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台湾立委:急躁的连宋 务实的北京

www.creaders.net | 2005-04-25 20:40:44  万维读者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万维读者网】台湾联合报26日发表民进党籍立委林浊水评论文章:急躁的连宋 务实的北京。全文如下。


连宋接连喜形于色地出访北京,不只冲销了国内外对反分裂法的批判、抵制,也打乱了政府推展两岸关系的步调;甚至也打乱北京反分裂法所规画的两岸发展进程。只不过,前者的乱使台湾政府乱了方寸,陈总统说连宋可以为政府投石问路,语意愈笃定,愈显示陷入被动的无奈;后者的乱则使北京喜出望外。

反分裂法的非和平条款固然引起举世哗然,但事实上有其务实的一面。反分裂法立法的政策意旨有三大部分,首先,八、九条规定的非和平手段,北京加上了三条件,事实上意味着动武并非当前的政策考量;其次,第七条,统一前提下的政治性两岸的定位谈判,固然是北京的最爱,但也知道当前难以进行,不是当务之急;最后,第六条没有政治前提,非政治性交往的非官方性谈判才是胡政权当前统战的核心任务。事实上,在立法程序尚未退出时,北京已通过空前顺畅的包机谈判明白地放出了信息。第六条可以说是二00二年钱其琛宣布「两岸三通尽快进行,不必有一中前提,不必是国内航线,定位做两岸特殊航线就好」的扩大、深化和法律化。

之所以采用这样的统战策略,是历经九六军演、长期政治打压效果负面以后,希望通过看来正面作用最大、负面最小的「经济拉住台湾」的策略,以便在「以商促统」上单轨加码。这种策略具有搁置争议、进行民间交往的意涵,事实上很像是早期李登辉政府国统纲领的策略。

国统纲领把统一进程分为三阶段:一、短程是在互不否认为政治实体下交流互惠;二、中程是创建对等官方沟通管道;三、远程则协商统一。反分裂法第六条体现的是相当于国统纲领第一阶段的精神;第七条则是国统纲领中程和远程阶段的集成。国统纲领对第二阶段的中程谈判并没有急迫的期待,对第三阶段更认为遥不可及;国民党当时所谓国统纲领的统一进程有阶段但没时间表,正是这精神的表现,这使得当时汲汲于「统一大业」的北京非常愤怒,痛批国统纲领是国家不统一纲领,并要李总统加以废除。不料时来运转,在民进党执政后又怕新政府废了国统纲领,到如今,不知不谋而合或者有意参照,甚至把类似的策略放在反分裂法之中。

北京立法时的策略既是如此,只要台湾愿意,非政治性的交往如三通等,本来可以顺畅进入「民间」的协商程序,不待政治上的谈判。因此,连宋认为非他们去在「国家定位」上营造出一个气氛才能进行三通,根本是一个错误的认识。

由于连宋急于做政治立场的表态,固然有利于纾解反分裂法非和平规范所造成对中国的负面效应,但却也有使中国在「以商促统」上单轨加码的策略受到干扰的可能。从这里我们才能理解为什么汪道涵的首席智囊、熟娴战略规画的章念驰,会对江、连大张旗鼓的中国之行持质疑态度。

尽管如此,连宋赴中或许在北京既定大战略的规画之外,简直是要五毛给十块,但是政治上的宣传和裂解台湾的效用却也非同小可。所以见招拆招,大肆铺张,也就顺水推舟了。

因为连宋的赶赴北京,使两岸的气氛提早跳过第六条非政治性交往谈判,直接有了进入第七条政治「谈判」的气氛,对北京或许是喜出望外,而连宋都希望北京之行对国家定位能营造出一个方向,对台北恐怕就不是什么好事。

连宋都以为国、亲、共三党在反独上有共识。其实在反独上,三党只有口号的相同,内涵上国亲和中国恐怕南辕北辙:国亲认为只要不制宪不正名就是不独,在这种「不独」的前提下,中华民国拥有主权,可以参与国际社会,寻求国际法地位的提升;北京固然不喜欢制宪、正名,但认为这两件都只是「各种」独立的名义中的两种而已,而在国际上,台湾的主权活动必须全面封杀;更不幸的是,如以国际法来检验,北京的解释恐怕是正确的,而连宋的理解是一厢情愿。所以,事实上就在欢迎连宋的当今,台湾好几件国际活动,北京封杀起来一点也不手软,一点也不认为有伤两人起码的面子。

由于从华沙交手到基辛格、周恩来,迄今与中共交手的太多经验(当然国共交手经验更多,但不知反省的输家经验实在不值得借鉴),所以美国虽一直说两岸要谈,但除认为非政治性的要谈出结论外,美国在政治面希望的是对话以缓和紧张,并不期待台湾在中国强势作为下谈出什么结论。各国经验是中共谈判非常有耐性,一旦在原则上获取结论,便会根据结论做有利解释,要求兑现、节节进逼。

当前看来北京的反分裂法已表现了北京的务实和耐性;相反的,连宋在中国之行上做孤注一掷时却焦急不安,而现在他们都要启程了。我除了祷告天佑台湾之外,也只能祈祷两人务必搁下内争导致的焦虑急躁,非要做出超乎他们能力的天纵英明之举,天佑连宋。
   0


热门专题
1
AI
6
万维专栏
11
以哈战争
2
大S
7
洛杉矶大火
12
巴黎奥运
3
川普
8
叙利亚
13
三中全会
4
俄乌战争
9
苗华被抓
14
中共两会
5
中美冷战
10
美国大选
15
台湾大选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