时遭到日军性暴力,同时,日本人用火烧掉了她的房子,屋子里三个月大的女儿被活活烧死。
“她的精神我很佩服。”松冈环对这位老太太念念不忘,当初松冈环组织南京大屠杀中遭强奸妇女到日本演讲,为了保护他们的隐私,原定每人戴假发,使用假名,在会场上,前面用帘子遮挡,但张秀英谢绝了这些保护措施,“她站出来,要求用自己的真名,用自己真实形象讲述当时的日军暴行,当时引起了轰动。”
“如果没有过去的那段记忆,我现在应该非常幸福,”张秀英见到松冈环,高兴地请她到家里,把自己最近的高兴事如数家珍地给她讲,“我今年90多岁了,曾孙子都有三个了,一个上了大学,一个在上技校,我身体特别好,除了胃不好,其他地方没毛病。”张秀英对松冈环讲。
张秀英告诉松冈环,政府对她很好,居委会刚给了她150元,去年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也给了她几百元钱。
平日闲来无事,张秀英给自己织了毛衣,还把百年之后的衣服也自己做好了,因为牙不好,张秀英把买来的肉细细地煮,直到自己能咬动为止。
除了自己心情好,其他人对张秀英的关怀也让她幸福不少,她在日本时,一位日本友人黑田女士带她去洗了澡,这次专门委托松冈环给张秀英带来了礼物和信,“希望您永远健康幸福。”松冈环读得很动情。
说起自己在南京大屠杀时的遭遇,张秀英很不想再回到那段记忆,“那年日本兵进了城……”张秀英顿了顿,没有接着说下去,“如果我的女儿没死就好了,今年该60岁了,我就有更多的曾孙了。”
相关链接
松冈环
松冈环从1990年开始,她就着手南京大屠杀的调查取证工作。著有《慰安妇·战时性暴力实态》、《日本军性奴隶审判》等书。她还编著出版了《南京战·寻找被封存的记忆——侵华日军原士兵102人的证言》(中译本已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1999年至2002年期间,结集出版了《南京战·受害者破碎的心声》一书。这两本书出版后,很快成为日本的畅销书,松冈环女士也因此被授予2003年度日本JCJ新闻奖。
记者访谈
记者:您的职业是小学教师,为什么会投入这项事业?
松冈环:最开始,我的想法很简单,想把历史真相告诉孩子们,我是一名老师,日本教科书中对于侵略历史的讲述很少,这些教科书上没有的东西,作为老师就要自己亲自看一下,后来到了南京,听到了大量受害者证言,我逐渐感觉到,这些真相应该告诉更多的人。特别是最近,日本很多人在否定历史,说南京大屠杀不存在,这些证言就更有公布出来的必要了。
记者:20年来,您往返于中日两国40余次,牺牲了自己所有的业余时间,您的牺牲大吗?
松冈环:作为一个人来说,做愿意做的事是非常幸福的,这个工作就是让事实真相大白。另外,我做这些事情并不孤独,每次我过来都有人自愿帮助我,我们合作一些事情会很快乐,再说如果我做的事情能给社会带来些好处,这更能让我感到高兴。
记者:您做的这些事给您带来麻烦了吗?在国内,您受到的阻力大吗?
松冈环:阻力是有的,在国内,我经常接到电话对我漫骂,在举行证言集会时,右翼分子会拿着高音喇叭,站在会场外叫骂。为此,我家中电话不能公布,家里的门窗都安装成了双层,我在日本乘电车时,绝对不会站到最前排,总是担心会有人从后面把我推下去,走路时,我也是三分钟就回头张望看有没有人跟踪,这已经成了习惯。
记者:我看到您与被采访对象结成了很好的个人关系,您为什么要这么做?
松冈环:我在调查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好的证言,我通常会邀请这些人到日本去作证,这些人能到日本去是很有勇气的,我很敬佩他们,对这些人应当不断地去关心。
记者:今后有什么打算?
松冈环:当务之急是抓紧把这些证言记录下来,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年事已高,如果不抓紧会来不及,证言资料要留下来。今后的工作重点我会转移到上海和南京的中间,当年日军就是从上海登陆,然后经过无锡等地最后到达南京的,我在沿途已经找了34位证人,这对重现那段历史是有极大价值的。(新闻晚报)
0
全部评论 |
|
|
实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