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处理台海问题 江泽民望尘莫及
【万维读者网】亚洲时报撰文:中共总书记胡锦涛在巩固了权力后,在对台事务方面也开始展现了“胡氏风格”。简单而言,胡锦涛更重视对手陈水扁,他采取了软硬兼施的方法,化被动为主动;他也会做足两手准备,尽可能立于战略高点;较诸江泽民时代,胡锦涛使用了更多方式传达他的方针,让两岸之间的误判风险减至最低。
胡锦涛3月4日,也即江泽民辞去中国国家军委主席前夕,在政协会议上主动提出了两岸关系四点意见,所谓“胡四点”即为:第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第二,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第三,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第四,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表面上看,“胡四点”似乎跟之前的对台发言差不多,但随着时间的推进,外界开始体会到北京对台跟江泽民时代所作出的修正。
简单而言,“胡四点”的出现,象徵胡锦涛开始把陈水扁视为对岸谈判的对手。江泽民过去一直坚持陈水扁必须先承认“一个中国”原则,在陈水扁上任初期,江泽民采取的是“听其言,观其行”,不愿跟陈作任何互动;江时代最后期,即江2002年退居幕后只当军委主席至2005年3月全退期间,江泽民更因陈水扁在“不更改国号”和“一边一国”间游移,判断陈水扁“不可信”,拒绝跟他作任何沟通。
胡锦涛在3月4日的讲话中提到:“对于台湾任何人、任何政党,朝着承认一个中国原则方向所作的努力,我们都欢迎。”有分析家指出,胡锦涛这一措辞,实际上改变了以往大陆对台文本中“必须接受(或认同)‘九二共识’”的表述。
也有分析认为,胡以国家元首身份作此阐述,可以说是对“扁宋会达成十点共识”的善意回应。陈水扁2月24日会见了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二人达成了包括“陈水扁2004至2008年任内不宣布独立,不更改国号”在内的“十项共识”。
据一些中国专家的解读,胡四点以“朝着承认一个中国原则方向所作的努力”的定位,扩大了中共的对话条件,不仅使“统”(包括保持现状)的内涵和外延得到扩大,也给陈水扁一个相当大的下台阶。
另外,胡锦涛更重视对手陈水扁,但不表示他低估了陈水扁可能会作出的反弹;对此,胡采取了软硬兼施的方法,化被动为主动;他明知江泽民时代提出的八项主张遭台湾前总统李登辉冷遇,但他却想出利用泛蓝力量和各种利民政策,逼使陈水扁就范回应的方法。
在跟发表“胡四点”的差不多时间,中国人大也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此法内容虽有强硬一面,但内文中没有明言“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对外代表”,也没有提到“一国两制”。其中一种分析认为,这是胡锦涛逼使陈水扁返回谈判桌留下的一道伏笔。
在4月底5月初,泛蓝两位重量级人物连战和宋楚瑜都计划访问大陆。一般估计连宋会带回一些颇具戏剧性的共识返回台湾。这些共识可能包括“终止两岸战争状态”的表达,对台湾工商农业的一些优惠政策,甚至支持台湾出席世界卫生会议;到时候,除非陈水扁想到一些很好的理由,否则他根本无法拒绝这些“善意”。更基本的是,北京早就这些“善意”跟华府方面摸底,到时美方也会跟台北方面施压。过去只要拒绝“一个中国”和“九二共识”就可不接触对岸的日子,将会成为过去,陈水扁要维持“偏安”局面,相信又要费一番思量了。
值得留意的是,北京宣布邀请宋的通稿,在语调上似较邀请连的更为客气。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陈云林特别找来新华网于4月18日作专访,郑重其事地正式宣布,“中共中央和胡锦涛总书记欢迎并邀请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先生率亲民党代表团来大陆参观、访问”。
形成对比的是,3月31日新华社却只是引述政协主席贾庆林会见国民党副主席江丙坤时指出:“国民党主席连战已表达来大陆访问的意愿,我们欢迎并邀请连战主席在他认为合适的时候访问大陆。”此二者中间在语气,形式上孰轻孰重,读者可以自行判断。
有一种分析指,大陆在跟连战会谈虽也属“隆重其事”,但对实际事务的推动上,北京似乎也做足“两手准备”,对曾跟台湾总统陈水扁达成“十点共识”的宋楚瑜,胡锦涛其实更是“寄予厚望”。此外,在连宋要比并访问大陆的成绩时,北京方面自然是站在战略高点上。
较诸江泽民时代,胡锦涛使用了更多方式传达他的方针,让两岸之间的误判风险减至最低。在胡锦涛放话之后,北京不断放话对明对陈水扁的兴趣。其中,最“露骨”的一次,可说是中国大陆国台办副主任孙亚夫日前接受《新华澳报》时所提到:北京正面肯定了“扁宋会”的“十项共识”,尤其是肯定了陈水扁在“扁宋会”中重申了“四不一没有”及“宪改不涉及主权、领土及台海现状的改变”的政治承诺,强调大陆方面仍然看重他的这些承诺,希望他能在未来三年任期内信守这一承诺。
另外,孙亚夫在接受专访中表示,北京方面会将民进党和李登辉、“台联党”等一批“台独基本教义派”“作出一定的区隔”。换言之,陈水扁就是可以接纳的沟通对象。
较诸江泽民时代,胡锦涛在对台工作的立场可能差不太远,但他的手法肯定更多,身段也更柔软。江泽民时代的对台方针,主要可以他在1995年1月30日提出的“八项主张”概括之。“江八点”的内容包括:
1、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2、对台湾同外国发展民间性经济文化关系“不持异议”,但反对台湾“两个中国”、“一中一台”;3、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什么问题都可以谈。谈判过程中,可以吸收两岸各党派、团体有代表性的人士参加;4、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中国人不打中国人;5、面向21世纪世界经济的发展,要大力发展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6、以中华五千年文化作为实现和平统一的一个重要基础;7、充分尊重台湾同胞的生活方式和当家作主的愿望;8、欢迎台湾当局的领导人以适当身份前来访问;北京方面也愿意接受台北方面的邀请,前往台湾。
“江八点”的提出,是继1981年叶剑英发表对台讲话(叶九条)后的一个延伸。1981年9月30日,在中国大陆国庆节前夕,人大委员长叶剑英提出九条对台方针;其要点包括:(一)建议举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对等谈判,实行第三次国共合作,共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二)建议双方共同为通邮、通商、通航、探亲、旅游以及开展学术、文化、体育交流提供方便,成达有关协议。(三)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以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台湾现行的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同外国的经济、文化关系不变,私人财产、房屋、土地、企业所有权、合法继承权和外国投资不受侵犯。(四)统一后,台湾当局和各界代表人士,可以担任全国政治机构的领导职务,参与国家管理。
不过,到了胡锦涛时代,台湾政局已出现了不少变化;其中,以主张台独为前途选项之一的民进党取国民党而代之,成为台湾的执政党,更让两岸半官方的接触出现中断的现象。最让大陆方面头痛的是,民进党连国共在1992年谈判时期更谈及的“一个中国,各自表述”的共识也不承认;因为“一个中国”原则是八点主张的基石;所以,在台北不承认“九二共识”的前提下,“江八点”可谓是说了等于白说。
0
全部评论 |
|
|
实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